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88】 五胡之兴(下)

天空都已经变成血红色的后赵帝国,充斥着的,是一群完全丧失理智的禽兽。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性中的黑暗面被完全激发出来,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国家还怎样有秩序的运转。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君位传承问题。当所有人都已被欲望吞噬,不能自已的时候,石虎身下坐的那个可以为所欲为位置,就成了无数人眼红的目标。于是,那些最有希望继承王位的王子们,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337年,石虎长子石邃试图谋杀石虎篡位,阴谋败露,石虎杀石邃一门二十六口,下葬时,把二十六具尸体扔进了一口棺材。

348年,石虎次子石宣杀死石虎最宠爱的儿子石韬,并准备刺杀石虎。阴谋败露,石虎命人将石宣“拔其发,抽其舌”,“断其手足,斫眼溃腹”,并燃起大火,将石宣烧成灰烬,取尸灰洒于诸道,任人践踏。石宣妻儿九人同样被杀,包括石虎最爱的幼孙。

自见到孙儿临刑前的惨状之后,石虎一病不起,次年于忧伤中死去。

石虎死后,君位争夺战更加疯狂,又有石虎的六个儿子在内讧中死掉。后赵已经完全陷入混乱,就等着别人来收拾了。

在压迫中蓄势已久的汉人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领袖。

有人站出来了。他叫冉闵,一个被后世争论了无数次的名字。

冉闵本为后赵大将。350年,他瞅准形势,发动政变,杀掉刚刚夺位3个月的石鉴,控制京城,随即,颁布了那道引发千古争议的杀胡令:“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将悉拜牙门。”

也就是说,不论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是富是穷,只要他是胡人,杀掉他,把首级交上来,立刻升官。

仇恨的驱使加上利益的刺激,威力可想而知。

具体效果如何?——“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冉闵接下来亲率汉族兵马,剿杀胡人。仅仅在京都邺城之内,死者便超过二十万。且杀人之后,抛尸荒野,喂予野狗豺狼。

后赵境内其余地方,形势好不了多少。早已咬牙切齿的各路汉族将领,均持冉闵的杀胡令四处杀人,黄河两岸遍地横尸。而且,史书中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连长得像胡人的人,都要死。

这已不再是民族矛盾,这也早已与冉闵无关。这是人性在长期的压抑和扭曲之后,一种可怖的反扑。仇恨与疯狂就向瘟疫一样,在整个北方迅速传开。整个中国北方于旬月之间,变成了人间地狱:“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待续)

按照以往的习惯,对于这样一起影响极大、争议极大的事件,我是该评论几句的。可是一遍一遍读着史书中那些惨绝人寰的描述,我心中仿佛有千斤巨石压着,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面对着彻头彻尾的暴行,我怎样都没有赞扬的理由。可是我能够指责么?可以想象,这是一群从怎样的痛苦中挣扎出来的人,他们的痛苦,我没有经历过,我没有指责的资格。

我只能说,这是一出惊天动地的悲剧。如果说痛恨,我能痛恨的,或许只有西晋王朝的腐朽透顶,和石虎家族的丧心病狂。最好的民族和平相处、甚至渐趋融合的机会,被这群只装着贪婪和野蛮的混蛋破坏。为这群混蛋买单的,是数以十万计的生命,和数以百万计的灵魂。

那一年的黄河,是红的。

至于整个事件的中心人物冉闵,我同样没什么可说的。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民族形势最复杂的时代,需要最顶尖的英雄,以铁腕平乱,以智慧定国。无论在志向上还是才干上,冉闵都当不起这个重任。无论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狂魔的称号,对冉闵来说,都太重了。

他只是在早已堆满的丨炸丨药中间,轻轻地点燃了导火索,仅此而已。

此后,他再也无法控制丨炸丨药的威力。连他自己,也被炸得粉碎。

一声杀胡令下,屠刀高高举起,当时遍布北方的胡人,遭遇了最严重的生存危机。他们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他们当然,也会反抗。

冉闵灭掉后赵之后,建立了属于他的冉魏帝国。可从这个帝国建立的第一天起,就从没消停过。所谓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冉闵来回应付,疲惫不堪。

于是,这个帝国仅仅存在了三年,就倏忽灭亡了。

消灭它的,是东边刚刚兴起的一股新的游牧民族势力——慕容鲜卑。

(待续)

鲜卑自檀石槐死后分裂以来,分布相当零散。从河西到辽东,到处都有鲜卑的部落,主要分为西、中、东三部分。西晋末年,首先兴起的是辽宁一带的东鲜卑。当时东鲜卑自西向东分为三部:段部、慕容部、宇文部。

其中实力最强也最接近中原的段部早在八王之乱时就被引为外援,多次进入中原作乱,但后来为石勒所败,实力大受损伤。

剩下的宇文、慕容两部,则主要在进行互掐。本来宇文部优势明显,慕容部几有覆灭之患。但慕容部出了一位杰出领袖慕容廆(wěi),将本族历史完全改写。

302年,宇文部举十万大军攻打慕容部,慕容部举族震恐,兵无战心,颇有降意。然而慕容廆力排众议,坚决应战,并一马当先,领兵大破敌军。此后慕容廆声望日高,在他的领导下,慕容鲜卑日益强盛。

而后慕容廆之子慕容皝(huàng)继位,又多次大败宇文部,宇文鲜卑一蹶不振。337年,已有相当实力的慕容皝宣布称王,定国号为燕,史称前燕。一年之后,前燕与后赵夹击,吞灭鲜卑段部。但石虎灭段之后,并不满足,打算连前燕一同吞并,便将十万大军一直开到了燕都棘城之下(今辽宁义县)。

当时的后赵大军打遍北方无敌手,燕国各郡县大为震恐,纷纷叛燕投赵。慕容皝也生了逃跑之意,但被部下劝阻。结果燕军在首战得胜之后,士气大振,据城死守。石虎围城十余日,无计可施,引兵退去。

其时赵强燕弱,能够让强悍的后赵大军无功而返,已是相当了得的成绩。可就在此时,城中一小队人马开出,向着石虎正在撤退的十万大军直冲过去,气势如虹,锋芒无匹。整个赵军为敌军来势所慑,竟不由自主地溃散奔逃。燕军一路追赶,斩首三万余人。

此一战过后,后赵再不敢为难前燕,前燕一举奠定北方强国的地位,慕容鲜卑名扬天下。

而我们仔细数数,方才发现,完成这一破赵壮举的燕军小分队,只区区两千人而已。

以两千追击十万,斩杀三万,对手还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后赵军。又是一场出色的以少胜多。而领兵的,竟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

也正是自这一战始,这位五胡时期最优秀的军事天才正式闪亮登场。也正是他,令冉闵的大魏帝国烟消云散。

他,就是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

在史书中,有个专属于他的成语:风华绝代。请看下集——燕秦将星。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2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2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