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为了确保齐国真心出力,秦相魏冉一拍脑门,想起了上个世纪很是流行过一段的“N国相王”。现如今,大家都是王了,用不着再相了,干脆来个升级版相王。于是乎,公元前288年,秦国与齐国相约共同称帝。秦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很有点平分天下的意味。

齐湣王乐开了花,满口答应与秦国共同出兵,灭赵之后,与秦国瓜分赵国。

由于齐、秦都和赵国接壤,至少看起来,这是个对齐、秦都有好处的事情。赵国岌岌可危。

可这个时候,齐湣王会见了一个人,改变了一切。

此人上来就问了一连串问题:

“你们虽然都称帝了,天下更尊秦国还是齐国呢?”“尊秦。”(因为秦国的实力仍在齐国之上。)

“齐国要是自己把帝号给废了,天下是更爱齐国还是更爱秦国?”“爱齐而憎秦。”(枪打出头鸟嘛,只不过秦、齐一起出头的时候谁也不敢吱声罢了。)

“那伐赵对齐国有利呢?还是伐宋对齐国有利呢?”“当然是伐宋了。”(伐赵还得跟秦国抢地盘,伐宋则齐国可以独吞嘛。)

只一番话,就把齐-秦同盟忽悠得粉碎,把齐湣王忽悠成了秦国的敌人。齐-秦联合攻赵的协议就此作废,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齐、赵、魏、韩、楚、燕六国合纵。

说到这里,你一定知道这位这么能忽悠的人物是谁了。又是个大人物,一位不世出的游说天才——苏秦。

这位被司马迁错安成张仪师兄弟的苏秦,其实比张仪晚出道三十年。时间搞错了,功绩却没搞错。六国合纵,两百五十年战国史上,仅此一例。

这也是苏秦人生中辉煌的顶点。佩六国相印,任纵约长,以一介布衣,统领天下诸侯,令强秦震惧。如此人物,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国完全被这滔天声浪震住了,开始不停地割地求和,好歹摆平了这次超级合纵。

但谁都没有想到,所有的一切,只是苏秦精心设下的一个大大的陷阱。这次声振寰宇的六国攻秦,轻轻启动了陷阱的开关。

我们说过,苏秦早就悄悄授意齐湣王,参加合纵的真实目的,并非攻秦,而是趁着诸侯攻秦的时刻,悄悄灭宋。公元前286年,齐国攻宋,一举灭之。

齐湣王不禁越来越佩服苏秦,什么都不出此人所料,这次灭宋竟如此顺利,他觊觎已久的富庶宋国,轻而易举落入齐国之手。

可宋国,还并不是苏秦要捉的猎物。小小宋国,还不够分量来填这么大一个陷阱。

在战国中后期,宋国很是复兴了一阵,加上经济发达,颇有成为战国第八大诸侯的势头。而齐国灭宋,天下震惊。过分的是,齐国是利用合纵攻秦的时机悄悄把主力调向宋国,等于把其它五国都当成了棋子。这还得了,齐国顿时成了众矢之的。一个人又开始悄悄活动起来,一场新的合纵悄悄展开。

公元前284年,秦、赵、魏、韩、燕建立合纵同盟,联手攻齐。

本来是大兵压境之际,齐国忽然传出消息,要处死一个人,还是五马分尸。这种时候了,还有闲心干这个事情。再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三年前统领诸侯的纵约长,名满天下的苏秦。

齐国为什么要车裂苏秦?

随着一声残酷的闷响,一个惊天秘密也骤然揭开:原来苏秦不是一个纯粹的纵横家,他的真实身份,是燕国特工。

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先组成合纵,再引诱齐国攻宋,从而引发天下众怒,再悄悄促成反合纵,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最大程度地打击燕国的仇敌——齐国。

(待续)

每一步,他都精确地做到了。呼啸而来的五国大军,将齐国的抵抗碾得粉碎,齐湣王都逃离了临淄。

可他自己,命丧法场,死无全尸。

千百年来,苏秦的名字已经成了一个传说,甚至已经传得有些走样。人们一直在传诵他的故事,可惜的是,这些故事里,往往只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只有身佩六国相印的风光。事实上,更值得我们铭记的,是他孤身敌后的苦心孤诣,是他一心为燕的赤胆忠魂。他落魄过,也辉煌过,可无论是统领诸侯的荣耀,还是车载斗量的金银,从来没有迷住他的双眼。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以其绝顶的智慧,在危险环伺的敌巢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直至把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留在了敌国,成为敌人泄愤的工具。

在我看来,苏秦的悲壮,丝毫不亚于五十年后的荆轲。所不同的,只是苏秦成功了,而荆轲没有。苏秦,才是燕人写下的最耀眼的传奇。

苏秦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使命,就交给了他的那位同僚,燕国另一位英雄人物——乐毅。

由于灭齐对秦无益,一战而胜之后,秦国早早退出了攻齐。不仅如此,还派大将白起连续攻打魏、赵、韩,迫使三晋回顾,放弃对齐国的蚕食。

可燕国跟秦国是不接壤的,秦国够不着。此时的齐国,就成了燕人乐毅独自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十年前,齐将匡章五个月攻破燕都蓟。而今天,燕将乐毅仅用六个月,就拿下了包括临淄在内的七十余座城池。战国超级大国齐,只剩下可怜兮兮的莒和即墨两座小城。

俗话说,穷寇莫追。面对负隅顽抗的齐军,乐毅并不急着一口吃下,反而开始慢慢消化打下的七十多座城池。乐毅的想法很简单,若是令这些城池的民心归降燕国,燕国就已经是战国第一强国,还在乎那两座小城么?何况,大半个齐国,哪里是那么好消化的。

至此,乐毅丝毫没有辜负苏秦用生命换来的良机。燕国坐大,似乎指日可待。

可的确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279年,重用苏秦、乐毅,并给他们以绝对信任的一代明主燕昭王死去了,燕惠王继位。对于这种底蕴不厚的诸侯来说,由明主换成庸主,是一件大大要命的事情。

燕惠王登基不久,就乖乖地中了齐人田单的反间计,用骑劫替换乐毅。骑劫上任不久,就乖乖听信了田单放出的谣言,大肆虐杀齐国俘虏,使齐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接着就是著名的火牛阵,田单在即墨大破燕军。齐人大举反攻,七十余城又一口气回归齐国。

可是这么一折腾,齐国国力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在一个角落里憋五年,把齐国的大国风范彻底憋没了。继楚国之后,齐国也彻底退出了争天下的行列。

列国之间,只剩下秦、赵这对对手了。两强之间,终究不免一战。此一战,将关乎战国纷争的最终格局。请看下集——长平对决。

【143】 长平对决

一场令山河变色的大战,却以和谈开始。

这是一场被选进了中学语文课本的和谈。曾经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在渑池只瞪了瞪眼睛,就震住了满殿秦臣,逼得不可一世的秦王乖乖击缶,令秦国气势大受打击。最终,双方签订和约,各自把注意力暂时转向其他国家。

两边各瞄准了一块肥肉,秦国看上的是楚国,赵国看上的是齐国。

公元前279年,白起举大军攻楚。连战连捷,只是在攻打鄢城时遭遇顽强抵抗。于是,白起筑起大坝,引水灌鄢,数十万楚人丧命于滔天洪水之中,曾经繁华的都市,一夜之间,成为尸首四处漂浮的鬼城。

第二年,白起攻破楚国国都郢,楚顷襄王仓皇逃跑。也正是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屈原遥望郢都,留下绝命词《惜往日》,而后投江而死。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楚国昔日的繁华强盛,也一同顺水东流,再也无法捞起。

而赵将廉颇、燕周、蔺相如也接连领兵攻齐,连战连捷,攻城掠地,自不必说。齐国迫不及待地跟楚国一起向江中沉去。

但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用范雎为相,取代魏冉。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献上的“远交近攻”之策,一改往日四面出击的方式,专心攻打邻近地区,争取做到“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打下一块就稳固地占领一块)。

接下来五年,白起轮番攻韩,几乎把韩国打残了。直到公元前262年,韩国决定把已经脱离本土的上党郡献给赵国。为夺取兵家要地上党,秦国将矛头转向赵国,两强决战的时机终于来了。

公元前261年初,秦国左庶长王龁(hé)率军攻打上党,赵国派上将廉颇领兵驻守。

4月,第一战,秦胜,赵损失一员裨将,廉颇退守长平。

可笑的是,刚一败,赵孝成王就慌了神,开始检讨自己不应该把上党这块烫手的山芋接过来,连忙派重臣郑朱携重宝向秦国求和。

——这是赵孝成王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仗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这点形势应该看明白了。天下间只剩下两大强国,而秦国东出争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根本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还有什么谈和的余地。结果秦国明面上以极隆重的规格接见了郑朱,暗地里却加强了进攻准备。

6月,第二战,秦胜,赵损失四员大将,丢掉两个重要据点。

7月,第三战,秦胜,赵损失两员大将,丢掉半边壁垒。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