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战国时期有《禹贡》一书,假托大禹,将九州土质分为上上至下下九等。其中上上等的雍州之地,正是归秦所有。秦国的农业是有优势的。而提到农业,就不得不提那两个只能用伟大来形容的水利工程。

其一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郑国渠。嬴政以无与伦比的眼光和度量容忍了一个间谍主持修完了这座战国时代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其回报也是极其丰厚的,据《史记》载,自此关中成为一片沃野,再无凶年。

这样一个投资和回报都极其巨大的郑国渠,却不是秦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那自然是因为在此之前的另一项巧夺天工的传世名作——都江堰了。

世上平静者莫若水,世上凶猛者莫若水。所以在水利工程上,欲要引水,必先筑坝。但都江堰打破了这一惯例。江心一只“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四川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秋末至春初时,干旱少雨,于是鱼嘴的地势使得四成水流入外江,六成水流入内江,再经宝瓶口注入成都平原的千万亩良田。这样一来,即使天不降雨,春耕亦能照常展开。而春末至秋初,海风带来大量降雨,水位就会漫过鱼嘴,于是六成水奔外江而去,只有四成水流入内江,水患大减。而即便四成水仍然太多,一座泄洪排沙的飞沙堰,可保成都平原常年不为水患所扰。

秦惠王用司马错伐蜀,固然是影响深远。而秦昭王用李冰修都江堰,使蜀地成为秦国一座大大的粮仓,成都平原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意义同样重大。

在水利工程上,中国比不了埃及、巴比伦人的悠久历史,可一座都江堰,屹立两千年,造福数百代蜀地居民,堪称人类历史上不世出的工程奇迹。于是乎,李冰的名字,比起同朝的著名将相白起、范雎,更加响亮,更加让人缅怀。

除却巨大的农业优势之外,秦国商业也并不差。商鞅变法将盐铁收归国有,史籍中说仅此一项,秦国就获利百倍。而秦国虽然对商人要求更加严格,但并不绝对排斥商业。秦国之中,也有不少商贾巨富。比如那位著名的女富豪,寡妇清,因开采丹砂而发了大财,嬴政特地为之筑“怀清台”。直至今日,这位奇女子还被小说《寻秦记》改写成琴清而广为传颂呢。

再加上秦国巨大的军力优势,对外征伐中首先就抢到了不少战略要地和工业重镇。到中后期,秦国其实什么都不缺,财富上也已经居七雄之首。李斯《谏逐客书》中提到的许多宝贝,秦国的宫殿修得也是最多的。像秦孝公修橐(tuó)泉宫,宣太后修高泉宫、虢宫,秦昭王修棫(yù)阳宫、羽阳宫,秦孝文王修萯(fù)阳宫,嬴政修林光宫等等,六国之中没有哪个像这么大规模修宫殿的,足见秦国之财大气粗。

秦国的成功,简而言之一句话,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历代君主始终走在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至少在那个时代,秦国的农战立国在效率上远远胜过了东方六国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讲,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这条让秦国成功的道路,在统一之后,仍然正确吗?嬴政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呢?请看下集——大国之艰。

【159】 大国之艰(上)

秦始皇,是一个绝对的争议人物。其一生功过,评说者何止千万。而无论怎样评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他亲手创下的这份基业,他必然极其自豪,并视之为无上珍宝。

所以,他为之倾尽了全力。他曾经每日用秤称出一定分量的文书,不批阅完绝不休息。

他自己想必也清楚地知道,既然他所完成的,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壮举,那么他所面对的,也必定是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

这样一个帝国,究竟应当怎样治理?

要说人的脑子里习惯的观念当真可怕。周亡于分封,人所共知,可一旦重新统一之后,人们一下子想起来的还是分封制。所以,当丞相王绾(wǎn)提出分封王子以镇守楚、齐、燕各地之时,群臣一致响应。这个时候又是李斯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坚持采用郡县制。

所谓郡县制,春秋时楚、晋首创,到战国末年,各大诸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早已纷纷转化成郡县制。这也符合秦法的精神,选拔官吏不以血统论,而以才能论。除却皇帝之外,再没有哪个官是世袭的了。

人类早期聚族而居,血缘关系重于一切。放弃以血缘关系来组织社会,就意味着这种政治形式离人的本能远了一点,离理性更近了一点。这种制度,也被秦以后的历朝历代沿用,虽有改动,却也是换汤不换药,万变不离其宗。

除却地方上的郡县制之外,秦朝中央政府的组成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那就是著名的三公九卿制度。

西方近代有个著名的三权分立思想,即行政、立法、司法权的分离,堪称西方政府建制的一项基本原则。而秦朝的三公,却也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思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所谓分权,从来都是为了夺权,西方的三权分立是为了避免独裁者独揽大权,秦朝的三权分立是为了避免臣下独揽大权,可谓异曲同工,均是充满政治智慧的杰出设计。

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大致与郡太守平级,分管祭祀、宫廷守卫、皇城守卫、司法、外交、皇族事务、田赋、其它财务(包括工商业和宫廷内务)。

如果你有兴趣,仔细看看九卿的设立,也就可以从中知道,在那个时代,究竟哪些是对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了。

地方政府弄好了,中央政府也弄好了,还有一样重要的事情。

在这个地球上曾经存在的每一个大帝国都有一项必须做的工程,那就是修路。只有路修好了,政令才能顺利传达,商路才能繁荣通畅,军队才能快速集结,粮道才能通行无阻。总之,路不通,你想搞集权,那是做梦。出了王城的一亩三分地,你就管不着了。

秦朝也不例外。“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待续)

各级政府也有了,路也有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政府体系就算是搭建起来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相当有效率的政府体系,短短十年,秦始皇借助这样一个体系,完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治举措。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

现代的考古发现,在秦朝两个距离很远的地方生产的产品,在各个部位的尺寸上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统一性,几乎已是非机械化时代的极致。可见秦王朝对这一点极为重视。

从春秋的百余封国到战国的七雄并立,天下分裂了五百多年。五百多年,足有二十代人。二十代人下来,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而这些不一样的文化、制度、风俗,都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把这些一统一,人们渐渐地就觉得都是一家人了。

虽然秦末纷争又起,六国贵族纷纷复辟,但不会有人想到把文字、货币、度量衡这些东西都给复辟了。所以整个中国就必然重新归于一统,因为各个地方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

但秦始皇也知道,这种心理上的统一是漫长的,他必须采取一些其它措施来防止地方叛乱。最著名的有两条:

第一,他把天下兵器都给熔了,做成了十二个金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就立在宫廷之中。

第二,他把天下最富的十二万户富豪都迁到咸阳,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让你们既没兵器,又没钱财,拿什么造反?

兵器是收缴了,可秦始皇的军事行动却并没有停止。对于扫灭六国这样的历史功绩,他好像还嫌不够伟大,他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开疆拓土的战争。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一举攻占黄河南岸的河套地区,第二年北渡黄河,将匈奴赶到阴山以北。自此阴山山脉就成了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分界线。有诗为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蒙恬就地建九原郡,置三十四县,并开始着手联结秦、赵、燕三国长城。

农业文明对抗游牧民族的入侵,是冷兵器时代一个全球性的主题。一道长城,在其后的两千年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堪称农业文明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我们耕种的土地,我们开创的文明,凭什么你们靠着武力就来掠夺,就来强占?往西边随便一扫,看看那边林立着的一个个印欧、闪米特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座长城在中华文明的保护上做出过多大的贡献。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而在秦国刚刚平定六国之后,秦始皇便派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攻百越。(所谓百越,在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一带,古时中原管他们都称作越人,因居住分散,故称百越。)为了运送军粮,还专门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湘水、漓水。公元前214年,屠睢阵亡,秦始皇又增调大批军队,派任嚣、赵佗为将继续南进,终于将百越之地并入秦之领土,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次年向此三郡移民五十万开荒。

在秦始皇的努力下,中国之版图大大扩张。琅琊台始皇纪功石刻所言:“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大抵如此。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