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的处境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国难当头。
但以罗马人的个性,是绝不会轻易屈服的。非常时刻必须有非常之举,于是,在汉尼拔的压力下,罗马元老院决定设立一个新的职位——独裁官。
元老院宣布,在国难期间,独裁官在罗马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免因为分权导致政策失当,战力下降。为了保护共和制,战后此职位自动取消,且每任独裁官任期只有六个月,即使届时战事未停,独裁官也要换人。
即使如此,这个职位既然出现了,就已经给罗马共和制带来了巨大的震荡,为日后罗马帝国的产生重重地埋下了一个伏笔。
(待续)
在这个危难之际当选独裁官的人物叫作昆图斯·费边,一个五十三岁的老头。
历史证明,罗马民众的眼光相当毒辣。老成持重的费边对汉尼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令罗马人抓狂的结论:就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汉尼拔的对手。
这个事实让罗马人很难接受,可它的确是事实。在无敌的对手面前,或许只有承认他的无敌,才能获取胜利的希望。
接下来汉尼拔就发现了一件怪事,他的部队走到哪里,一支罗马大军就尾随到哪里。但总是远远地跟着,无论汉尼拔如何挑衅,罗马人绝不出战。你要是来打我,那我就跑。即使你汉尼拔四处杀人放火,我也只当没看见。我就是横下一条心:耗死你。
汉尼拔尽快歼灭罗马有生力量的愿望落空,只好在亚平宁半岛上乱窜。结果一不小心,出事了。
原来他误打误撞,闯进了一个山谷之中。刚想掉头,发现费边的大军已经迅速堵住了山谷的出口,汉尼拔等于自己钻进了敌人的口袋。他试图强力突围,结果空自折损数千人。
费边大喜,这真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我只要牢牢地把守住关口,你天下无敌的汉尼拔就得活活被我憋死。如此天大的奇功,竟然得来如此容易,真是晚上做梦都要笑醒了。
不过很遗憾,他晚上做梦是哭醒的。谁让他捉住的是汉尼拔呢,一个白天被困,晚上就能想出脱身之计的天才。
什么计?一个在我们的历史上已经出现了两回的计策了。
汉尼拔随军带了两千头抢来的牛,一来可以运东西,二来可以杀了吃肉。三来……你答对了,还可以用来摆火牛阵。
夜里,两千头火牛向山上猛冲。那些把守隘口的罗马人一看火光,大叫不妙:汉尼拔要翻山突围,连忙冲上山去,围追堵截,结果遇到一群疯牛。要说罗马人当真是好汉,面对无往而不利的火牛阵,仍然还能拼死抵挡。可他们错了,山下的汉尼拔早已大笑着从无人把守的隘口轻松突围,远走高飞。
费边捶胸顿足:这样的敌人,太可怕了。
汉尼拔心中暗叫好险,自此行军更加谨慎。费边则依然奉行既定方针,慢慢消耗对手,也的确把汉尼拔折磨得够呛。
由于费边把这个消耗战略运用的炉火纯青,后世干脆把这种避免决战,渐进求胜的战略称之为“费边战略”。更有趣的是,两千一百年后,英国的一群社会主义者,反对马克思的革命主义,坚持用改良来实现社会公有化,他们就把自己的组织叫作“费边社”,而他们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费边社会主义”。此是后话了。
正当汉尼拔被费边战略折磨得无计可施之时,好消息从罗马城传了出来。原来六个月到了,费边必须卸任。
可让汉尼拔吐血的是,这回当选的却是曾经被汉尼拔揍得半死的塞将军,于是汉尼拔又被结结实实地郁闷了半年。
汉尼拔很郁闷,其实罗马城里也有很多人跟他一样郁闷。要知道罗马人的特点就是血气方刚,从费边到塞将军的缩头乌龟战略让许多罗马人为之气结。罗马城主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压力之下,罗马元老院决定废除看似没有任何效果的独裁官,恢复执政官制度,并选出主战人士,准备与汉尼拔决一死战。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个决一死战,将造就一场罗马历史上最为惨痛的大败,将成就汉尼拔人生最大的辉煌。一场在西方世界流传两千年的经典战役,即将开始。
那是一个属于汉尼拔的神话。请看下集——坎尼神话。
【167】 坎尼神话(上)
亚平宁这只靴子的鞋跟处,在今天叫作阿普利亚大区。大区的首府,是一座意大利南部的著名城市,巴里。从巴里出发,沿着亚得里亚海岸西行,几十公里之外,便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坎尼。
这个地方在七百多年前就早已化成了一片废墟。可是,再往前推一千五百年,在公元前3世纪末,这里却是亚平宁半岛上最富庶的地方之一。阿普利亚平原上,物产丰富,粮食充足。这么好的地方,自然就引来了正在敌后苦苦寻找食物的汉尼拔。
公元前216年6月,汉尼拔乘罗马人不备,急行三百里,突袭坎尼,一举拿下,一下子就解决了全军的给养问题。
看起来,汉尼拔还真打算在这个地方常住下去了,这令罗马人如坐针毡。罗马城中,与汉尼拔决战的呼声越发高涨了。
很快,一支由8万步兵,6000骑兵组成的罗马大军准备停当,指挥权交到了新当选的两位执政官瓦罗和保卢斯的手上,他们率军直扑坎尼而来。
为了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这两个家伙的背景。
据传说,这位瓦罗出自一位屠夫家庭,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平民政治家。屠夫从政,历史上倒也不是绝无仅有。就在这个时代,万里之外还呆着一位著名屠夫樊哙呢。只不过,当胸怀大志的瓦罗已经在罗马政坛叱咤风云的时候,不思进取的樊屠户还在那边安安静静的杀狗吃肉呢,万万料想不到,日后会成为比瓦屠户更加显赫的人物。
屠夫出身的人,常有一种豪气,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嘛。樊哙如此,瓦罗似乎也是是如此。他对那种未战先怯的费边主义极其不满,整日在罗马城中发表战争动员,誓与汉尼拔血战到底。
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恐慌中的罗马公民们,这一年,他以罕见的高票顺利当选执政官。罗马人对他寄予厚望。
而另一位执政官保卢斯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是一彻头彻尾的贵族,跟同是贵族的老费边关系很好。保卢斯就任执政官后,费边再三叮嘱保卢斯:汉尼拔的厉害,超出你我的想像,与他交手,一定要慎之又慎。保卢斯虚心受教,也正是带着这个理念,走上了战场。
从这儿我们可以知道,此二人作战思想完全不同。把大军交给这么两个人去执掌,本身就是个悲剧。
果然,这俩人走一路吵一路,最终只好达成了一个极其搞笑的协议:两人轮流执掌帅印,每人管一天。
老大,搞错没有,这是打仗,不是值日呀!军令每天变一回,自然军心涣散,战力大减。数万罗马士兵,就被这两位儿戏将军领着,走向坎尼,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
公元前216年8月1日,罗马大军抵达坎尼。第二天,瓦罗值日。
我们可以猜到下面要发生什么了。帅印一到瓦罗之手,这位屠狗英雄岂会善罢甘休。也不管战前动员做到位了没有,也不管士兵们休整好了没有,一拿到兵权,他立即下令:全军出战!
(待续)
瓦罗虽然急于求战,却也并非蛮干。全罗马人都知道,迦太基的努米底亚和西班牙骑兵极其强悍,常常战事一开,他们便顺利包抄到敌人的侧翼或是后背,一通冲杀,就解决战斗了。
但这种战术并非无解。如果大家记性好的话,或许还记得两百多年前,那场破解骑兵包抄的经典战役——马拉松之战(参见第85节)。米提亚德利用沼泽封住了对方骑兵侧翼游动的空间,从而使得雅典的步兵方阵从正面冲垮了波斯大军。
瓦罗采取了相似的战术。他把部队开到了一个狭窄的区域,两边不是山就是河,也是让迦太基骑兵无法包抄的地形。不过,瓦罗或许没有真正读过希腊战史,当时米提亚德修改阵形,在侧翼布下重兵,严防对方从两翼打开缺口,以保证正面冲锋的胜利。可瓦罗没有这么做,他仍然按照惯例,把并不强大的罗马骑兵放在两翼。由他和保卢斯亲自在两翼压阵,把中路庞大的步兵方阵交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塞将军统领。
可这样一来,罗马大军的两翼,仍然是薄弱环节。罗马的优势,在于中路具有压倒性兵力的步兵,迦太基的优势,在于两翼能征善战的骑兵。此役的关键在于:是罗马步兵首先冲垮迦太基步兵,还是迦太基骑兵首先消灭罗马骑兵。
汉尼拔一早就得到了罗马全军出战的消息,他登上山顶,一看对方布阵的情形,便知道骑兵包抄战术已然失效,他唯一的取胜之道,便是用两翼骑兵硬吃掉罗马骑兵,以实现对中军的包抄合围。可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在此之前,本方的中军步兵不被对方潮水般的大军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