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至此,秦军连战连捷,赵军损兵五万。可几场败仗下来,廉颇开窍了:以赵国战力,与秦军硬拼,稍有不如,可我据险固守,你能耐我何。于是,廉颇坚守不出,王龁连番攻打数月,损兵无数,可廉颇的壁垒纹丝不动,令秦军一筹莫展。廉颇为什么是名将,那是因为败了之后他知道败在什么地方,从而悟出制胜之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只对聪明人成立,对糊涂蛋,只有“一败涂地”的份。

——而这位赵孝成王,就算是糊涂蛋了。正在赵军越守越有信心,而秦军越攻越沮丧的时候,他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他见秦军怎么打不破长平天险,忽然觉得令各路诸侯闻风丧胆的虎狼秦军不过如此,不禁又做起称雄天下的梦来。他数次勒令廉颇主动出击,打出赵国的威风。好在廉颇倚老卖老,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缩着不动。

可是这一次次愚蠢的命令,无一遗漏地传到了秦军密探耳中,也自然传到了遥远的咸阳城。范雎觉得机会来了,立刻派间谍入赵,散布流言,说廉颇久不出战,乃是准备向秦军投降,一旦赵国换赵奢之子赵括为帅,秦军必败。

——接下来就没有悬念了,赵孝成王犯下第三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临阵换帅,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强烈反对,用赵括替换廉颇为帅。

(待续)

赵括换廉颇,是一次著名的不能再著名的换帅。结果如何谁都知道,可据此来说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未免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毕竟在战国之时,有很多不知名的人物,用一席话征服了君主,被委以重任,从而建功立业,安邦定国。比如商鞅、张仪、司马错,都是很好的例子,秦国有今日的局面,这三个人居功至伟。赵孝成王的举动,也可以解释成用人不拘一格啊,结果没出来之前,谁又知道这位赵大才子只会“纸上谈兵”呢?

让我们回到公元前260年的赵国宫廷,来替赵孝成王分析一下,为什么换帅是错的。

其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用将不等于用相,这是把四十万精锐士兵的性命交给他。而这四十万,是赵国的根基,一旦动摇,就等于赵国彻底退出了这场角逐。虽然用相也有风险,但变法、连横、伐蜀,风险都远远没有这么大,即便错了,也不会把命根子丢掉。

其二,好,就算你有天大的气魄和胆识,愿意承担风险去搏一把,那你是否清楚,你搏的是什么呢?此次长平对峙,秦、赵都倾尽全力,若非秦国白起、范雎将相不和,也不会让王龁挂帅。可即便如此,双方都出兵数十万,在战国期间,两国对垒,从来没有过如此规模。这是决定战国未来几十年格局的一役,不是来争争面子,或是争争霸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手。再没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攻城比守城损耗大多了。秦国为了挺进中原,不得已才来啃这块硬骨头,不借此机会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去争一个所谓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呢?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就图这么一个结果,只能说,赵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在你开始一项工作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会给我带来什么结果?我会成功吗?

——考底利耶

在这一点上,做君王和做人是一致的: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等待他的,轻则是迷茫,重则是悲剧。

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很快传入咸阳宫中,秦国君臣终于盼来了引赵国主动出击的希望。秦昭王也坐不住了,不去理会范雎和白起的争端,毅然决定让白起亲赴前线,指挥这场关乎秦赵命运的决战。

可白起名气太大,几乎是各路诸侯的噩梦。万一赵军听到这个消息,继续缩着不敢出来就麻烦了。于是秦昭王严令:有胆敢泄露白起为将者,斩!

白起悄悄来到军中,而赵括也顺利接管了廉颇的大军。

公元前260年8月,四十万主力倾巢出动,秦军一触即溃,仓皇退却,赵括率全体大军穷追不舍,直抵秦军壁垒之下。秦军坚守不出,赵括无奈,整军后退。这时,他才猛然发现:退路早已被秦军截断。更要命的,是连粮道都被断了。正慌乱中,白起指挥秦军精锐向赵军发起进攻,赵军不敌,只得就地筑垒,坚守待援。

还哪有援军啊,如果四十万主力都冲不出去,外面的少量援军又怎能突破敌军防线?此时秦昭王闻知赵军被困,亲自跑到离长平最近的河内,将所有十五岁以上的丁壮悉数征发入伍,开赴长平,以确保白起有足够兵力困住赵军。

可即便如此,白起的兵力也不到赵括的两倍。孙子有云“十则围之”,可白起巧妙地利用地势和防御工事,竟将敌人四十万大军围得滴水不漏,仅此一役,就足当得起“战神”之名。

9月,赵军断粮46天,早已内部自相残杀,争食人肉。赵括将全军分为四队,轮番突围,均告失败,终于在一次突围中,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军群龙无首,解甲投降。

(待续)

接下来就是极具争议的一幕,为防止赵人反覆,白起以酒肉为饵,将数十万俘虏诱入谷中,然后全部屠杀。

长平山谷间,萧瑟的秋风直吹得人脊背发凉。这或许是一场亘古未有的杀戮,传说“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邯郸城内,“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据说赵地自此传下一道名菜,名为“白起肉”,对着豆腐烘烤烹炸,以泄其愤。

可这真的是白起的错么?毕竟,他杀的大都是敌军将士。虽然现在手无寸铁,日后拿起武器,反噬的就是自己身后的秦国军民。在那段刀头舔血的日子里,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虽说杀降有悖情理,可白起这种行为,也并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

自人类有文明起,战争就从未停止过。人性之中,本来就兼具羔羊的温顺和虎狼的残忍。利益之争,又常常将人性中恶的一面不断挖掘出来。我们的历史书,就是这样用一滩又一滩鲜血、一具又一具骷髅写成的。

读历史,常常会让人对这个世界毛骨悚然,想像着那些暗无天日的画面,常常会让人对人性的丑恶失望透顶。

好在,这不是历史的全部。

我们的世界中,还有那样一些人,苦苦思索着建立清平社会的良策;还有那样一些人,苦苦追寻着净化人类心灵的良言;还有那样一些人,拿起武器,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还有那样一些人,伸出双手,向身边的每一个人献出爱心。

我们的历史,不只是一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历史;我们的历史,还是一部英勇无畏、奋发图强的历史。

我们的历史,是一部善与恶的斗争史。以前是,现在也是,以后,恐怕也是。

人类,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下面,就让我们暂时离开这片战场,在希腊化世界那场同样昏天黑地的继业者战争中,几缕文明的微光正悄悄透射出来。请看下集——希腊余晖。

【144】 希腊余晖(上)

公元前3世纪初,继业者战争依然如火如荼。打了几十年之后,马其顿帝国基本上被一分为三,大致上可以说,托勒密执掌了非洲部分,塞琉古执掌了亚洲部分,安提柯的孙子安提柯二世成功夺权,执掌了欧洲部分。

也就是说,打来打去,好像又打回到了古文明世界原来的样子:埃及、巴比伦、希腊,三大文明中心重新独立开来。

可事实上,世界已经跟以前完全不同了。自亚历山大打通欧亚非之后,希腊文明与其它古文明成功交汇,文明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交流着。在这个希腊化时期所产生的哲学、科学、文化、宗教,都对日后的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希腊政治上的衰落,哲学也随之衰落了。雅典人身上那种骨子里洋溢出的自信与乐观,渐渐地远离了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条伟大的哲学传承线,到此为止。

可希腊人对哲学的兴趣却始终没有衰减,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思索也始终没有停止。

在这个崭新的希腊化时代,仍有一些新的哲学思想在流传。我们不妨来看看那著名的四大学派,他们的许多思想,还是很有意思的。

最有趣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学派,便是我们提到过的犬儒学派了。

这个学派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有一个比柏拉图大二十岁的弟子叫做安提斯泰尼。他本来也是个贵族,跟众多雅典人一样,觉得生活十分美好。

可接下来,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苏格拉底的死,彻底打击到了这位老先生。他开始觉得,什么都是假的。什么狗屁思想、哲学,毫无价值。至于政府、财产、婚姻、宗教,更是胡扯。而他最鄙视的,就是对感官刺激的追求,最著名的话就是:“我宁愿疯狂也不愿意快乐。”

这位人类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愤世嫉俗者也教出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弟子,便是大名鼎鼎的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的对话令他名垂青史,他也正是犬儒学派的创立者。他最惊世骇俗的论调就是:普罗米修斯被折磨那是活该,谁让他把火带给人间,也给本来简单的人世带来了复杂和糜烂呢?

按他的逻辑,人就应该“像狗一样活着”。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