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可希罗不会想到,他刚去世不久,他的孙子就得罪了罗马,锡拉库萨告急。那些战争机器终于派上了用场。

锡拉库萨城外的海面上,停泊着马塞卢斯的舰队。罗马的独门攻城武器,由八艘木船架起的巨炮,缓缓向海岸靠拢。

以马塞卢斯的估计,久疏战阵的锡拉库萨人看见这个阵势,就该弃城投降了吧。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尚未靠近,锡拉库萨人迎接他的礼物就已经备好了——阿基米德设计的巨型投石弩。

那个时代的罗马人绝无可能见到如此厉害的机器。这个弩无论是射程、发炮频率还是石块的重量(传说有五百斤重)都领先世界。只将罗马人的大炮砸得粉碎,砸得罗马人鬼哭狼嚎。

而阿基米德的库藏还不止于此。

另一种机器被称作“阿基米德之爪”,它可以从城中伸出,抓起罗马舰船,从空中狠狠地摔向地面。比起投石来,这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更绝的是,传说阿基米德在艳阳高照之时,曾经指挥人们用许多面镜子拼成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将焦点设在罗马舰船之上。结果几分钟之后,罗马战船就燃烧起来。像这样近似于妖法的表演,更是将罗马士兵的心理搞到崩溃。

后世不少人质疑这些神奇记载的真实性。2005年和2006年,美国Discovery频道做了两期节目,从实验上证明了,至少“阿基米德之爪”和“超级凹面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拒绝相信这些传奇呢?

至少史书上明确记载着罗马人的绝望:

若能除去这位锡拉库萨老人,必有希望立刻夺取这座城市。可只要他一天还在,他们便一天不敢进攻。

——波利比奥斯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以一己之力抗住数万大军,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传奇么?

马塞卢斯是真的怕了。他彻底放弃了强攻,改为在外围封锁,并蚕食周围的土地,试图切断锡拉库萨的补给。后来,在一次宗教庆典中,锡拉库萨人放松了戒备。罗马人得到消息,趁机攻入了这座曾令他们陷入绝望的城池。

接下来就是满城的掳掠与屠杀。马塞卢斯对他的敌人表现出了崇高的敬意,他下令不得伤害阿基米德。

可罗马人或许并不知道,神一样的阿基米德已经那样老了。所以,当一个士兵看到了那位正在炉灰上抹来抹去的老人时,他或许并不知道他是谁。他刚刚走到老人身边,便听到了一声怒吼:“别碰我的圆!”

士兵随即拔出了佩剑,刺入了老人的胸膛。

不会有一个罗马人,会因为专注于一个图形而丧生。

——怀特海

这是一个历史的瞬间,它仿佛一个时代交接缩影——罗马人的刀剑,战胜了希腊人的头脑。

罗马可以征服希腊,可它却无力承载希腊智慧的重量,无法延续希腊文明的辉煌。

阿基米德倒下了,随之倒下的是古典世界的巨人——希腊。

那个灿烂的时代,真的离我们远去了。连最后一片衣角,也飘散在锡拉库萨的风中。

公元前212年,锡拉库萨的城破,阿基米德的死,把伤感留给了我们。可此时的罗马人正在欢呼雀跃。罗马拿下锡拉库萨之后,等于切断了迦太基本土与意大利之间的联系,汉尼拔更加孤独了。

战场的天平,开始向罗马倾斜。请看下集——罗马反击。

【171】 罗马反击

说起来罗马真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对手。

特雷比亚河之战、特拉西梅诺湖之战、坎尼之战,罗马人是成万成万的死,可结果怎么样呢?罗马人还能扔一支大军在马其顿,再扔一支大军在西西里,然后,还有充足的人马跟汉尼拔周旋。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罗马的军队,好像怎么打都打不完。

可迦太基那边,却是完全两样。

汉尼拔屡战屡胜,多少意大利城市望风归降。可结果怎么样呢?汉尼拔郁闷地发现,打下来这么多城市不但不能给他更多兵源,居然还要连累他分兵保护。

一边是罗马同盟,一边是迦太基同盟,都是是同盟,你说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究其原因,还是两边政治底蕴上的差距。

罗马是一个能打的民族,这一点毋庸置疑。可同时,罗马人又是一个喜爱政治的民族。罗马公民与雅典公民一样,热衷于参与城邦政治。与雅典民主制颇为类似的罗马共和制,使得罗马人的向心力无可比拟。

可罗马又与雅典不同。

雅典人的民主,只对雅典人有效。一种孤傲、自认高贵的气质,使得雅典历届政府都对雅典公民权限制得十分严格。做雅典人很难,享受雅典的民主也就很难。

可罗马就不一样了。罗马人把他们的共和制推广到了所有盟邦,而且对诸盟邦十分友好,大家一起安居乐业。伯里克利这样的雅典英雄为了他心中的圣地,把提洛同盟的兄弟们啃得连骨头都不剩。而罗马呢?他会帮助盟邦、扶持盟邦、支援盟邦,唯独不会的,是剥削盟邦。

所以,雅典在希腊的盟主地位几起几落,罗马在亚平宁的盟主地位却坚如磐石。所以,当汉尼拔进犯意大利的时候,罗马一呼百应。几乎每一支罗马大军,其中至少有半数来自罗马的同盟者。即使在汉尼拔横扫亚平宁的时候,罗马的死忠们,也就是充分享受到罗马好处的那些城邦们,一直都在死死地追随着罗马。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两百多年前,当大流士的大军来犯,当雅典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那区区一千普拉提亚援军,和坐待月圆的斯巴达人。

希腊文明归根结底还是商业文明,它确如黄金般灿烂夺目,可在骨子里还透着几分自私。

许多人都觉得,跟高贵的希腊比起来,罗马显得那样的野蛮、粗鄙,像个乡下人。诚然,罗马出不了索福克勒斯,出不了菲狄亚斯,出不了苏格拉底,可像米提亚德、列奥尼达这样的人物,罗马却从来没有缺少过。

汉尼拔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同盟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可他的对手却要什么有什么。那是因为,出身于商业文明的他想不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外交关系中,除了钱之外,还有些其它的东西。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精神,叫作不抛弃,不放弃。

或许,汉尼拔策反意大利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是徒劳的。

(待续)

如果说希腊人是有文化、有理想的商人,从而将商业文明推向一种伟大的极致的话,那么腓尼基人就是纯粹的商人,只认识钱的商人。他们的自私与贪婪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波利比奥斯有句名言:“在迦太基,凡是不能获利的事,都被认为是可耻的。”

只可惜,他们的“利”,只有眼前那一点。“长期利益”对迦太基人来说好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词。

想那汉尼拔,从波河流域一直打到意大利南部,从罗马的本土杀开了一条血路,就是为了能离本土近一点,得到一些补给,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可地中海那头的迦太基政府在干什么呢?即使在海上补给线被切断之前,数年时间里,加起来就只给汉尼拔提供过几千人的支援。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都说汉尼拔无敌于意大利,为什么不给我们送战利品,反而找我们要人呢?”

历史读到这里,有时真的会想,这样的政府,毁灭了活该。只可怜了它治下的百姓,和那孤独守望的汉尼拔。

坎尼战后,汉尼拔一如往常地胜利着。尽管费边战略指导下的罗马人见着他都要绕着走,但每次偶然的相遇,都是对汉尼拔不败神话的一种延续。

可这又如何呢?汉尼拔的力量太薄弱了,而罗马人也在随时等待机会。果然,他们趁汉尼拔四处转战之机,迅速出兵包围了汉尼拔的根据地——卡普亚城。

汉尼拔必须回救。他抛下了辎重部队,亲率轻锐来到卡普亚城。围城的罗马人,早已筑起了工事,临时搭建了一座城外之城,抵御汉尼拔。

汉尼拔面对的,是两倍于他的罗马军队。可对汉尼拔来说,这不算什么。他千方百计地引诱罗马人出战。

但是,与之大战多年的罗马人早已不再是愣头青。人多势众又如何,我还是愿意做缩头乌龟。

汉尼拔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施展围魏救赵之计,领兵向罗马杀来。

公元前211年的那个春天,汉尼拔终于到了罗马城外。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来到罗马城,也是最后一次。

城中的老帅费边很清楚汉尼拔是为什么来的。他知道,汉尼拔自己都不相信他能攻破罗马城。他下令卡普亚城外的军队按兵不动,他自信以罗马城内的兵力,足以挡住汉尼拔。

费边并不慌张,罗马人也英勇无畏。可魔鬼的到来,还是在罗马城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男人们纷纷登上城楼,而女人们则用长发轻拂神庙的地面,以祈求神灵的保佑。”

事实上,汉尼拔也根本没有攻城。罗马城下发生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汉尼拔策马城门前,举起标枪,向城头掷去。

没有锣鼓响,没有喊杀声,罗马在那一刻静得出奇,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数以万计的人静静地注视着这位传奇统帅的乾坤一掷。他的英姿,他的气概,征服了在场所有敬慕英雄的人们。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