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枫叶之国ing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八节唐玄宗的应对

在古代的战争中,因为交通、媒介的制约,所以各种军事上的应对,常常是非常

滞后的。

比如,11月9日,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已折腾的惊天动地,但是两千多里外的长安城,却显然对此一无所知。

直到六天后,也就是11月15日,长安城才证实了相关消息。

但是此时此刻的唐玄宗,肯定是一方面感到吃惊,另一方面也会笑安禄山的自不量力。

这就好像看到自己精心驯养的狗,突然对自己呲牙,并且狠狠咬了自己一口,哪个主人也会是这种心情。总而言之,你真是好日子过多了!我现在就让你知道,你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

简单的看,狗比主人有很多优势,尤其是那种大型的、充满攻击性、野性的大型犬。问题是,现在一赔一百的赌,有几个人会认为最后的胜利者会是狗呢?因为狗永远也只是狗。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派羽林大将军王承业坐镇太原,金吾大将军程千里坐镇潞州;他们的战略目标很简单,那就是让安禄山无法席卷山西。[注1]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又派卫尉张介然坐镇陈留,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坐镇洛阳,让高仙芝坐镇陕郡。他们的战略目标很简单,那就是让安禄山无法席卷中原。[注2]

当然了,郭子仪也开始出任朔方节度使,并且蓄势待发了。[注3]

更主要的是,西北各大军区都开始严阵以待,并且随时准备大举东进了。[注4]

唐玄宗此时的战略目标很简单。

那就是以少数精锐的西北军、中央禁军为骨士,组织大量的预备役部队;先简单修建几道防火墙。换而言之,让安禄山坐困在河北一隅之地,无法东进长驱山西、南下长驱中原。

在此基础上,以帝国雄厚的实力为后盾,以强大的西北军为威胁,展开各种政治攻势。处于唐玄宗的角度,乐观的估计,如果没有意外,这几板斧砍下后,就可以把安禄山打得灰飞烟灭了。

一切是显然的,只要叛军钝兵于山西、河南战场上,叛军的士气就会受挫。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派遣大量的政工人员,四处游说河北叛军将领、沦陷区军政长官;这些人自然会纷纷选择站在大唐政府一边的。

毕竟单从实力上看,大唐帝国占据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广阔的大后方,如同用之不竭的大血库,随时可以让政府军满血出战。

强大的西北军蓄势待发,一副随时就要大举出动的样子。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叛军钝兵于山西、河南战场,无法取得世人瞩目的战果,跟随安禄山的人,尤其是中下层的人,马上就会对叛乱的前途丧失信心。

如果安禄山钝兵于河南、山西两线。

四处游说叛军、沦陷区官员的人,就可以非常有底气的告诉大家,就凭安禄山现在这副德性,他的失败就是眨眼之间的事。你们现在站回大唐政府一边,以前的错误,就算你们被奸人所欺骗,就算你们受坏人所胁迫;甚至而言之,你们率先归队,还算有功无罪。但是,现在你们依然执迷不悟,那可对不起了,因为你们这就是一心与政府为敌,一心与人民为敌啊!到时,政府跟你们拉清单的时候,你们可千万不要哭爹喊娘。

事实上,这是河北17郡又很快挂起大唐旗帜的主要原因。[注5]

史书在写相关历史时,总会有意无意的夸大安禄山的实力;总而言之安禄山的实力大到天上了,但是人们依然坚定的站在大唐政府一边。再总而言之,什么叫人心所向,这就叫人心所向!

问题是,在当时,派向各地政工人员,肯定都是不厌其详的告诉大家。就凭安禄山那点实力,也敢造大唐帝国的反,那就是蚂蚱斗公鸡;有人希望跟着安禄山混前程,那可真找对地方了。

总而言之,希望你们认清形势,千万不要被少数坏人蛊惑、利用;到时稀里糊涂的全家人都因此掉了脑袋,好可实在太不值得了。

再总而言之,跟随安禄山造反的人,只是一小撮人罢了。广大的将士、官员,都是心向大唐政府的。如果你不及时归队,等政府大反攻时,你迫于形势再站回来,虽然政府会宽大处理,但是你想一点事也没有,估计就太难了。

再总而言之,我们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如果你还一心站在安禄山身后,那只能证明一句话了,那就是好良言难劝该死鬼!

这就好像,一支新股上市了。

最开始,绝大多数的人,并不看好这支新股。所以手里握这支股票的人,都是想着如何找机会脱手。一旦被强制认购这支股票,都好像遭遇了抢劫一样。

问题是,开盘之后的若干天,这支新股却是天天大涨,后来几天,更是天天都涨停;面对此情此景,手里握着这支股票的人,还会一门心思的想脱手吗?当人们被强制认购相这支股票时,还会极力逃避吗?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帝国想平定安禄山的叛乱,难度相对就大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帝国不硬桥硬马的痛击一番叛军,估计是无法让大家认清形势的。

但是从正常情形看,大唐帝国想硬桥硬马的痛击叛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难度。

叛军虽然打到了潼关脚下,但是叛军向西进攻的势头,其实已被遏制住了;因为20万政府军驻扎在潼关,依靠潼关天险与叛军打阵地战,叛军想突破潼关,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

叛军虽然攻克了洛阳,却无法有效控制河南全境,更无法大举扩张。标志性的事件,是张巡在雍丘、许远在睢阳、来瑱在颖川、李祇在东平、鲁炅在南阳一线牢牢扼住叛军前进的道路。[注6]

在这种背景下,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的西北军,也开始大举行动了。

先是郭子仪在山西战场上一再大败叛军[注7];接下来李光弼、郭子仪先后率军进入河北,一再大败叛军。[注8]

于是叛乱开始三五个月,安禄山从洛阳放眼四处一看,好像遍地都是挂着大唐旗帜的地区;叛军占据的地区,就好像汪洋之中的几个小孤岛一样,随时都可能被海水所吞没。[注9]

哥舒翰率领20万大军坐镇潼关,一直不主动进攻叛军,这个可以理解为军事需要。问题是,潼关守军竟然蠢蠢欲动的想用武力清理宰相杨国忠,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因为这样发展下去,潼关守军突然给唐玄宗玩个兵谏什么的,实在没有什么奇怪的。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当时就有些进退失据了。

因为到了此时此刻,唐玄宗眼中最危险的敌人,已不是安禄山了。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如果没有意外,政府军围剿安禄山的行动,马上就要收网了。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