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事实上,晚唐时代的藩镇在割据时,都会提到这个理由,那就是皇帝信任、重用邪恶的太监;他们害怕皇帝听信太监的谗言,才不得已玩独立的。

面对邪恶的太监迫害,恐怕也就是郭子仪那种意志坚定的人,才会死也要忠于皇帝;就是李光弼面对邪恶太监的迫害,也忍不住要和皇帝分庭抗礼。

但是太监具体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显然没有这样简单。

太监势力介入军事系统,在唐玄宗上位时就开始了。从某种意义上,这是皇帝控制军队的一种重要方法。[注3]

安史之乱开始后,太监势力更是遍布军事系统。最经典的就是,鱼朝恩那种节制郭子仪、李光弼等众多大帅的太监也开始出现了。[注4]

更有甚者,一个军区有没有太监势力,常常成为一个军区是不是忠于皇帝的重要标志。

一切是显然的,河朔三镇那种地区,通常不会有太监立足之地;就算皇帝勉强派一些太监进入河朔三镇,太监在这种地方,肯定也不敢挺直腰板说话,因为在这种不服王化的军区,太监敢呦五喝六,肯定就是想死了。

而那些皇帝号令可以强有力贯彻的军区,通常都会有太监势力进入。从某种意义上,太监就是皇权在军队内的政治代表。

皇帝这种玩法,是不是正确?

这个很难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后来军方大佬在谋求割据时,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说皇帝总信任太监的谗言,肆意猜忌、迫害军方大佬。

李光弼后来拒绝中央政府调动时,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他害怕皇帝听信奸臣谗言杀害他。换而言之,不是我不想听皇帝的命令,实在我害怕被你杀了。[注5]

是不是又说得有点远了。我们继续书归正传。

高仙芝、封常清也许该死。但是表现在外,高仙芝、封常清在临死前,也是一心忠于皇帝的。因为模糊了皇帝对他们的制约力量看,他们如果不忠于皇帝,当时可以造反啊;还可以率众倒向安禄山一边啊;但是他们却乖乖的让皇帝杀了。

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外,他们是皇帝听信太监谗言被杀死的。

类似的内容,经过一系列舆论变形,显然会成为唐玄宗老年痴呆的证据。

类似的舆论变形大约是这样的。

第一、皇帝本来是派封常清、高仙芝当炮灰的。换而言之,他们作为抵抗叛军的两大梯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延缓叛军进攻态势,逐次消耗叛军的有生力量。至于这两支军队的命运,并不在皇帝的考虑范围内。换而言之,在实现相关战略目标后,这两支军队还能存在,那最好不过了;就算这两支军队变成了一地炮灰,皇帝也不会觉得多难过。

但是,后来的舆论流传,就成了皇帝老年痴呆,所以让高仙芝、封常清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去反攻安禄山;还不允许高仙芝封常清率众转进。

第二、皇帝杀封常清、高仙芝,主要是因为他们擅自率军转进、导致帝国在整体战略上陷入被动。但是后来的舆论流传,就成了唐玄宗老年痴呆听信太监谗言,在关键时候斩杀了两个忠于职守的高级将领。

第三、唐玄宗本来一直是乾纲独断的。但是在后来的舆论流传中,却显然成了他被杨氏兄妹控制了。总而言之,现在大唐皇帝已成了老年痴呆,在政治上完全不能自理了,关键是还任由奸臣杨国忠胡折腾。

这一系列舆论的不断流传,你说广大的爱国将领,一心要用武力改组中央政府,甚至让唐玄宗赶紧提前退休,还算错误吗?

在这种背景下,让唐玄宗感觉最害怕的事,已不是安禄山的叛乱了,而是潼关守军的政治可靠性。

我们知道,长期的军事行动进行时,本身就会加强军方的权力和地位。

因为类似的原因,哥舒翰坐镇潼关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枝军队驻扎在潼关,主要心思竟然不是想着如何打仗,而是想着如何清君侧!

清君侧,安禄山就是喊着这种口号造反的。总而言之,杨国忠祸国殃民,所以安禄山要代表皇帝清理杨国忠。

现在潼关守军,也开始喊着同样的口号,并且开始蠢蠢欲动的要付之行动,这想一想,也会让唐玄宗有一种说不出的害怕。

因为相关历史,是站在唐肃宗的视角所写,所以人们难免会觉得,潼关守军的这种要求是完全正当的。因为老年痴呆的皇帝,被杨国忠这种奸臣欺蒙、控制,广大爱国将领希望用武力清君侧,有什么不对?

问题是,站在唐玄宗角度,这就是潼关守军要造反的节奏啊!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唐玄宗与杨国忠的真实关系

[注1]:时士卒在前,皆大呼称枉,其声振地,遂斩之。

[注]:初,令诚数私于仙芝,仙芝不应,因言其逗挠状以激帝,且云:“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朘盗禀赐。”帝大怒,使令诚即军中斩之。

[注3]:玄宗尊重宫闱,中官稍称旨,即授三品将军,门施棨戟,故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贵宠与力士等。杨则持节讨伐,黎、林则奉使宣传,尹则主书院。其余孙六、韩庄、杨八、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朱光辉、郭全、边令诚等,殿头供奉、监军、入蕃、教坊、功德主当,皆为委任之务。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

[注4]:上以子仪、光弼皆无勋,难相统属,故不置元帅,但以宦臣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之名自此开始。

[注5]:相州、北邙之败,朝恩羞其策缪,故深忌光弼切骨,而程元振尤疾之。二人用事,日谋有以中伤者。及来瑱为元振谗死,光弼愈恐。吐蕃寇京师,代宗诏入援,光弼畏祸,迁延不敢行。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