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一个便是两年前刚刚即位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这个猜想顺理成章。希腊同盟的成立是波斯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何况腓力的先锋军已然到达了赫勒斯滂(今达达尼尔海峡)。

第二个人,却是马其顿王后,腓力的妻子——奥林匹亚斯。

奥林匹亚斯本是马其顿西南边的伊庇鲁斯地区一个部落酋长的女儿。伊庇鲁斯与马其顿同属希腊文明的边缘地带,这看上去像是一场十足的政治联姻,多半是腓力为了巩固马其顿后方的手段之一。

据说这段婚姻非常不幸,主要的原因大概在于奥林匹亚斯也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物。两个个性张扬,自我意识极强的人走在一起,多半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关于奥林匹亚斯,最有名的事情便是她的卧室里布满她的一种独特的宠物——蛇。

这或许源于奥林匹亚斯的某种奇特的宗教信仰,但总之对于这样一个女人,大约是爱不起来的。两个人的爱情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奥林匹亚斯就被打入了冷宫。而奥林匹亚斯也嫌弃腓力,嫌弃他的狂躁,嫌弃他的丑陋(我们知道腓力曾经是绝美少年的,但在其后的一次战争中失去了右眼,还落下了其它残疾,想必就不美了)。

她曾经对她的儿子说:“你不是腓力的儿子,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腓力这样平庸的父亲。你是宙斯的儿子,我是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怀上你的。那是宙斯!”

一个大人物的出生被赋予各种传奇是常有的事情,但一个王子的降生被王后自己这样形容,也算是天下奇闻了。

奥林匹亚斯就这样嫌弃着腓力,却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儿子身上,那是她未来的希望。而与此同时,这个儿子又是腓力唯一的儿子,也是腓力心目中理所当然的王位继承人。他的身上又倾注了腓力的心血。腓力把自己的战场心得对这个小王子倾囊相授,还以其卓越的人格魅力为王子请来了全希腊最大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同样具有野心与野性的父母,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博大精深的老师,其间又充满各种复杂的矛盾。在这样的环境中,浇灌出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果实。

这位王子,便是即将名满天下的伟大帝王——亚历山大。

(待续)

在他名满天下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腓力猝死给马其顿带来的艰难处境。

我们说过,对于这样一个骤然崛起的小邦来说,一旦首领死了,就立刻会面临崩盘的危险。

果然,马其顿周边各个半蛮族部落纷纷与马其顿解除同盟,希腊许多城邦也起兵反叛。腓力最大的反对者,雅典的狄摩西尼女儿刚死了七天,便披红挂彩,头顶花环,出席了雅典的公众集会,倡议给杀害腓力的凶手做一顶荣誉王冠。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干脆宣称:腓力就是我派人谋杀的。他根本不怕与一个20岁的小孩儿结仇。连马其顿内部,都分裂成了十几个小团体,各不相让。

亚历山大的面前,是重重危机。

在我们的历史上,派系纷争、士兵哗变、领地叛乱、人民暴动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很容易摧垮一个国家,但在某些英明君主那里,这些又根本不是问题。通常是史料中短短的几句话,这些君主就干净利落地解决了一切。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在众叛亲离、举步维艰的窘境中,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旅程。

他以其与生俱来的魅力迅速将大多数马其顿人团结在自己的身边,随即借着腓力的死,将几个手握重权威胁他王位的将领全部杀掉。那这些将领的部下怎么办?军队怎样收服?

对亚历山大来说,这并不难。在希腊的文化里,军人是崇拜英雄,崇拜那些体魄极其强健的人物的。而亚历山大恰是其中的极致。

据说他跑起来没有人能追得上,以至于根本不屑于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搁今天,该是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才十来岁的时候,曾有一匹无人能驯服的烈马,亚历山大只上去跟马说了几句话,这匹千里马就一生甘愿伴他左右。他的剑术、箭法均是顶尖,是位不折不扣的武林高手。最离奇的经历是他曾独力与雄狮搏斗,只为了证明谁才是真正的王。

这样的人物,几乎就是希腊神话中英雄的范本,怎能不令人心折。马其顿人很快地就拥护他为他们的新王。他们坚信,这将是一个比腓力更加伟大的国王。

亚历山大并没有让他的同胞失望。他的军队仅数日功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到了底比斯,迫使希腊三巨头之一的底比斯宣布投降。雅典紧接着向亚历山大示好,把本来给杀手准备的王冠连忙戴到了亚历山大头上,还破天荒地宣布亚历山大为雅典城的荣誉公民。

失去的快,得来的也快。仅几天功夫,希腊诸城就认识到,这位年轻的亚历山大大约比腓力更加不好惹。科林斯联邦会议,除了固守南端的斯巴达外,所有希腊城邦联合宣布,亚历山大为希腊同盟新的统帅。

平定希腊之后,亚历山大回归马其顿,整顿内政。一年之后,发兵北上,于多瑙河南北两岸纵横驰骋,将色雷斯重新收服,将蛮族伊利里亚赶回山区,马其顿的后方也稳定下来。

然而,正当亚历山大在北方节节胜利之际,雅典城却盛传着一个谣言。人们纷纷传说亚历山大在北伐途中战死在多瑙河畔。一场腥风血雨,正将在这场谣言中产生。请看下集——平定希腊(下)。

【119】 平定希腊(下)

我们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心中,始终怀着一个崇高而神圣的理想,为了这样的理想,他们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他们很可敬,不是么?

然而一旦这个理想有问题,怎么办?就像金庸小说中的灭绝师太,一生行侠仗义、胸怀天下。但是在这样的理想的指引下,她却可以成为一个杀人狂魔,只要她的刀下亡魂事先被她定义成坏人就好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正义和邪恶的分野,但这种分野是可怕的。因为正义感常常会在热血青年的心中唤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邪恶面前,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可是,你的敌人一定是邪恶的吗?

在很多很多人的心中,正义与邪恶的分界是不可质疑的,是崇高而神圣的。惩恶扬善,几乎是每一个人内心强烈的愿望。

人类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此,人类的悲剧却也在于此。

我们人类的历史是一段几乎不间断的战争史。不同种族之间,不同国度之间,相互征伐,从未止歇。战争发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在战场上,在每一个士兵心中,念头却往往只有一个,我是好的,敌人是坏的。

正是这种强烈的道德感,才使得战士们在战场上可以爆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所谓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正是如此。

当一个人手中的长矛,扎进另一个跟他同样有血有肉,同样有父母妻儿的活生生的人的心口的时候,看着对面的人身上喷出的热血,看着他眼里对世界充满留恋的眼神,我们的杀人者的脑海中却常常会浮现出一个念头——正义消灭了邪恶。

这很荒谬。这确是几千年来一次又一次在我们面前呈现的现实。

一旦一个人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正义,那么一切其它的道德规范在他的心中就立时消失殆尽。只要是为了他心中的正义,他可以杀人盈野,无所不用其极。

公元前335年的希腊,一条将会给希腊带来巨大灾难的谣言,正来自这样一个人——狄摩西尼。

亚历山大死了么?当然没有。狄摩西尼散布这样的谣言,目的当然只有一个,挑起希腊世界对马其顿的重新反叛。

自腓力时代开始,狄摩西尼就没有停止过与马其顿的作对。然而据我们的考察,无论是腓力还是亚历山大还是任何马其顿人,狄摩西尼与他们都是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为什么要坚持与马其顿作对?原因就在于他根深蒂固地认为,希腊是文明的,马其顿是野蛮的,希腊是正义的,马其顿是邪恶的。

有了正义做招牌,那么龌龊的谎言,卑鄙的背盟就都成了理所应当。

在狄摩西尼的怂恿之下,底比斯宣布叛变,雅典出兵支援,并积极促成希腊和波斯组成反马其顿同盟。其实波斯在希腊人眼里,也是蛮族。但他们自己又打不过马其顿,只好先把波斯拉来,挺过眼前再说。

希腊人的愚蠢和不自量力,终于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

波斯人很够意思,那么远出不了兵,就拿出了很多很多钱,资助雅典和底比斯。

但拿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还没等这些钱招募来新兵,亚历山大的兵锋就已经指向了希腊腹地。

平定北方仅仅十三天后,不顾全军的疲惫不堪,马其顿的急行军已经开到了底比斯城下。

公元前335年的底比斯,不再是一百五十五年前的马拉松了,也不再是三十六年前的路克特拉了。曾经独力抗击波斯的雅典军队,曾经力挫斯巴达的底比斯军队,早已在无穷的内耗中耗尽了他们昔日所有的威风。

一场标准的以逸待劳之战,结果,养精蓄锐许久的底比斯和雅典联军惨败给了奔波中从未歇脚的马其顿人。

(待续)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