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后来,“强掳萨宾女子”事件,成了艺术界一个十分流行的主题。普桑、鲁本斯、大卫、毕加索等许多著名画家都生动地描绘了暴行的场面。他们是在揭露人性的丑恶呢,还是在纪念祖先的传宗接代呢?

但是,无论拉丁人和萨宾人和平也好,争斗也好,首先在罗马建立稳固统治的却不是他们。

古罗马城的西面,是意大利一条重要的河流,台伯河。台伯河的西面,活跃着一个文明程度远远更高的民族——伊特鲁里亚人。

伊特鲁里亚人跟拉丁人、萨宾人差不多时间来到意大利,主要活动在台伯河和阿尔诺河之间。伊特鲁里亚地区和台伯河以东有两大不同:第一,矿产丰富;第二,它西边紧挨着一片希腊的商业殖民地。因此,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腓尼基人交流十分密切。正如我们多次提到的,古代世界的文明程度与交流程度几乎成正比,所以,无论在生产力水平上、人口上、武装上,伊特鲁里亚人对罗马人的优势几乎是压倒性的。

公元前616年,伊特鲁里亚人塔昆·普里斯克斯成为罗马国王,开始了一百多年的伊特鲁里亚王朝时期。

(待续)

这是一段罗马历史上相当发达的时期,或者说罗马文明其实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兴起的。伊特鲁里亚,这个以修筑公路、桥梁、水利闻名的民族使罗马城焕然一新。比如说这位塔昆·普里斯克斯被后人称作“水沟首长”,因为他设计的下水道系统使得罗马终于成了一座干净的城市。而罗马数字、罗马神话等等这些日后闻名于世的罗马文化,其实也都是来自伊特鲁里亚,或许应该叫伊特鲁里亚数字、伊特鲁里亚神话才是。

这一百年同时也是伊特鲁里亚民族的鼎盛时期。他们四外扩张,北至亚平宁山脉,南至拉丁平原,西至科西嘉岛,都已是伊特鲁里亚人的天下。公元前6世纪,亚平宁半岛上虽然没有像东边各文明那样诞生一座座智慧的灯塔,却也在伊特鲁里亚独特的笛声与琴声中度过了一段美妙的田园时光。

可惜的是,也仅仅只有一百年而已。

公元前6世纪末,伊特鲁里亚在南北两边同时遇到了麻烦。南边,他们与希腊人在争夺制海权中爆发了一场场激烈的海战;北边,凯尔特人也因为此地先进文化的吸引,大举南下,令伊特鲁里亚人焦头烂额。

顺便说一下这伙凯尔特人。凯尔特是一个将会在今后的历史上频频出现的名字,是印欧族当中十分重要的一支。他们分布在欧洲的很多地方,骚扰意大利的也只是凯尔特人其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生活在今天的法国和比利时地区。这个地区,古时候又叫高卢。因此,这一支凯尔特人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名字,一个在日后罗马史中如雷贯耳的名字——高卢人。

由于严重的外部危机,伊特鲁里亚人未免忽视了对内部的控制。公元前509年,趁国王塔昆·苏柏巴士出征之际,罗马城内爆发了一场革命,宣布废除伊特鲁里亚国王的统治,建立罗马人自己的政权。

或许是因为在伊特鲁里亚国王的统治之下,罗马人很没地位。这场革命之后,罗马人决定不要国王了,改成贵族制,史称罗马共和。

许多修罗马史的学者把这件事称作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可是,我们在讲雅典的寡头政治时就分析过君主制和贵族制的差别(参见第55节)。更加没有主人翁精神的贵族当政,未必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比如这个时候正在遥远的晋国上演的六卿专政,就是晋国最低潮的时期。

此时的罗马,就跟百年前的雅典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局面,长期的阶级斗争刚刚开始。

也跟雅典一样,罗马大致上也分为三个阶级:贵族、商人和平民。但罗马的商人没有希腊那么有钱,所以势力也没有那么大,权力还是主要掌握在贵族手里。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是罗马政权的灵魂。

如果你有机会去罗马旅游,你一定会注意到,在罗马许许多多的公共建筑上,纪念碑上,甚至下水道盖子上,都赫然刻着“SPQR”的字样。罗马市的市徽,也只写了这四个字母。

无论是此时刚刚成立的“罗马共和国”,还是日后威震天下的“罗马帝国”,这些名字都是世人取的。他们的官方名称其实一直都没变过,就是SPQR。

那么,SPQR到底是什么意思呢?“Senatus Populus que Romanus"——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先是元老院,后是人民。

更何况,在公元前6世纪末的时候,这个人民其实只包括贵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罗马所有的商人、农民、工匠们,为跻身“人民”行列开始了不懈的斗争。请看下集——罗马崛起(下)。

【148】 罗马崛起(下)

公元前494年,罗马跟邻居发生了一场冲突。正当元老院向罗马人发出征召之时,突然发现,罗马平民竟然集体退出罗马城,跑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去了,并宣布如果他们的要求不被获准,他们就拒绝为罗马政府打仗,甚至拒绝工作。

这下可把元老院吓得不轻,情急之下,答应设立两个新职位,叫做保民官。保民官由平民选出,任何人胆敢加害保民官,自动被宣判死刑。而元老院的决议只要对平民有害,保民官有一票否决权。罗马的平民斗争取得了第一步胜利。

公元前454年,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贵族被迫同意,派出一个三人考察团出国考察。去哪里呢?自然是当时在经济、文化上都正处于顶峰的雅典了。在哪个时候,雅典在地中海世界的名气已经是相当大了。恰好,罗马人去的时候,雅典又在伯里克利的治下,恰好是民主制最为兴旺之时。罗马人还真会挑时候。

这三个人却是很受震撼,回国之后,罗马人开始筹划一部像《梭伦法典》一样的法律。

公元前450年,著名的《十二铜表法》问世,平民的权力算是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保民官也增加到了十人。

可罗马城没有梭伦,雅典式的民主对于罗马人来说其实遥不可及。为了自己的权利,平民不会退缩。可为了自己的权力,贵族也不会退缩。《十二铜表法》并没有就此化解阶级矛盾,双方明争暗斗,阶级斗争愈演愈烈。

然而,一场浩劫打破了这一切。

公元前390年,由于伊特鲁里亚的衰落,罗马西北边失去了对高卢人的屏障,高卢人得以大举南侵,台伯河以西几乎被夷为平地。而当时的罗马,虽然叫城市,其实连城墙都没有。面对来势汹汹的高卢人,罗马人根本无法抵挡。罗马几乎成为废墟,所有的罗马人都退居山顶,固守着朱庇特神殿周围的卫城。

由于退无可退,罗马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后来,高卢人打着也没什么意思,索性同意,只要罗马提供高额战争赔款,他们就退兵。

接下来的赔款却发生了波折。原来罗马使者发现高卢人在称量黄金的秤砣上做了手脚,对此表示质疑。两边正争得不可开交之时,高卢人统帅布伦努斯突然阴险地一笑,拔出佩剑,扔进秤盘,道出了一句千古名言——“Vae victis!”(败军之将,何以讨价!)

今后的世界还发生了无数场战争,还涉及到无数次战争赔款。在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之时,这句话被反复地引用。我们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在这句话面前,褪去了所有美丽的外衣,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你可以选择善良,你可以选择高尚,你可以选择伟大,但是,你不能替你的敌人这样选择。

善良不等同于软弱,高尚不等同于柔顺,伟大不等同于退缩。如果你向往和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败侵犯你的敌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个世界有太多可爱的善良的民族,经受过太多无辜的悲惨的蹂躏。他们有的在灾难中灭亡了,有的,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Vae victis!一个民族在这样的羞辱之后,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知耻而后勇。

罗马人正是这样做的。也正因为此,曾经繁盛的伊特鲁里亚消亡了,曾经弱小的罗马却得以闪耀世界。

高卢人再没能到过罗马。

(待续)

自此之后,罗马人变了。他们就此告别了田园牧歌的生活。阶级斗争仍在继续,但再也不是罗马的主旋律。

此时的罗马人才真正明白:他们所艳羡的雅典成就,并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成就,同样是军事的成就。雅典的繁荣,不只是属于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菲狄亚斯的,同样是属于米提亚德、列奥尼达、迪米斯托克利的。

没有希波战争的血火拼杀,就永远不会有黄金时代。

劫后余生,罗马人开始着力培养他们的军队。一支与希腊方阵齐名的军队诞生了,人称“罗马军团”——一支比希腊方阵更加灵活机动,更善于技术革新的军队。

罗马的军事实力壮大得非常之快,随即,他们也开始了扩张。

曾经为伊特鲁里亚人所控制的领地,开始逐渐落入罗马人之手。公元前295年,罗马在塞恩蒂姆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中击败高卢人、伊特鲁里亚人和另一个民族萨谟奈人的联军,已经掌控意大利大部分地区。

罗马,业已取代伊特鲁里亚、高卢,成为周围的邻居最为震惧的名字。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