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怪盗基德OJ 、大有行、枫叶之国ing、彼是方生之说也、此世无心、雁小驴1、黄汤姆2014、赖不叽叽 、冰霜恶灵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三节潼关守军渐渐失控
安史之乱发生一个月后,安史叛军就席卷了河北、河南,并且军队已打到长安城附近。
但是事情发展到此时,安禄山也是看不到任何胜算。
因为大唐政府已收缩到了潼关一线,所以叛军根本无法再向西前进一步了。
至于向南,因为鲁炅守南阳[注1]、许叔冀守灵昌,李巨、尚衡守彭城,贺兰进明守临淮[注2]、薛愿守颍川[注3],张巡守雍丘[注4],许远守睢阳,[注5]叛军一时也无法打开局面。
关键是,叛军现在占据的河北、中原地区,也因为叛军的战线不断拉长,所以各种抵抗力量开始纷纷出现。最经典的就在颜杲卿的组织下,河北24个郡,有17个郡又挂起了大唐的旗帜。[注6]
这种情况出现,更会让安禄山顾此失彼。
以上问题,已够让安禄山焦头滥额了。更要命的还在于,郭子仪、李光弼开始率军杀入河北,并且在河北战场上一再大败叛军。甚至而言,郭子仪、李光弼一再表示,只要保持现状,很快就能把安禄山的老巢拿下。[注7]
从某种意义上,安史叛军现在已经陷入死局之中了,从当时的情况看,安史叛军的灭亡,已进入倒计时状态了。
面对此情此景,以至于安禄山都大骂当年鼓励自己造反的人,总而言之,你们鼓励我造反时,是怎么说的,现在的事实又是什么?[注8]
问题是,现在的安禄山已无法退回去了。所以,他只能更多的去拿汉王百败,最终大败项羽的例子鼓舞自己了。总而言之,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经历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成功人士,都百战百败,最终咬牙坚持下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言气绥。[注9]
问题是,谁也看出来,叛军现在只是在垂死挣扎了。
战争进行到此时,只要我们看看最基本的历史地图,谁处于安禄山的位置,也会感到绝望的。
因为普遍沦陷区已被收复了,叛军实际控制的地方,已被压缩在了洛阳、范阳为中心的狭小地区。放眼望去,大唐帝国控制的地方,就好像一片汪洋大海,而叛军控制的地方,就好像两个小孤岛。
但是在关键时候,潼关守军出问题了。
因为后来的历史是以唐肃宗的视所写,所以许多耸人听闻的事,在相关历史中,那就其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比如,封常清坐镇洛阳,让洛阳4天时间内就沦陷;退至陕州,又劝高仙芝不战弃守陕州。总共不到10天时间,就从洛阳退到了长安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这种耸人听闻的事,让史书一说,那就是正常之极的事。
封常清、高仙芝所做的事,虽然耸人听闻,但是与与哥舒翰随后干的事,那就是小儿科了。
哥舒翰率领20万大军,坐镇潼关就是一直与叛军死耗着,这个可以解释为军事上的需要。但是在此过程中,这支军队竟然天天想着改组帝国中央政府,这叫什么事呢?
因为后来的历史是以肃宗的视角所写,所以人们总认为,爱国军人想用武力迫使皇帝换个宰相,这才是多大点的事啊?甚至而言,爱国军人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希望老年痴呆的皇帝赶紧下台,它才是多大点的事啊?
问题是,处于唐玄宗的角度,这就是潼关守军想造反的节奏啊!
军人如果想强迫皇帝换宰相,还想证明它是合法的,前提只有一个呢?那就是皇帝已昏庸的无可救药了,否则这么重大的人事任命,怎么可以强迫皇帝去做呢?
关键是,顺着这种逻辑,一旦换宰相成功,下一步是什么呢?自然是换皇帝,或是把皇帝当摆设了,因为宰相祸乱天下,皇帝一门心思信任他、重用他,这本身证明皇帝已完全丧失了做皇帝的能力。
因为哥舒翰率军坐会镇长安城附近的潼关,所以大家自然希望哥舒翰领衔干这件事。
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哥舒翰明确表示拒绝了。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作为军方大佬用武力强迫皇帝换帝国宰相,这也是公然造反啊!
虽然在关键时候,哥舒翰拒绝了相关的建议。但是相关消息却很快传了出去。唐玄宗听到这种消息,自然也是充满了恐惧。[注10]
一切是显然的,安禄山造反,从理论上无法真正威胁到帝国中央政府;而驻扎在潼关一线的西北军,如果突然掉转枪口,中央政府当时就是要玩完的节奏。
是的,哥舒翰当时并没有同意手下将领用武力劫持宰相杨国忠的建议。
问题是,哥舒翰也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建议啊。
就哥舒翰当时的表现,明天有人用武力收拾宰相杨国忠时,他会坚决打击吗?肯定是不会的。因为就他当时的态度,最多只能表明他不会这样干,并不证明他会坚决反对别人这样干。
真正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建议,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把提出这种建议的人抓起来,然后交给皇帝处置!再退一步,也是马上向皇帝揭发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事实上,一个人造反作乱时,如果周围人都是哥舒翰当时的表现,本身就成功一半了。
最简单而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前,想让李靖、李世绩支持他。李靖、李
世绩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绝不会支持你这样做的![注11]
表面上,李靖、李世绩拒绝了李世民,其实这就是变相支持李世民啊。
因为他们真的不支持李世民,李世民拿什么火并李建成呢?最简单而言,他们当时就向李渊揭发这件事,李世民还玩什么玄武门政变呢?
从这层意义上,哥舒翰当时的态度,与其说是拒绝了手下将领的建议,还不如说是他默许了手下将领的这种建议。总而言之,你们想干就干,千万不要把我拉下水!
哥舒翰手下将领征求哥舒翰的意见,绝不是因为没有哥舒翰点头,他们就干不了这件事,而是因为干这件事很容易,善后就有些太难了。
因为用武力劫持帝国宰相,随时会被定性为叛乱的,到时直接责任人,交出一颗脑袋,估计是交了不账的。
从这层意义上,那个将领建议哥舒翰用武力劫持宰相杨国忠,并不是因为没有哥舒翰领衔,就无法劫持宰相杨国忠,而是因为没有哥舒翰领衔,万一被定性为叛乱,他注定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的问题是,有哥舒翰领衔,被定性为叛乱,是不是就有活路呢?这个也很难说。因为这种事实在太大了,至少哥舒翰对此心里没谱,所以就拒绝接受这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