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哈米尔卡一手调教出来的部队,随他征战六年,一旦反戈一击,试问谁能抵挡。迦太基城告急。
不得已,政府只得再次起用哈米尔卡。
一边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一边是曾伴随他闯荡西西里的部下。哈米尔卡抉择之艰难,可想而知。
最终,他选择了祖国。
他用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以战代练,与叛军苦苦周旋。历时三年零四个月,终于将叛军尽数消灭。
曾几何时,他们与他朝夕相处、生死与共,今日,却一个个在他的面前倒下。
曾几何时,他们爱他如父兄、敬他若神明,今日,却是他将他们亲手埋葬。
哈米尔卡的心完全被愁苦与悲伤吞噬,彻夜无眠。
(待续)
飞鸟尽,良弓藏。
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候,他选择了祖国。
在祖国度过危难之后,祖国抛弃了他。
当年哈米尔卡在西西里横扫罗马人的时候,迦太基政府肯定是进行了舆论控制,所以迦太基人都不知道有这么号人物。
可如今,哈米尔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则是全体迦太基人亲眼所见的事实。哈米尔卡俨然已是迦太基人民心目中神一般的人物。
对迦太基政府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条中伤他的新谣言马上就传播开来:那些雇佣军叛乱,本就是哈米尔卡煽动的嘛。
在如此大功之后,这样的谣言,对哈米尔卡远不足以致命,却足以摧毁他对迦太基政府的最后一点信心。
他出走了。
公元前237年,西部边境叛乱。哈米尔卡率两万大军前往平叛,再也没有回来。
叛乱被迅速平定,哈米尔卡继续向西,跨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
这是我们第一次提到这个地方。这个欧洲大陆最西边的半岛在一千七百年后将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创者。如果没有西班牙、葡萄牙,我们的历史肯定会大不一样。
但哈米尔卡来的时候,这就是一片蛮荒之地。这儿倒不是没有人,少数比较能跑的希腊、腓尼基商人也到过这里,建立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商业殖民地。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凯尔特人手中。
任你是何等强悍的游牧民族,在哈米尔卡面前,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刚来的时候,哈米尔卡还打了几仗,到后来,敌人根本就是望风而降。
九年之内,伊比利亚大部分地区都落入了哈米尔卡之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半岛盛产一样宝贝——银子。
再也不用愁什么军饷了,取之不尽的银矿足够哈米尔卡将此处经略成迦太基一个重要的海外根据地。
等一下,为什么要说是迦太基的根据地呢?哈米尔卡都出走了,他现在还跟迦太基有什么关系?
唉,对于他的祖国,哈米尔卡永远是以德报怨。源源不断的白银从伊比利亚运往迦太基,用来偿还对罗马的战争赔款。而那些商人们贸易赚来的钱,又可以塞进自己的腰包了。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令人心碎的至理名言。
公元前228年,哈米尔卡跟往常一样,前去接受某部落的投降。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英雄般的生命历程会就此戛然而止。
五十年前,一位中国将军用一个奇异的阵法赢得了一场极其重大的胜利。而今,一支凯尔特部落用一个完全相同的阵法杀死了伊比利亚战神。
万里之外,火牛阵重现江湖。
明明是运粮的牛车,一点火,就变成了坦克。哈米尔卡的常胜大军第一次四散奔逃,哈米尔卡战死。
他那位曾经与他闹出过绯闻的女婿哈斯德鲁巴接掌了伊比利亚,七年后遇刺身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扫灭六国,登基称帝。
公元前221年,一位二十六岁的青年继哈斯德鲁巴之后,成为伊比利亚的新领袖。
一段千古传唱的不朽传奇。一个犹胜乃父的孤胆英雄。请看下集——孤胆英雄(下)。
【165】 孤胆英雄(中)
在西方数千年的战争史中,有四位举世公认的军事天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四大名将。
第一位,自然是那位领着几万人就能征服一片大陆的亚历山大,第二位,便是马上就要出场的这位迦太基人——汉尼拔。(什么?剩下两位是谁?不急不急,若干个世纪之后,他们都会出来的。)
十六年前,哈米尔卡远赴伊比利亚,那时的汉尼拔只有十岁。为迦太基奉献一生的哈米尔卡立志将这种精神传给他的后代,他让小汉尼拔在神像前立誓:终此一生,与罗马不共戴天,有它无我,有我无它。
汉尼拔一生的轨迹,就此注定。
跟亚历山大一样,汉尼拔也是武艺超群。既是一位百米飞人,也是一位高超的剑客和驯马师,在战场上亦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比他爹强的是,汉尼拔很喜欢学习。据说他希腊语跟母语说得一样好,精通希腊文学,更喜欢研究希腊战史。
哈米尔卡对汉尼拔进行了精心的雕琢,一切都是为了他执掌大军的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汉尼拔要烧的,当然是罗马的地盘。他把目光瞄准了一座罗马的附属城市——萨贡托。
公元前226年,哈斯德鲁巴曾经跟罗马签订一个和约,双方以埃布罗河(伊比利亚第二大河流)为界,迦太基只能在河的南边活动,罗马只能在河的北边活动。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忙于跟高卢人的战争,无暇阻击迦太基的扩张,于是就提出了这么一条和约。而哈斯德鲁巴远没有哈米尔卡那样的野心,他更喜欢搞内政,所以就爽快地把自己的活动区域局限在了埃布罗河以南。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在一场重要的会战中,罗马大败高卢,杀死4万多人,自阿尔卑斯山到西西里岛,尽皆成为罗马的天下。这个时候,罗马又不想安分了。毕竟,伊比利亚众多的银矿和港口实在是太诱人了,罗马想想都流口水。
但罗马对哈米尔卡留下的那支大军还是心有忌惮,所以没有明目张胆的进攻,而是玩了一把“用间”。他们挑中来进行间谍活动的地方,就是萨贡托。
萨贡托紧挨地中海,十分富庶,即使在今天,萨贡托也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只不过换了个名字,叫作巴伦西亚。
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打压城中的亲迦太基势力,历时数年,终于把这座城市培养成了罗马的附庸。于是,萨贡托就像一只钉子,插入了迦太基的领地,令迦太基人寝食难安。
而汉尼拔要做的,就是拔掉这颗钉子。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领兵攻打萨贡托。围城8个月之后,破之。
消息传到罗马,一片哗然。要知道,当时的罗马虽然控制了整个意大利,但并非像亚述、波斯、秦那样的中央集权统治,而是一种类似于希腊的城邦联盟制度,只不过希腊群龙无首,而罗马却是当仁不让的盟主。萨贡托跟意大利的其它城邦一样,算是罗马的一个小弟。
我们试想,如果小弟被打了,大哥不问不闻,那以后还有谁跟你混?所以,罗马必须得有所表示。
可罗马人仍然不想跟汉尼拔手下那支强悍的部队直接对话,他们就想到了贪财怯战的迦太基政府。公元前218年3月,罗马使节来到迦太基,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否则,双方将重启战端。
罗马人对这次外交斡旋极有信心,迦太基政府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汉尼拔而得罪罗马呢?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二十年过去了,此时的迦太基,与往日已经完全不同。
除了少数反对派之外,迦太基政府要员早已成了巴卡家族的忠实支持者。哈米尔卡为祖国所做的一切,终于彻底征服了迦太基人。面对倨傲的罗马使者,迦太基人挺起了脊梁,撂下一句狠话:少废话,要打就打!
第二次布匿战争拉开战幕。
(待续)
罗马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隆古斯率领,从西西里出发,直扑迦太基本部;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从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出发,从海路向伊比利亚进军。
(我们注意一下这个出征伊比利亚的西庇阿。像迦太基的巴卡家族一样,布匿战争中罗马也有个极其重要的家族,就是西庇阿家族。这位最早出现的西庇阿,我们常常管他叫老西庇阿,他还有两个更加厉害的儿子将会在日后登场,我们分别管他们叫作大西庇阿和小西庇阿。西方人的名字就是很麻烦,慢慢习惯吧。)
早在攻打萨贡托的时候,汉尼拔就料到了今日的局面。一个超级大胆的构想,早已在他的头脑里形成。
首先,他分出两万大军,回援迦太基;然后,留下一定数量的军队交给他的二弟哈德斯鲁巴(又叫哈德斯鲁巴,史称小哈德斯鲁巴),驻守伊比利亚。而他自己,亲率9万步兵,1.2万骑兵,37头战象,不与敌军接战,而直接向罗马城进发!
——迦太基版的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