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过于害怕的邻邦甚至大老远重金聘来了伊庇鲁斯的国王,号称当世第一名将的皮洛士,来对抗势不可挡的罗马人。

然而,这位名将登陆意大利,留给历史的,不是多么经典的战役,却是两句经典名言。

公元前280年,在两次会战中,皮洛士均击败了罗马人。可此时的罗马国力已经十分雄厚,绝非伊庇鲁斯可比。罗马可以承受这样的失败,伊庇鲁斯却无法承受损失如此巨大的胜利。

在第二次惨胜之后的庆祝中,皮洛士一脸苦笑,对部下讲出了第一句名言:“如果再来这么一场胜利,我就得一个人回国了。”足见损失之惨重。

有趣的是,此言不胫而走,“皮洛士的胜利”竟成了西方世界的一条谚语,专门用来形容得不偿失。

公元前279年,皮洛士撤回伊庇鲁斯。

然而,公元前278年,由于北非的迦太基人频繁袭扰西西里,皮洛士又被锡拉库萨人邀请到西西里对抗迦太基。皮洛士又击败了迦太基,可迦太基人却私底下跟皮洛士密谋,我给你更多钱,你别在这里捣乱了,回到亚平宁半岛上去打罗马吧。

于是,收了钱的皮洛士又返回亚平宁。公元前275年,皮洛士又和罗马打了最后一场战役。这一次,惨胜变成了惨败。公元前272年,皮洛士终于下决心永远离开意大利。给多少钱我也不来了。

临行前,他向南看了看在地中海称王称霸的迦太基,又向北看了看亚平宁迅速崛起的罗马,说出了第二句名言:“我们离开了多么好的一个角斗场,把它留给迦太基和罗马吧。”

一语成谶。

仅仅八年之后,一场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惊天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这是一场世界战争史上极著名的强强碰撞,历时百余年,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讲述这场漫长的战争之前,还是先看看其它地方吧。我们走过了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希腊、罗马,该去看看另一个重要的文明了。又一个超级不平凡的人物,已经诞生在那里了。请看下集——佛教圣王。

【149】 佛教圣王(上)

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乱得可以。只有两个地方算是统一的,一个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另一个便是印度的孔雀王朝。

不过,跟托勒密比起来,孔雀的王位坐得却没有那么稳当。

印度这个地方,从印欧人入侵以来,几乎就一直处在分裂状态。由于长久的割离,各个地区的文化已经渐渐体现出明显的差异。他们互相之间,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同胞。

因此,当旃陀罗笈多·孔雀把印度强行统一之时,他遇到的阻力相当大。即便统一之后,也有许多人十分不满。据说旃陀罗笈多每天晚上都不在同一个地方睡觉,就怕别人来行刺他。或许这也是孔雀王朝的间谍系统特别发达的原因吧。

白天辛勤地忙于政务,晚上不敢安心睡觉,这样的日子,实在不是人过的。果然,公元前298年,年仅42岁的旃陀罗笈多说,我不干了!他毅然决定把王位传给儿子宾头沙罗,自己跑去出家了。

不过,他的出家并不是当和尚,而是信奉了另一个在当时的印度与佛教势力相当的宗教——耆那教。

耆那教的创始人大雄比释迦牟尼大36岁,算是同一时代的人,也是一个小国的王子。而且,两个宗教的教义极为相似。耆那教讲的同样是世事无常,众生皆沉沦苦海,唯一的解脱方式就是积德行善,灵魂才能往生极乐。著名的“瞎子摸象”就是耆那教的经典故事,绝妙地形容出这个世界的虚幻。

不过,跟佛教相比,耆那教要更加极端,它的两大行为方式当真是惊世骇俗。

其一,不穿衣服。当年大雄传教之时,就是一丝不挂,借此来追求全身心与天道相合。后来有些耆那教徒觉得不妥,耆那教遂分为两派,白衣派和天衣派(天衣也就是裸体)。

其二,绝食自杀。耆那教禁止杀生,教义说唯一能杀的生命就是自己。这个习俗来自于大雄的父母。他的父母信奉当时在印度东部流传的一种奇特哲学,认为自杀是上天的恩赐,于是在大雄31岁之时双双绝食身死。大雄就把这种慢慢地饥饿至死定义为一种力量,一种求道精神能战胜生存意愿的力量,一种神圣的力量。饿死也就成了后世耆那教圣者们必行的一条路。

旃陀罗笈多·孔雀就是如此。在他创立的富庶帝国的繁华街市中,腹中空无一物的他一头栽倒,再也没有爬起来。

一个文治武功几近完美的帝王,竟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告别了他的帝国,印度人的精神世界,当真奇妙得紧。

他的儿子宾头沙罗干得不错,进一步延伸了孔雀王朝的版图,各地叛乱也被他纷纷平定。可惜的是,他注定是一个要被世人遗忘的国王,因为他父亲的光辉太过耀眼,而他儿子的声望,更是将他彻底淹没。

他的这个儿子,就是被公认为印度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国王,一个大大改写了人类历史的人物——阿育王。

(待续)

印度有一部十分著名的电影《阿育王》,获得了2002年印度观众奖(印度的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片中女主角卡瓦奇动人的歌喉和曼妙的舞姿已是影史上的经典,男主角沙鲁克·汗则号称“宝莱坞之王”,更是无可匹敌的印度第一明星。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却是一个完全相反的情况。据说阿育长得奇丑无比,大概属于让人看了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的那种。加之在父王的众多嫔妃中,阿育的母亲又身份低微,因此,阿育在宾头沙罗的九个儿子中是最不受宠的一个。他的童年是在屈辱与嘲笑中度过的,想要登基为王更是天方夜谭。

公元前280年,年仅16岁的阿育就被派去平定塔克西拉的叛乱。这个塔克西拉就是考底利耶当年任教的那个塔克西拉,虽然文化发达,但是民风彪悍。又是地处印度与马其顿帝国的边界,既有印度人,又有希腊人,情势十分复杂。这本来是太子修私摩的辖区,但修私摩故意推荐阿育前往,正是要借此除掉这个令人生厌的弟弟。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阿育轻而易举地平定叛乱,而且其中表现出来的军政才能令其父刮目相看。

两年之后,阿育再度平定乌贾因叛乱,并被任命为乌贾因省总督。阿育的野心开始膨胀,他开始积累政治资本,复仇的目光已经瞄向了太子修私摩。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暴病身亡,一场惨烈的宫廷政变随之爆发,最有实力的两股力量正是修私摩和阿育。双方的火拼竟然持续了四年之久,公元前269年,阿育夺权成功。他的7个哥哥和所有姐妹尽皆被他诛杀,只有他的同母弟弟得以幸免。许多在争王位中站错队的朝臣、后宫人员全部被杀。而且,据说全部是阿育王亲手杀死的。

这一年的印度王宫,处处弥漫着腥风血雨。

作为一个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的人,却自幼饱受奚落、尝尽人情冷暖,他的心理失衡几乎是难以避免的。甚至在成功即位之后,阿育王心中的伤痛依然刻骨铭心。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例子,这样的人物一旦大权在握,必将成为周围人的灾难。杀戮与折磨别人,几乎成了阿育王的一种癖好。

偏巧此时一位大臣进言:“您身为一国之君,岂有亲手杀人之理。您应该找一个人来替你杀人。”阿育王深觉有理,苦心觅得一个名为耆梨的杀人狂。阿育王专门建起一座房子,四周竖起高墙,房内摆满了各种各样残酷无比的刑具。世称“人间地狱”。

而且,阿育王和耆梨杀人,从来不需要理由。无论罪行是轻是重,是否有冤屈,一概杀无赦。阿育王亲自下了一道旨意:“任何人一旦进了这座牢狱,绝对不准活着出来。”

旨意没有说清楚是犯罪进去还是别的原因进去,但既是圣旨,耆梨就不打折扣地执行。一次,阿育王派一个宫女给耆梨送信,信送到之后。宫女正想离开,就看到了耆梨狰狞的面孔——来时容易去时难。这位凄惨无比的女子被耆梨当场扔进了一个巨大的臼子里,一下一下地捣成肉酱。

这等惨绝人寰,中国历史上所谓桀纣之君,不过如此。

此时的孔雀王朝,民怨沸腾,人们背地里给这位从外表到内心都丑陋不堪的国王起了个外号:“黑阿育”。

如果事情照此发展下去,跟我们前面提到的什么光辉,什么圣王,他连边都不沾。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呢?请看下集——佛教圣王(下)。

【150】 佛教圣王(下)

此时的阿育王,除了杀人之外,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嗜好了。而且,杀犯人根本不过瘾,还是打仗吧。

经过了他祖父和父亲的征伐之后,剩下来可以给他打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不过孟加拉湾附近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国家,叫做羯陵伽。由于羯陵伽位置偏僻,实力比较雄厚,但不怎么跟印度捣乱,所以旃陀罗笈多和宾头沙罗都没有理会。可阿育王决定打一打。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