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上帝之城(上)
让我们先从那个时代的大背景说起吧。
5世纪初的欧洲,毫无疑问是日耳曼各蛮族的天下。风头最劲的一个,无疑是那位西哥特传奇亚拉里克。
4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他在希腊纵横驰骋。早已丧失了所有血性的希腊各城邦,根本没有能力进行任何抵抗。斯巴达、科林斯等地被洗劫一空,雅典靠支付巨额赔款得以幸免。曾经的文明圣地,已变成蛮族肆意为非作歹的乐园。
401年,亚拉里克联手东哥特首领拉达盖苏斯,正式向意大利进发。苏维汇、汪达尔等日耳曼部族,也纷纷闻风而至,打算在这场掠夺中分一杯羹。
在此危亡时刻,罗马倒是出了一位民族英雄。他叫斯提里科。严格地说,此人应该是罗马化的日耳曼人。他的父亲是汪达尔的王子,据说他的长相也与日耳曼人并无二致。但他的内心是完全属于罗马的,他也信基督教,年少时便在罗马政府任职,深得前任帝王狄奥多西的赏识。
在那个时代,斯提里科的军事才能是无与伦比的。他就像一道水坝,走到哪里,哪里的蛮族入侵浪潮就顿时止歇。即便是亚拉里克,也几次栽在他的手上。
所有的人都认为,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挽救意大利,那就一定是斯提里科。
然而,5世纪初的罗马政局,已经与任何一个末代王朝毫无二致。所向披靡的斯提里科功高震主,终遭嫉恨。
408年,一串莫须有的罪名被轻易地加在斯提里科头上,斯提里科被皇帝下令处死。
罗马自己为亚拉里克扫清了前进的最后障碍。408年还没过完,亚拉里克的大军已经成功挺进到罗马城外。
五千磅黄金,三万磅白银,四千件丝绸,三千张牛皮,三千磅胡椒,罗马为让亚拉里克退兵,付出了巨额的战争赔偿。
但是,罗马自断膀臂的代价远不止于此。天文数字般的赔款,只让西哥特人消停了两年。
两年之后,410年,亚拉里克的大军卷土重来。这一次,罗马人再拿不出这么多钱了。
他们唯一能拿出的,就是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和城内数以十万计的子民。
410年8月24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内奸的帮助之下,罗马城门终于被西哥特人叩开。
此时,距离上一次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洗劫罗马,正好过去了整整八百年。
这八百年,西方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都与这座小小的罗马城有着莫大的关系。
它改变了整个世界,也让自己登上了荣耀的巅峰。
它缔造了无数人的梦想,它成为了无数向往安宁、繁荣、富庶的人们心中的圣地。
然而,一切的辉煌终将远去。所有的光彩,在410年8月24日这一天,彻底褪尽。
罗马已不是从前的罗马。在亚拉里克率领的西哥特人面前,罗马人瑟瑟发抖,坐以待毙。
宫殿、剧院、浴场、店铺。往日攒动的人头,化作了路边的尸骨;往日热闹的巷语,化作了惨痛的哀号。
八百年,由衰转盛,由盛转衰。往昔所有的雄风,所有的繁华,化作了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瞬。
一切,留在了时空的记忆里。
我们恍惚还记得,八百年前,城破的罗马人是靠躲在朱庇特神殿里,挺过了那一场浩劫。
八百年后,连朱庇特都已经被取代了。这一次,庇护幸存的罗马人的,换成了上帝耶和华。
入城之前,亚拉里克下令:对一切基督教建筑物,禁止毁伤;凡躲在城内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内的人们,一律不得伤害。
当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势力随霸业一同在风中消散的时候,却为世界留下了另一样重要的遗产——基督教。
当无人再把罗马当盘菜的时候,基督教却在包括各异族的人群中,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迹。
取代希腊的,是罗马;取代罗马的,是基督。
(待续)
罗马城破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地中海世界。正在此时,一位远在非洲的基督教主教写下了一段话:“这时,罗马正受到哥特人的侵入,在他们国王亚拉里克指挥之下,罗马正在受着可怕的屠杀。⋯⋯我受了神的感召,决心为这个‘神城’写一本书。”
写这段话的人,便是我们这一节要说的主人公,基督教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奥古斯丁。
从籍贯上说,奥古斯丁是非洲人,或许也是非洲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于354年11月13日生在努米底亚的塔加斯特城(今阿尔及利亚苏格艾赫拉斯)。他的父母都是平民,父亲热衷于希腊文化,母亲则是虔诚的基督徒。在当时的西方,这样的组合并不少见,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是最流行的两大文明元素。而偏偏在奥古斯丁身上,它们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能够将这二者融在一起,除了奥古斯丁自身的智慧之外,还要感谢另一种兼容并包的力量——摩尼教。
早年的奥古斯丁,并不是基督教徒,而是摩尼教徒。他在二十岁时信了摩尼教,并在此后的九年时间里,都热衷于研究摩尼教的思想。
我们前文说过,摩尼教一直致力于打破宗教壁垒,愿意以一种更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人间天上的诸位神灵。曾深受过摩尼教影响的奥古斯丁,在日后皈依基督教后,看待上帝的眼光里,少了几分执着,多了几分超然。
受父亲的影响,奥古斯丁一直热爱希腊的修辞学。为了在修辞学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奥古斯丁于384年来到了米兰,成为了米兰的一位修辞学教授。正是在米兰,他遇到了那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米兰主教安布罗修。
这位安布罗修,位列天主教四大圣师之一,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虽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却一直没有受洗,没有正式入教。由于出众的才干,他在年仅三十出头就担任了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利古里亚行省的总督,其首府正在米兰。
374年,米兰前任主教去世,对于新主教的人选,争议极大,在选举大会上,竟至引发骚乱,难以收场。闻讯之后,总督安布罗修连忙前往会场,维持秩序。
而正当安布罗修大步踏入教堂的时候,突然有一人高喊:“安布罗修,主教!”不料这声呐喊竟得到了全场的一致通过,安布罗修就这样鬼使神差地当上了米兰主教。
安布罗修自己也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随即正式受洗,并将财产一部分分给穷人,一部分捐给教会,正式开始了主教生涯。
安布罗修同样是一位修辞学大师,且在文学方面深有造诣。奥古斯丁来到米兰之后,很快就为安布罗修的布道所吸引。在安布罗修的潜移默化之下,三年之后,387年的复活节,奥古斯丁正式受洗,皈依基督教,并辞去了修辞学教授之职,全心全意地投入对上帝的研究和思考之中。
宗教史,也因他的改变而改写。请看下集——上帝之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