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虽然迦太基人进行了最惨烈的抵抗,实力悬殊的巷战持续了六天六夜,可最终,他们无法逃脱败亡的结局。

五十万迦太基人,杀到最后,只剩下五万人。无穷无尽的死尸被罗马人像扫落叶一样扫到路边。排水沟里流淌的,只有无边无际的鲜血。

剩下十分之一的人,选择了投降,其中包括他们的统帅,哈德斯鲁巴(与汉尼拔胞弟、姐夫重名,但绝非一人)。

接下来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当哈德斯鲁巴跪倒在罗马军前,作出一副负荆请罪的模样之时。在他身后,他的妻子带着孩子,穿着隆重的盛装,缓缓走出。面对数以万计的罗马人,她突然对着她的丈夫怒吼:“无胆懦夫,我以神灵的名义诅咒你!去参加罗马人的凯旋仪式吧,我们的归宿在这里!”

言罢,转过身,牵着几个幼子,一步一步地走入了熊熊烈火之中。

一个绚烂的文明,因骨子里的腐朽而毁灭,却在它行将消失的一刹那,奏响了最悲壮的乐章。

罗马人点燃的大火弥漫了整个迦太基城。十二个昼夜过后,世界最大的商业之都已是满目疮痍。城里每一样尚未被烧毁的东西都被一下下地敲成了碎块。

七百年荣华灿烂,旬月之间,化为尘土,好似这七百年岁月从未存在过一般。

两千年过去了,突尼斯湾岸边,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城,风景依然秀美,都市依然繁华,却早已是一派别致的阿拉伯风情。

迦太基,已成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千年的腓尼基民族,在那漫天大火中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整个迦太基的土地被犁过一遍,甚至撒上了盐,以防迦太基人死灰复燃。不过后世历史学家考证说,盐在当时乃是昂贵稀有之物,恐怕只是象征性地撒了几粒。

但很显然,罗马人对迦太基有着深入骨髓的恐惧。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连番风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传奇神将,第三次布匿战争的全城浴血,每一次,罗马城都在噩梦中挣扎。

如今,他们终于从噩梦走出,正如李维所说,“胜利的酬劳是全世界”。

同在公元前146年,罗马在希腊的驻军以对待迦太基一模一样的方式,彻底焚毁了另一座著名古城,科林斯。

他们早在22年前就摧垮了马其顿王国,如今又成功镇压了希腊的起义。至此,整个希腊也已完全落入罗马的掌控之中。

在地中海世界,他们真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了。

他们有如中国战国时代的秦国,崛起于西方一隅,正在一点一点地蚕食各路诸侯。距离一个大帝国的建立,已经不远了。

可在那辉煌背后,罗马国内,正在经历剧烈的动荡。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已在悄悄酝酿。请看下集——共和危机。

【190】 共和危机

三个世纪之前,弱小的罗马城在雅典的夺目光辉之下成长。仿照雅典民主制而建立的罗马共和制在三百多年里一直都是罗马政治的基石。罗马平民极具智慧,他们发明了拒绝征召、罢工这些崭新的花招,结果,保民官设立了,贵族的土地被限制了,法律也不断修改,使得罗马的民主化实验一度看上去极有希望。

然而,百年的对外战争,尤其是布匿战争的胜利,改变了这一切。

首先,绝顶富庶的西西里、伊比利亚、北非全部并入罗马的领土,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比丰富的粮食。

粮食大量涌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粮价暴跌,于是,种粮就变得十分不划算。而且,这些地方的粮食都是直接抢来的,弄到罗马来只花点运费,往往比罗马农民种地的成本还低。

这虽然是一个短期效应(因为这些土地以后还是需要人来耕种的),但却也足以导致罗马农民纷纷破产,土地纷纷落入富豪巨商之手。

罗马跟雅典不同,这是一个以农耕立国的城邦。农民是罗马城的中坚力量,然而农民失去了土地,社会地位就受到严重威胁。

第二,随着粮食一同涌入罗马的,是更加丰富的奴隶资源。

战俘也好,壮丁也好,罗马大军所到之处,无数异族居民沦为奴隶。地中海的各大港口,时常可见拍卖奴隶的盛会。这些奴隶超级便宜,而且不像公民一样有服兵役的义务,直接挤掉了城市中的所有劳力。也就是说,你农民种地种不成了,想到城里打工?也轮不到你!

于是,这些农民们就只好混日子了。

罗马城对公民的福利还是可以的。于是,罗马人就可以吃着政府发的救济,整天在街上闲逛。喝喝酒、聊聊天、看看戏,日子就这么过了。

这样一来,罗马的共和政体就被深深地伤害了。

你想啊,原来这些人是很有追求的。他们对自己有一种身份认同感,他们希望为自己的城邦出一分力。他们也跟雅典人一样,热衷于参与公共事务。

可现在呢?日子反正是用来混的。想让我投你一票么?拿钱来!所谓的民主选举,就堕落成了财团间的拉票表演。曾经清明的政治制度,开始愈发混乱。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安于现状,有人就发出了呐喊:

“意大利的飞鸟走兽都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而那些为意大利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却只能与空气和阳光为伴。将军们对士兵说,你在为祖坟和宗庙而战,那是一派胡言!因为你们这些人根本没有了自己的祖坟和宗庙,他们被驱上战场,出生入死,所为的,不过是别人的荣华富贵。你们被称作罗马的主人,可自己却连一小块土地都没有。这难道公正吗?”

这是一番历史上极为著名的演讲,说话的人叫做提比略·格拉古,大西庇阿的外孙。时间是公元前133年初。

十三年前,在那场惨烈的迦太基攻城战中,他曾因第一个登上迦太基城头而名声大噪。如今,身为罗马保民官,他开始为罗马农民的利益奔走呼号。

就是在这一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土地改革法案——格拉古法案。

这个改革的核心内容说穿了并不复杂,就是任何人拥有的土地都不能超过一个统一的上限(据后人估计大约是130公顷),一旦超过,就由必须低价卖给政府,再由政府分发给无地平民。

轰轰烈烈的格拉古改革拉开序幕。在群情激昂之下,元老院被迫顺应民意,将格拉古法案编进法律。这是一次挽救罗马共和政体的努力,但它大大伤害了地主、富商的既得利益,势必要引起不小的争端。

(待续)

就在公元前133年,罗马的盟友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三世去世,由于没有男性子嗣,阿塔罗斯临终前立下遗嘱,将整个帕加马国王送给罗马,以免日后罗马入侵,子民遭受涂炭。

罗马自然欣喜若狂。可当元老院笑纳这份大礼之时,格拉古又站了出来,利用自己保民官的职权,强令政府将帕加马的财富分给罗马农民。

贵族们被彻底激怒了,一场风暴已在酝酿之中。

元老院在等待着。格拉古的任期将满,按照罗马法律,任何人不得连任保民官。只要格拉古下台,一切都有转机。

格拉古也很清楚,他一旦退出,此前的一切努力必将付之东流。于是,他也采取了一个激进的对策——强求连任。

这又是一个具有悖论色彩的政治命题。格拉古要恢复的,是昔日的共和政体,可他所采取的方式,却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在罗马的政治传统里,连任就是独裁的前兆,就是对共和精神最大的违背。

四百多年前,庇西特拉图就曾实现过这个悖论,用独裁的方式成功维护了雅典的民主(参见第80节)。今日,毕生钟爱希腊文化的格拉古能够重塑那位希腊前辈的辉煌么?

公元前133年末,选举投票之日,决定罗马共和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无数农民从乡间星夜赶来,只为给格拉古投上一票。

天刚刚放亮,罗马中心广场便已是人头攒动,只见提比略·格拉古身着丧服,出现在会场上。这就跟我们中国历史上那些抬着棺材死谏的人一样,他在暗示,他一旦落选,将必死无疑。

事实上,他根本不可能落选,投票刚刚过半,他已胜券在握。可他不落选,就不会死么?

元老院绝不能对此坐视不理,一项阴谋早已策划停当。

场内正热火朝天的时候,忽听得一声大喊:“提比略连任,是想当皇帝!要挽救国家的,跟我上!”

显然,这是早已约定好的暗号,人群中忽然挤出一些手持木棒的暴徒,疯狂冲向提比略·格拉古,台上的一些元老也抄起板凳,向格拉古扑去。

格拉古的追随者拼死护卫,无奈变起仓促,格拉古一方措手不及。结果,提比略·格拉古被几个贵族用板凳活活打死,有三百名追随者也纷纷倒在血泊之中。所有的尸体都被暴徒扔进了台伯河,可怜的格拉古,连个尸首都没能留下。

格拉古死了,他或许忘记了,当年的庇西特拉图夺取权力的核心步骤,是武装暴动。希腊文明不只有神话的美丽,也有现实的血腥。

他试图走一条更加和平的路,从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他或许没有想到一个更加悖论的结果:他的死,反而使他的愿望不可阻挡地实现了。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