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253】 使徒保罗(下)

保罗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因为,他走出了犹太世界。

《圣经》中一字一句地写着,犹太人是上帝选定的子民。上帝,是要救犹太人的。上帝派往人间的弥赛亚,也是为了救犹太人的。

圣如耶稣,他的福音也仅只在犹太地区内传播。终其一生,他几乎没有向犹太以外的民族讲过道。

犹太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它仅只是犹太人的宗教。耶和华也好,耶稣也好,他仅只是犹太人的神灵。

但保罗跳出了这个圈子。

去他的经典,去他的教条,宗教存在的意义,在于救赎它能救赎的每一个人。为什么犹太以外的人,不能够聆听福音?为什么我们不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人,用爱交流?

也只有保罗能走出这一步。因为,他是一个不再有成见的人。

字句叫人死,精义叫人活。

——保罗(《新约·哥林多后书》3:6)

他很快离开了大马士革,回到了他的家乡小亚细亚。

在小亚细亚,犹太是绝对的少数民族,那里是典型的希腊化世界。这里的人们说着希腊语,过着希腊式的生活。保罗用一口流利的希腊语,向他们讲述着爱与宽恕的故事。

基督教在这里生根了。

保罗在小亚细亚待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传奇的地方——特洛伊。

踏在千年废墟之上,遥想着爱琴海对面的世界,保罗突然做了一个自己想都没想过的决定:到欧洲去。

三百多年前,一个伟大的君主跨过赫勒斯滂海峡,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并将希腊精神,撒播在整个西亚。

三百多年后,一个孤独的传教士又站在了这道海峡旁边。他即将开始一场反向的征服。一个更加庞大的精神帝国,从此时开始缔造。

保罗来到了马其顿,结果不幸被捕入狱。爱听他讲道的人们悄悄却放走了他,保罗来到希腊。

他做了一个勇敢的尝试:直奔雅典。

但这一次他错了。雅典是什么地方?这是一个拥有几百年文化传统的地方。一代一代雅典人,见识过太多精彩绝伦的哲学辩论,领略过太多光芒四射的智慧火花。这是一座永远的文化圣城。

雅典人以最客气的姿态欢迎了保罗。但无论保罗是一个何等优秀的传教士,在雅典人看来,他都只不过是众多顶尖学者中的一个而已。他的演说场场爆满,因为雅典人喜好任何新的思想。然而,一场场演说下来,要求受洗的雅典人,半个都没有。

保罗备受打击,但他传教的脚步却并没有停下。他去过科林斯,回过小亚细亚、耶路撒冷,最终,他竟然来到了整个帝国的心脏——罗马城。

(待续)

或许连保罗自己都不会想到,他最后这个决定,对基督教,对人类世界,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罗马人太需要宗教了。

他们太空虚了。

他们刚刚停止了对外扩张。流淌在这个民族里面的热血,忽然没有了散发的去处。他们试图在欲望中找到寄托,这也就是为什么罗马成了一个以淫乱著称的地方。歌剧院、赛车场和角斗场的观众席上,他们拼命地宣泄激情。

可这能够让他们不空虚吗?当然不能。发泄欲望从来都不能填补人的空虚,相反只能带给人更大的空虚。

偏生他们赶上的还是暴君的时代。国库空虚,国政衰败,越来越多的穷人诞生,底层规模越来越大。共和国时代那种对城邦发自心底的热爱和拥护,在罗马人心中消失殆尽。他们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没有了。

他们也有过算作宗教的东西。天神朱庇特,曾是罗马人心中最神圣的形象。四百多年前,高卢人入侵,罗马濒临亡国,是朱庇特神殿护卫住了罗马最后的希望,这是每一个罗马孩童都耳熟能详的传说。

但是,现在连这个东西也褪色了。对朱庇特的祭祀,成了祭司们的重要财路。敬神的成本越来越高,罗马人开始怀疑,那个朱庇特到底存不存在,它到底还让不让我们活。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的福音飘进了罗马。罗马的底层人民惊奇地发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还有着这样一种人,不求任何物质回报,在人世间传递着大爱和希望。原来人还可以依托着一种崇高的精神活着。原来这才是人真正可以倚靠的东西。

基督教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在罗马社会传播开来。

但它触怒了很多人。

首先朱庇特神殿的祭司就不满意了。来祭神的人越来越少。一个不知道哪里钻出来的耶和华神,竟然威胁到了朱庇特的地位。

各色巫师也不高兴。当人们有了真正的精神支柱,便不再执迷于奇幻的表演。

甚至许多怀旧的罗马人也无法接受。我们是靠扩张起家的,在这个无仗可打的倒霉年代,我们应该为之欢呼的,是角斗场上的勇士。这个以尚武著称的民族,怎么会笼上一层安宁祥和的气息?

基督教的势力越大,反基督教的声音也就越强烈。

起初罗马政府是不在意的。几位暴君忙着发疯,下面的政府官员忙着自保,谁有工夫搭理这些闲事。虽然大家都听到了风声,却没有过任何官方行动。

直到那个夏天的那场大火。满城的传言让尼禄陷入了深重的信任危机。即便火不是他放的,光靠澄清也没用。他必须要找到一群替罪羊,否则满城的唾沫就要把他淹死了。

可你说是某某人放的,人民群众得信才行啊。于是,此时还未成气候,还带着几分神秘色彩,不少人对它还有怨气的基督教组织,就成了最好的罪犯人选。

世界历史上第一场专门针对基督教徒的大搜捕、大屠杀,就这样展开了。

成百上千的基督教徒被捕。其中,就包括了保罗。还有另外一位杰出的基督教领袖,耶稣的嫡传使徒彼得,也在同期被捕。

他们被一个一个地推上断头台,钉上十字架。

但尼禄以及任何罗马官员都不会想到,他们为基督教做了一次最好的宣传。

因为,刑场上的基督徒们,征服了整个罗马。

成千上万围观的罗马人亲眼看到,那些马上就要死去的基督徒,眼里找不到一丝恐惧。相反,他们浑身散发着一股摄人心魄的宗教热忱,他们似乎人人以殉道为荣。

彼得在刑场上的名言声震千古:“请把我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我的主因我而被钉上十字架,我不配像他一样的死法!”

在这些人心中,仿佛只有上帝,只有耶稣,而没有他们自己。他们为道而生,为道而死。他们一生都在传递福音,血管里的血没有流光,他们就绝不会停止。

罗马人好奇了,震惊了: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一场屠杀过后,基督教传播的势头,反而一发不可收拾。

基督的精神,夹着殉道者们的鲜血,永远地留在了罗马。

几个世纪之后,它终将统治整个帝国。然而,到了那个时候,这个精神却有些不一样了。

讲完了基督教这段插曲,我们回来接着说乱成一团的罗马帝国。请看下集——罗马复苏。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2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2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