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所以,晁错一家的命,并非没有价值,而是大大增加了朝廷赢得这场战争的概率。

政治跟棋局的区别就在于,棋盘上弃掉的每个棋子,都是没有生命的,而政局中死去的,却是与我们每个人一样的,活生生的人。可对君王来说,他必须最大限度地淡化这种区别。因为,夺取棋局的胜利,比起某个棋子,实在是重要太多。毕竟,它关乎另外千万个棋子的命运。

景帝没有忘记父皇的遗言,在这最关键的时刻,直接将周亚夫升到太尉,统领全国兵马,出征平叛。

事实证明了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交锋。周亚夫的用兵水平高出对手太多,他利用梁王拖住吴、楚主力,自己坚壁不出。待到吴楚疲敝之时,他突然出击切断敌军粮道,吴楚军粮尽兵疲,引兵退走。周亚夫乘胜追击,吴楚军大溃。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退至江南,后在内讧中被杀。其余也纷纷望风而降,叛乱就此平定。

这是一场对中国历史极有影响的战役。从历史上对这次叛乱的称谓,“七国之乱”,即可看出,当时的封王权力非常大,那些大片大片的封地根本就是国中之国。现如今,朝廷的胜利,使得国家权力前所未有地向中央集中。

从秦始皇灭六国、确立郡县制,到刘邦、吕后剪除异姓王,再到贾谊、晁错力主削减同姓王势力,最后由汉景帝、周亚夫对地方势力完成致命一击,历时半个多世纪,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越发稳固,为不久之后汉武帝的帝国大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平七国之乱,是景帝一朝最最重要的大事。至于其它政治、经济政策,景帝基本沿袭了文帝以来的黄老之术,轻摇薄赋,与民休息,以俭治国,汉朝经济继续增长。

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景帝比文帝狠得多。像文帝那样以国库赏赐贪官的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郅都、宁成这等汉朝有名的酷吏都是景帝起用的,宗族、朝臣、地方官吏、豪杰游侠皆被景帝的严厉措施杀得闻风丧胆,这也进一步确立了中央政府的威严。

所以,终景帝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收权。

所有威胁到中央权力的人,都要被干掉。七国之乱结束的时候,景帝曾下诏,所有叛军三百石以上官吏,一律杀无赦,绝不容情。

而这所有的措施中,还包括另一个引起巨大争议的事件——周亚夫之死。

那又是一顿著名的宴席。周亚夫的面前的盘子里,摆着一大块肉,但旁边没有刀子,没有筷子。周亚夫开始转身向侍从索要筷子,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大大触犯了景帝的禁忌。

皇帝给你什么,你就得安分地接受什么,岂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索求?景帝属于那种政治心机极其深沉的人,他从这一微小的事情中察觉到了危险。

他缓缓说到:“难道我给你的还不够么?”一语双关,试图让周亚夫明白自己的心意。

可周亚夫却偏偏是性格刚强之辈,直挺挺地跪下来,没有半句表示愧疚的言辞。景帝挥手让他起来,正准备再点拨几句,周亚夫却转身扬长而去。

他的结局就此注定。

果然,不久之后,景帝将其下狱,周亚夫在狱中愤然绝食而死。

景帝安心了,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扫除了最强大的威胁,没有什么再能干扰皇帝的权力了。

前有晁错,后有周亚夫,两位忠心才干均冠绝当世的栋梁,他们为国家的强大统一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却又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强大统一,而被君王杀掉。

好纠结的悖论!

政治与人性的矛盾,贯穿了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始终。

这是谁的悲剧?

事实是,晁错死了,周亚夫死了,可大汉朝的车轮却不可阻挡地滚滚前行。一个辉煌的时代,就在前方。

不过,我们先不急着驶进那个时代。时光一晃已是本世纪的下半叶了,我们应该去地中海看看。又一出宏大的悲剧正在那里上演。请看下集——非洲之殇。

【188】 非洲之殇(上)

公元前195年,推罗城。

这是一座在我们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著名古城。一百多年前,它毁在了亚历山大手里。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分裂,它成为塞琉古王国的一部分,被重建,并再度成为地中海东岸的商业中心。

只不过这一切,跟这座城市的最初建立者,腓尼基人,已经毫无关系。

然而在这一年,这座城市又迎来了一个腓尼基访客。

只见他从小船上走下来,贪婪地呼吸着城市的空气,眼睛扫视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对四周的景致,他显得很好奇,显然,他对这里并不熟悉。可他的一举一动,又好像对这座城市怀着极深厚的感情一般。

他的脚步,雄浑而刚健,他的眼神,却满是落寞与忧伤。

熙熙攘攘的街道,随处是行色匆匆的商旅,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也没有人知道,二十年前,他的名字曾让一整个国家的人听之变色,闻之胆寒。

那是一个英雄的名字,那也是一个魔鬼的名字。

对,他就是汉尼拔。

他为什么来到推罗?仅仅是寻根么?

不,他此行的真实原因,是逃亡。

时光转回到七年前,汉尼拔在扎马之战败于西庇阿之手,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迦太基与罗马签订和约。

由于西庇阿放弃了对汉尼拔的追究,汉尼拔得以呆在迦太基,并于不久之后,进入了迦太基政府担任要职。

我们知道,汉尼拔智慧绝顶,且文武双全,在治国方面,他同样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迦太基的经济在战后高速增长,巨额的战争赔款已经变成了小菜一碟。而且,汉尼拔坚持奉行减税政策,使他深得民心。没用多久,汉尼拔就重新确立了他在迦太基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这一来就大大惹恼了他的政敌。更何况汉尼拔大力打击腐败,使得他们的切身利益大受损失。于是乎,罗马元老院很快就收到了一封告密信,说汉尼拔重振迦太基,目的就是要卷土重来,重开与罗马的战端。

这令罗马人大为震恐,立刻有人提议,要求迦太基引渡战犯汉尼拔。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有一个人坚决反对。

而且,不只他自己反对。为了阻止元老院通过这项决议,他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和政治影响力,拼死保全汉尼拔。

你一定猜到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西庇阿。

这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历史场景:一个人,被自己的同胞出卖,敌国成千上万的人皆欲除之而后快。而唯一竭尽全力保护他的,竟是他在战场上的对手。

这似乎是只有在武侠小说里才应该出现的情节,可它却真实地出现在了我们的历史里。

汉尼拔、西庇阿,两位真正的盖世大侠。

侠胆仁心,铁骨柔情。

茫茫地中海,阻不住英雄惜英雄。

可惜的是,侠客在政坛上总是不得志的。西庇阿因为功劳太大,也遭到了许多政敌的嫉恨。而与汉尼拔那份常人无法理解的交情,正是他们得以攻击西庇阿的唯一借口,西庇阿的头上当然少不了那些通敌卖国之类的可笑罪名。

在罗马,西庇阿陷入了深深的孤独。

无论西庇阿如何努力,他终究无力改变元老院的决定。罗马的使者搭上了去迦太基的航船。

再说汉尼拔,他与其父一样,深深地热爱祖国,却绝不愚忠。他一得到消息,便立刻连夜出逃,这才有了这次推罗之旅。

然而,推罗并不是汉尼拔的最终目的地。他的亚洲之行,除了逃亡和寻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他没有忘记四十年前,他在神庙里发下的誓言。罗马,是他一生的敌人。

他来到亚洲,仍然是为了对抗罗马。

(待续)

我们说过,当年的马其顿帝国分裂之后,经过数十年的继业者战争,还剩下三个有实力的大国(参见第144节):马其顿、塞琉古和托勒密。

这其中,马其顿王国是首先跟罗马发生冲突的。他们曾试图与汉尼拔合作入侵罗马,但被罗马派兵阻止(参见第168节)。后来,双方打了数年战争(史称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于公元前205年缔结和约,进入休战期。

而塞琉古和托勒密两大王国倒一直没搀和罗马和迦太基的事情,因为他们一直在对掐。

从公元前274年到公元前195年,双方断断续续地打了五场大战,互有胜负。由于战争地点都围绕着那条自古以来的交通要道叙利亚,所以史称叙利亚战争。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次叙利亚战争中,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利用托勒密王国宫廷政变之机大举进攻,夺取了叙利亚地区的大片领土,气势正盛,不免起了与地中海新贵罗马争锋的念头。

正是在这种局势下,汉尼拔横渡地中海,直奔塞琉古而来。

面对这位曾经威震整个意大利的名将,安条克三世自然待为上宾,一份美妙的雄图霸业已经在这个国王的心中谋划开来。

而罗马人的眼睛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汉尼拔。汉尼拔到了塞琉古之后,立刻让罗马元老院对这个西亚霸主重视起来。

公元前193年,一个罗马使团来到了塞琉古,一来是暂时稳住安条克,二来也是试探虚实。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