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昭宣中兴(上)
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规律,许多做出过丰功伟绩的帝王,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经常会出大问题,从而导致王朝的轨迹来了一个突然的转折,甚至整个国家瞬间崩溃。
可汉武帝绝对是个例外。汉王朝在他死后实现了政权的完美交接,保证了整个王朝的持续发展。
但这又绝对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传位方式。几乎所有的帝王死前,想的都是怎样把权力牢牢攥在儿子手里。可汉武帝病重之时,却找来了一个外人,把权力统统交给了他:
“如果我有不测,立幼子为帝,你来做周公。”
周公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虽然名为臣子,却是周武王死后周朝的实际统治者。可他毕竟也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可汉武帝选的,却是一个跟刘氏皇族没有半点关系的人。
历史再次证明了汉武帝令人赞叹的眼光。西汉王朝出了许多优秀的皇帝,但若论第一名臣,则非此人莫属。
这又是传奇的卫氏外戚中的一员——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早在十几岁时,就被霍去病带入京城,后来作了汉武帝的贴身保镖。此外,在武帝一朝,他从未担任过任何重要的政府职务。
直到汉武帝临终前,直接将他提拔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军政大权尽归其手。
而且,放着好好的两个成年儿子,汉武帝却坚持把皇位传给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这就更加注定了霍光的专权。
看上去,这不是明摆着胡闹么?
然而汉武帝就这么做了,历史也就这么发展了。接下来的事实是,汉王朝再造盛世四十年,史称“昭宣中兴”。
这个汉昭帝,也就是刘弗陵了。史书上记录了不少这位神童皇帝的奇闻轶事,说的是他少年老成,智慧远超常人。
不过,客观上讲,无论他具有怎样的天才,治理国家对于他来说毕竟太复杂了。汉昭帝也的确没有能力去指定什么政策,但是小孩子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所有的事情,都交给霍光去做。
其实很难说这个原则是好是坏。五百多年前齐桓公是这样做的,给了管仲绝对的信任,于是齐国的霸业;一百多年前秦二世也是这样做的,给了赵高绝对的信任,于是有了秦朝的速亡。
这是一场赌博,赌的,是汉武帝的眼光。他毫无悬念地赌赢了。
霍光一手缔造了汉昭帝时期的繁荣局面。缔造的方式,正是沿袭了汉武帝罪己诏当中的准则,继续减税,继续免徭役,继续缩减政府开支。在霍光治下,没有什么重大的改革,没有多少轰动的事件,汉王朝恢复了曾经的平稳,在平稳中顺利前行。
(待续)
如果一定要说大事的话,倒也有一件。
那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一件事,发生在公元前81年的一场著名辩论。
大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霍光政府特地在全国各地选拔了六十多名人民代表来到京城,共商国家大事。
政府对于这次人民代表大会相当重视,接待规格相当之高。中央政府两个最高等级的文官,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都参加了会议讨论。
这种官民的直接对话是古代历史中极其罕见的一个场面。而且,整个会议的气氛一点都不融洽。没有歌功颂德,没有把酒言欢,有的,只是针尖对麦芒般的激烈。辩论几乎涉及了国计民生的每一个重大方面,双方讨论了一个相当本质的问题:政府和人民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冲突?这样的冲突又应当怎样调和?
幸运的是,几十年后,一个叫恒宽的人出版了一份相当详细的会议记录,叫做《盐铁论》。这使得我们有机会重温一下那场精彩的辩论,得以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状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那是一场很长很长的辩论,《盐铁论》足有数万字。我们长话短说,去找找里面究竟有哪些实质性的内容。
争议一:重农还是重商。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我们后人点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批评古代统治者的什么什么政策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可我们翻开《盐铁论》,则不免有些吃惊地发现,对工商业抨击最猛烈的,却不是汉朝政府,而是广大人民代表。
在这场辩论里面,我们以看到许多民间人士用优美而深情的语言幸福地追忆了上古时代的小农生活,悲愤地控诉了工商业发展对全社会精神文明的破坏。我们这才明白,原来商业发展的阻力,远不是来自政府政策那么简单。至少在西汉中期,抵制商业,乃是人心所向。
那是为什么呢?
一位民间知识分子一不小心透露了他们这种心态的根源。他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一句很有名的话:“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套用一个时下很流行的词儿,就是仇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一种心理抵制。
那么,汉朝的人民代表为什么会对商人有这样一种仇富心态呢?
仔细分析起来,应该主要是出于农业文明的一种心理惯性。
到汉昭帝的时候,中国有比较靠谱的记载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年了。在这两千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农业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这么一代一代繁衍下来,人们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了把农业作为最重要、最高尚、最光荣的事业。就像人民代表们说的,工商业是可有可无的,从前没有它们,人们也过得很好。
其实他们心里倒未必真的希望工商业彻底消失。更大程度上,是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商业没有农业重要。既然如此,那些从事没有那么重要的商业活动的人就不应该比种地的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
其实不只中国是这样,许多有深厚农业传统的地方都是如此。比如说从前的波斯帝国,农民也是很对商人很反感的。反观希腊,地里什么都种不出来,离开了商业,人活都活不下去,那么人们自然就不会敌视商人,也就远远没有那么强的仇富情绪了。
接下来政府官员就纳闷了,我们这边搞均输、搞平准,还搞盐铁专卖,搞得民间商人都亏本到吐血了,你们应该高兴才对啊,怎么还这么大意见呢?
人民代表说:是,我们还是有意见,而且很大。请看下集——昭宣中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