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主张联齐的屈原屡次劝楚怀王杀了张仪,怎奈敌不过枕边风,反而因此越发遭到了郑袖、靳尚的嫉恨,离开朝堂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待续)

最终,在张仪的努力之下,秦国彻底拆散了楚、齐联盟,借齐军之力夺取汉中,再靠张仪的纵横术结好楚国,最终在得地之后,还建立了相对稳固的秦、楚连横。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如果说秦孝公用商鞅,奠定了秦国国力军力的基础;那么秦惠王用张仪、司马错,则开动了秦国战略性拓展疆土的步伐。两代奠基人,使得带领秦国走出一个又一个危机,使得秦国在战国纷争中的优势越来越大。

惠王死后,其子嬴荡继位,为秦武王。一朝天子一朝臣,张仪也遭到排挤,挂印辞官而去,结束了他在战国政坛上翻云覆雨的时光。

但张仪却把秦、楚之间的良好关系留下了。秦武王继位后,战略目标又转回了中原之地。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拿下韩国重镇宜阳,并将大军开进东周王都洛阳。

可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极离奇的事情,由于抑制不住看到九鼎的激动,自恃勇力的秦武王亲自举鼎,却在举起大鼎之后因用力过猛暴死身亡。

这或许是战国所有君主死得最诡异的一个,死在了荣耀的巅峰。

人,如果知道苦苦追逐的成就将带要以生命为代价,还会去追逐么?可如果生命的意义不在追逐,又在哪里呢,人的一生又该怎样度过呢?

秦武王的暴死,就像一个生命的缩影,以最戏剧性的反差将人生的悖论定格在了洛阳的王宫。犹如一张历史的照片,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秦武王在位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便是扁鹊之死。

扁鹊,公认的中医学开山鼻祖。中国的医学跟埃及、苏美尔、印度相比,起源甚晚。正是从扁鹊开始,才有了相对成型的诊断和治疗理论。扁鹊一生周游列国,悬壶济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我们在这里就不详述了。然而关于扁鹊的死,却格外耐人寻味。

扁鹊云游至秦后,声名很盛,秦武王重病,招扁鹊医治,手到病除。可扁鹊却因此招致了秦武王手下太医李醢的嫉妒,被李醢派刺客杀死。

一代医仙,死于妒火之下。再高明的医术,也难以医治人类内心的恶疾。医学会进步,科技会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档次越来越高。可这一切,仍不足以创建一个清平社会。人类心灵的家园,还远远不像霓虹都市一般色彩斑斓。

说起妒火的牺牲品,不免又要说起另一个人。

公元前305年,接替秦武王的秦昭王延续对楚的连横战略,与楚国签订黄棘之盟。因政见不和,又因长期遭到靳尚的妒忌,在靳尚的谗言之下,屈原终于被楚怀王赶出郢都。

屈原这一走,对于江河日下来说的楚国来说,并不算多大的损失。可中华文化史上,却增添了重重的一笔。尽管,那是屈原用生命的悲剧写下的曲曲挽歌。请看下集——不悔英魂。

【133】 不悔英魂

江畔一人,边走边唱,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有一渔父,见而问之:“先生莫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何落得如此地步?”

屈原对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被放逐)。”

此一句话,今日无人不晓。可不知有多少人亲身体会过,酒桌之上,觥筹交错,一片热闹喧嚣之后,你的身边,所有的人,都已醉生梦死,唯有你,独自清醒着。满目狼籍,满耳疯言,留给你的,只有无边的孤独与无助。

世上有几人能够忍受这种孤独?

因而,只听那渔父说道:“世人皆浊,何不与他们共赴泥中打滚?世人皆醉,何不与他们共赴迷离尘梦?你独自清着,独自醒着,除了为自己招致放逐,又有什么意义么?”

是啊。难道屈原真的料不到自己的结局么?在一群醉汉之中独自痛苦,所谓何来?与他们同醉,又何妨呢?

却听屈原答道:“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洁净),受物之汶汶(污浊)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不为别的,只为受不了污泥满身,只为受不了酒气涨脑,只为保持自己的孤傲与高洁。如果生存要以妥协为代价,那么我就不要生存。

很显然,屈原是个偏执的人。渔父无奈于他的偏执,莞尔而笑,摇桨荡舟而去,只留下四句千古流传的歌谣: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既然你无法与宵小之辈并行于世,那么就走出那充斥是非的庙堂。到江畔河边来,与沧浪之水为伴,隐逸于山野之间,让你的高洁之气与天地共呼吸,岂不妙哉!

朝堂不容,也只能向山野遁去吧。可在山野中,屈原真的能找到那份隐逸之情么?且看: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溆水之滨,徘徊留恋,有若迷失,不知前面究竟路在何方。林木苍翠,由他望去,确是幽暗如冥,大约只有猿猴才当居于此吧。山高蔽日,雨雪纷飞,乌云连天,只映出他心里的无尽阴霾。幽处山中,了此残生,何乐之有。然他终不能变心从俗,只得带着愁苦走向他生命的尽头。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他只能怀抱着他的忠诚,飘然远行。他没有办法停下他的脚步,他只能一直走,一直走,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抒泄在楚国的山川之间。

(待续)

恍惚间,他已走到了天边,驾飞龙直上,游于瑶台仙境之间。“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是了,他还是生活在他的梦境中吧。

骨子里的孤傲,使得他无法妥协。可激昂的血,又使得他无法安歇。

无论他有何等卓越的眼光,他都不是一个政治家,因为他无法面对政治的黑暗。可无论他离庙堂有多远,他都不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他无法接受生活的碌碌。

所以,这是他的宿命。

他的宿命,诠释了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扑火的飞蛾。仿佛他带着全身的热情来到世间,却猛然发现,他来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地方,只好再带着满腔的留恋离开这个世界。

他在宿命中挣扎,他在宿命中呼喊,终于,用他宿命的悲剧呼喊出了最伟大的诗篇——《离骚》。

日月轮转,春秋交替。转眼间,草木零落,美人迟暮。他不禁悲从中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他悲的,是小人当道,王室堪忧,又怎是自身的安危?(“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后世有云“处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那个人们尚未建立忠诚意识的年代,如他这般执着之人,当真少见。

在他心中,只要我能有所作为,便是以木兰秋菊为食,饿得面黄肌瘦,又有何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但有朝一日,能施展抱负,即使肢解我身,让我九死,我亦不变不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然而,他有如鸷鸟,卓尔不群,孤傲的本性生来就已注定了。(“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他自己也知道,这种本性,使得这一切终究是梦想。他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独自叹息流涕,对天哀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可是他不甘心,虽然现实中的明君,有如那梦中仙女,似乎永不可得,可是他并不要放弃。他上帝宫求取玉女,登巫山求取神女,他的灵魂踏遍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只为求得心中的佳人。正是在他心中这种苦苦的追逐中,他呼出了那两句千古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是,他在梦想中刻骨铭心地重复了现实中失败的经历,最终在占卜中得到了天神的谕示:趁年华未尽时离去吧,去他乡寻找你心中的梦想,莫待子规啼鸣,百草凋零,追悔莫及。(“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他终于踏上了远行之路。可是,当日出东方,登高回望故乡之时,车夫落泪,骏马伤怀,蜷局流连,举步维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他终究是割舍不了故乡的。罢了!既然理想幻灭,莫如与彭咸同去!(彭咸,商朝大夫,传说因劝谏不成投水自杀。)(“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待续)

他去了。他去了哪里,人所共知。在战国时代热闹的刀光剑影、纵横捭阖中,一个失败政治家的生命,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消逝得无影无踪。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