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因为潼关守军流露出用武力改组中央政府的意图;关键是,哥舒翰的态度还非常暖昧。所以唐玄宗自然会非常害怕。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就在潼关外围,又设置了一支军。这枝军队的出现,摆在桌面上说,自然是为了协助潼关守军,而实际上谁也知道,它就用来防范潼关守军的。[注12]

对此,哥舒自然感到非常不满意;于是就说,这支军队是杨国忠设置的;并不是唐玄宗设置的。

总而言之,如果这是皇帝的意思,我会无条件的接受;问题是,这是奸臣杨国忠的意思,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我必须得破坏它。

在这种背景下,哥舒翰就把这支军队的长官叫过来杀了,并且用武力接管了这支军队。[注13]

事情发展到此时,根本不用上纲上线,它也是妥妥的造反作乱啊!

如果这种事,皇帝都可以接受;那藩镇大佬玩个割据之类的事,还叫个屁的事啊?因为藩镇大佬所作的事,无非是想用枪杆子指挥地方政府;而哥舒翰现在作的事,却是想用枪杆子指挥中央政府啊。

因为相关历史,是基于唐肃宗的视角所写,所以这种耸人听闻的事,也被说得轻描淡写极了。总而言之,这就是爱国将领希望用兵谏的方式,挽救大唐帝国罢了。

问题是,处于唐玄宗的角度,这就是潼关守军要造反的节奏,关键是,造反的意图越来越明显,都有图穷匕现的意味了。

史书上说,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感觉非常害怕,所以就就让皇帝逼哥舒翰出战。

问题是,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就不害怕?

史书上这样说,无非是为了证明哥舒翰这样做,只是针对杨国忠,并没有针对唐玄宗的意思。问题是,在当时背景下,谁也知道这就是针对唐玄宗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天下的人都认为杨国忠祸国殃民,并且把安禄山逼反了,为什么唐玄宗依然无怨无悔的信任、重用杨国忠呢?

要知道,在马嵬坡兵变前,杨国忠一直都是唐玄宗最亲密的助手!

因为唐肃宗控制了话语权,所以它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唐玄宗老年痴呆了。

而真实的原因呢?显然是杨国忠只是唐玄宗推在前排执行者,真正的幕后操纵者始终都是唐玄宗,关键是杨国忠一直都毫无保留的、恰到好处的贯彻底着唐玄宗的意志,所以虽然杨国忠把局势折腾的越来越差,但是唐玄宗也不怪杨国忠,只是希望通过下一次努力,把局势扭转过来。

而且类似的问题,只要是局中人自然都能看明白的。

因为杨国忠绕过唐玄宗胡折腾,那不是扯淡吗?杨国忠如果真敢这样玩,不要说折腾出事了,就算没有折腾出事,肯定也早死几十回了。

因为各种重大事件,没有皇帝点头,他就敢擅作主张决定,他眼里还有皇帝吗?

更主要的是,他擅自胡折腾,最后折腾的国家都进入生死存亡的边缘,皇帝还会继续让他胡折腾吗?

这就好像,你是公司老板,总经理天天绕过你胡折腾,你能接受吗?你肯定不会的。

这就好像,你是公司老板,总经理绕过你胡折腾,最后把公司折腾到了破产边缘,你会因为他是你小舅子,就继续让他当总经理胡折腾?你肯定不会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脑袋没有让驴踢过,更没有老年痴呆。

是不是说得又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事情发展到此时,唐玄宗内心的恐惧,肯定已是无可抑制了。

谁处于唐玄宗的角度,也会认为,如果这样坐视下去,哥舒翰随时都会变成安禄山的。

因为作为一支军队,试图用武力迫使皇帝换宰相,这是什么性质的事?

至于公然用武力兼并中央政府直属的军队,更不用上纲上线,你也是公然造反作乱啊。

是的,扯皮虎拉大旗的分析,他们是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

问题是,一个人动不动就扯帝国的根本利益,本身就证明他想造反了。因为这种高大上理论,潜台词就是与帝国的根本利益相比,皇帝算个屁啊!

所以政治宣传里的岳武穆,从来不说帝国的根本利益。因为说帝国的根本利益,一心卖国的赵构、秦桧就应该全部砍掉

当然了,政治宣传里的诸葛孔明,也从来不说帝国的根本利益,如果说帝国的根本利益,扶不起的刘阿斗就应该靠边站!

所以,在皇权政治下,一扯什么帝国的根本利益,那常常就是乱臣贼子的专利;真正伟大的、无私忠臣,什么时候会提帝国的根本利益呢?

现在哥舒翰之类的人,竟然和皇帝扯起了帝国的根本利益;竟然动则以此为借口,想用枪杆子教皇帝怎么做人,这不了得?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哥舒翰含泪出征

[注1]:南阳节度使,以南阳太守鲁炅为之,将岭南、黔中、襄阳子五万人屯叶北,以备安禄山。

[注2]: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

[注3]:安禄山遣兵攻颍川。城中兵少,无蓄积,太守薛愿、长史庞坚悉力拒守,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期年,救兵不至,

[注4]:潮怨贲,还攻雍丘,贲趋门,为众躏死。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注5]:会禄山反,或荐远于玄宗,召拜睢阳太守。

[注6]:及颜杲卿杀李钦凑于土门,扬声言荣王琬、哥舒翰二十万众徇河北,十七郡皆归顺。

[注7]:李光弼、郭子仪统河朔劲卒,连收恒、定,若崤、函固守,兵不妄动,则顺逆之势,不讨自弊。

[注8]:禄山惧,欲还范阳,召严庄、高尚责曰:“我起,而曹谓万全。今四方兵日盛,自关以西,不跬步进,尔谋何在,尚见我为?”.

[注9]:田干真自潼关来,劝禄山曰:“自古兴王,战皆有胜负,乃成大业,无一举而得者。今四方兵虽多,非我敌也。有如事不成,吾拥数万众,尚可横行天下,为十年计.?”禄山喜,.乃内尚等,与饮宴,禄山自歌,君臣如初。

[注10]:或说翰曰:“禄山本以诛国忠故称兵,今若留卒三万守关,悉精锐度浐水诛君侧,此汉挫七国计也。”思礼亦劝翰。翰犹豫未发,谋颇露。国忠大骇,

[注11]: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主社稷,谋於卫公靖,靖辞;谋於英公徐绩,绩亦辞。帝由是珍此二人。

[注12]:即募牧儿三千人,日夜训练,以剑南列将分统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使腹心杜乾运为帅。

[注13]:翰疑图己,表请乾运兵隶节下,因诡召乾运计事者,至军,即斩首枭牙门,并其军。国忠愈恐,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