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从伊比利亚到罗马,有水陆两条路。走水路,肯定会跟老西庇阿的大军撞个满怀。而汉尼拔的部队常年呆在伊比利亚,从未受过水上训练,显然不是罗马海军的对手。走陆路呢?中间要经过好几个罗马的要塞,孙子云“其下攻城”,汉尼拔当然深通此理。所以说,这个围魏救赵的方案看起来就是天方夜谭,所以罗马大军倾巢而出,根本不用顾忌汉尼拔的突袭。

可汉尼拔就是汉尼拔。早在他执掌伊比利亚之前,曾经负责军队的间谍系统。他自己也经常乔装改扮,四处侦察,早已对周边情势了如指掌。他精心设计了一条新的路线:向北渡过埃布罗河,翻越阿尔卑斯山,绕道进攻罗马。

又是一个超级战略大迂回。我们上一次看到这种事,还是在将近三百年前,吴国伐楚的时候(参见第77节)。这种在陌生环境里孤军深入,补给完全不能保障,还随时可能出现敌军,需要领军之人有极强的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远远超出常人的胆识。先是孙武,后是汉尼拔,只有这种军神级别的人物,才敢做这样的冒险。

而跟孙武的那次千里袭楚相比,汉尼拔的这次远征更加刺激。因为孙武穿越的是蔡国、唐国这些盟国的地面,可过了埃布罗河北边,根本没有迦太基的盟国。汉尼拔要一边打,一边走,还要爬雪山,过草地,其艰险程度史无前例。

等到汉尼拔的军队从阿尔卑斯山上下来的时候,十万大军只剩下三万(当然还有两万人被他留下沿途留守了),可以说已经是残兵了。他所能够倚仗的,就是罗马人并不知道他的计划,出奇制胜。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在行军陆上的老西庇阿恰好侦察到了汉尼拔的行踪。老西庇阿敏锐地判断出:不好,这小子是要绕道偷袭罗马!

我们说过,罗马跟迦太基不同。迦太基是商人国家,而罗马则以农耕立国。如果双方互端老巢的话,吃亏的肯定是罗马人。老西庇阿连忙派信使飞报西西里的隆古斯军团,放弃攻打迦太基的计划,火速回援罗马城。但他估计到汉尼拔兵力不足,所以并没有把所有军队撤回,而是自己这一路大军的主力交给他弟弟,继续向西直奔汉尼拔的根据地伊比利亚,他自己则亲率轻锐骑兵阻击汉尼拔。

在一场行军速度的比拼当中,老西庇阿先于汉尼拔到达了罗马的重要防线波河流域。(波河,意大利第一大河,流经都灵、威尼斯等重要城市。)他接管了当地驻军,继而渡过波河,沿北岸西进,直奔汉尼拔而去。

双方经过了一连串战略行动之后,终于短兵相接。

一边是千里跋涉、翻山越岭的迦太基军队,一边是休养生息、以逸待劳的罗马军团,按说不用打我们就知道,迦太基必败无疑。

结果呢?迦太基大胜,罗马人四散奔逃。

这就是汉尼拔的战争才华,小试牛刀,果然非同凡响。

老西庇阿万万没有想到汉尼拔如此厉害,踌躇满志而来,身负重伤而去。若非他17岁的儿子大西庇阿及时救驾,他恐怕在第一战就自己给挂掉了。

大西庇阿救了他的父亲,救了罗马的元帅。十年之后,他还将拯救整个罗马。

但这个时候,他还太年轻。这个时候,整个布匿战场的主角,只有一个。

汉尼拔的传奇,刚刚开始。请看下集——孤胆英雄(下)。

【166】 孤胆英雄(下)

话说负伤的老西庇阿收拾残兵,仓皇退走,汉尼拔派手下骑兵紧追不舍。正值此关键时刻,一个上古战争史中常见的现象出现了。这些追兵一看到罗马营寨中的财物,顿时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是追人的,开始疯抢财物,趁此工夫,老西庇阿的军队得以逃离险境。

这就要说说汉尼拔手下军队的组成了。

这批骑兵都来自北非的努米底亚,大致在今天的阿尔及利亚一带,跟步兵主力利比亚人一样,有很浓重的雇佣军性质。他们打仗本来就是为了钱,你就不能怪他们见钱眼开了。真正对汉尼拔绝对忠心的,只有巴卡家族二十年经营伊比利亚所收编的西班牙部队。这万余步骑兵,是迦太基军队的中坚力量,至于其余雇佣军的使用,就考校汉尼拔的领导艺术了。

所以,当努米底亚骑兵不顾军令,肆意抢劫,以致放走敌寇的时候,汉尼拔不能够简单地以军法处置了事,那样的话雇佣军们肯定集体当逃兵。

统领的是这样一批乌合之众,更给汉尼拔日后的成就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再说逃走的老西庇阿,他已经与隆古斯从西西里赶来的那支援军会合。罗马与迦太基军队隔着特雷比亚河安营扎寨,老西庇阿和隆古斯开始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老西庇阿强烈主张固守不战。他大谈战场形势:汉尼拔远道而来,背井离乡,利在速战。何况汉尼拔手下那是多民族杂牌部队,取胜时士气高昂,一旦受挫,必然军心不稳。我们只要拖住他,拖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有利。

老西庇阿说的有没有道理?太有道理了!简直是战略家的眼光。可隆古斯只一句话就把他给噎住了:“若果真如此,那当初你为何主动出击啊?”

“这个……”

“嘿嘿,明明是你怕了汉尼拔,不敢跟他交手。你怕他,我却不怕。弟兄们,做好准备,来日与迦太基人决一死战!”

没见过高人的人,总是不知道高人有多高的。

果真如老西庇阿所料,汉尼拔急于求战。天刚刚破晓,他的努米底亚骑兵就渡过特雷比亚河,袭击罗马营寨。隆古斯大怒,组织全军迎击对手。哪知这些前来挑衅的骑兵根本不堪一击,大败而归。隆古斯杀得兴起,顾不上本方将士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命令全军上下追击对手,要来一个“灭此朝食”。

努米底亚骑兵迅速逃过特雷比亚河,罗马大军也就追过特雷比亚河。这可苦了罗马人。此时是公元前218年12月,正值隆冬,河水冰冷刺骨。人家骑兵过河,冻的是坐骑,罗马除了四千骑兵之外,数万步兵都要从齐腰深的冰水里趟过去。可怜的罗马人真的体会到什么叫作饥寒交迫了。

而河对岸等着他们的,是早已饱餐一顿的迦太基大军。他们当然不会跳到冰冷的河水里去玩儿什么“击其半渡”,而是瞅准这些罗马人刚刚从水里爬出来,立足未稳之时,突然杀出。

结果不言自明,罗马大败。四万大军只逃出万余人,两万六千人被尽数歼灭,而迦太基只损失了数千人而已。

特雷比亚河战役,汉尼拔完胜对手,罗马无论从兵力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待续)

公元前217年3月,罗马每年一度的执政官换届选举。大败而归的老西庇阿和隆古斯当然落选,不可能连任,两个分别叫作塞尔维利乌斯和弗拉米尼乌斯的人取代了他们。这俩人名字太长,又不重要,我们不妨称之为塞将军和弗将军。这等小角色在历史舞台上一闪而过,注定是为了反衬汉尼拔的。

塞将军接管了特雷比亚河战役的败兵,并加以适当新兵,组成了塞军团。弗将军统领了一支新组建的军队,组成了弗军团。两军分别驻扎在两条从北边通往罗马的必经之路上,等候着汉尼拔的到来。

但很快,探子来报:“汉尼拔不见了!”

“不见了?给我找!”

······

“找不着了!”

显然,汉尼拔再次放弃了通向罗马的大路。他的部队穿行于亚平宁山脉之中,行走在伊特鲁里亚的沼泽之上,专挑人迹罕至的小路。如此行军,苦不堪言,主帅汉尼拔因沼泽的瘴气染上眼疾,竟然导致一只眼睛失明。此次迂回堪称代价惨重。

但他也确实达到了目的,他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两个军团中间穿过,直奔罗马而去。弗军团首先发现了汉尼拔的行踪,大为惊慌,连忙起兵追赶。

可弗将军绝对不会想到的是:其实汉尼拔是故意让他发现的。

公元前217年4月,特拉西梅诺湖北岸,大峡谷,一线天。

这等关隘窄得只容单人独骑通过,又因为离湖很近,所以此山谷时常为雾气所笼罩,使人难以尽窥其险,怎么看都是伏击的绝佳地点。汉尼拔早早地等候在了这里。

是日,又是大雾弥漫,心急如焚的弗将军果然没有顾得上仔细侦察地形,就率领他的三万大军一头扎进了山谷之中,也一头扎进了坟墓。

当特拉西梅诺湖边峡谷中的喊杀声响起的时候,我们依稀记起了四百一十年前的崤山谷,记起了一百二十四年前的马陵道,弗军团的结局只能有一个——全军覆没。

所谓特拉西梅诺湖战役,根本就是一场屠杀:弗将军战死,1.5万人阵亡,剩下的1.5万人抢在脑袋搬家之前赶紧缴械投降。汉尼拔扣下了来自罗马城的俘虏,把来自罗马盟邦的俘虏全部释放。这是汉尼拔一直坚持的战略,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此来并非要与意大利人为敌,只是要意大利人与罗马为敌。”

此举成效显著,不少罗马盟邦纷纷叛变。毕竟,罗马的盟主地位是靠打出来的,如今盟主被揍得鼻青脸肿,还如何服众?

消息传至罗马城,举城震惊。但这还不算完,仅仅三天过后,又一条噩耗传来:塞军团在驰援罗马城的途中遭遇阻击,半数以上士兵被杀,塞将军率少数残兵突围逃生。

这显然是汉尼拔巧妙地利用时间差,故意让塞军团稍晚发现自己的行踪,然后分而击之,利用特拉西梅诺湖大胜之余威,再度重创塞军团,罗马两大主力军团一死一残。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