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我们知道,这伙希腊人是雇佣军,这场波斯内战本来就没他们什么事儿,现在居鲁士死了,他们还打什么劲儿呀。但为了保持希腊人的尊严,他们也拒绝向阿尔塔薛西斯投降。阿尔塔薛西斯却也怕了他们,不敢打,于是答应由伊奥尼亚总督提萨费尼斯送他们回希腊。

但在护送途中,波斯人耍了一回阴谋,将以克里尔库斯为首的几员大将软禁起来,随后秘密处决了。一万希腊雇佣军一下子群龙无首,眼看就要被波斯人一网打尽。

正当此危难之时,一个雅典人站了出来,以其超乎常人的镇定劝说这些陷入混乱的希腊人平静下来。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这一万雇佣军开始冷静地寻找出路,避免了被屠杀的命运。这个人叫色诺芬,他在混乱中所显示出的过人的冷静或许正来自于他那位伟大的老师——苏格拉底。

在色诺芬的带领下,希腊人从波斯腹地巴比伦出发,在波斯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在波斯土著的重重袭击之中,历时五个月,历经百余战,沿底格里斯河逆流而上,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翻过遍布积雪的库尔德和亚美尼亚山区,在敌后穿行三千多公里,阵亡数百人,饿死近千人,余下的8600人终于平安到达黑海,回归希腊。

回到雅典之后,色诺芬将这段艰辛而悲壮的经历写成了一部《远征记》。

这本书很快成为一部讲述勇气与坚持的经典名著,使得这段可歌可泣的远征史传遍整个希腊世界。

希腊人猛然间意识到,一支并不庞大的希腊步兵,居然可以在庞大的波斯帝国中心,取得一场战役的辉煌胜利,随后在统帅被杀的情况下,还能在敌人的围剿中安全返回。这让他们极其振奋,他们终于相信:希波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在希腊人面前,波斯不过是纸老虎。

正是这种信念,彻底粉碎了波斯在希腊人心中神话般的强大形象,为希腊世界对波斯的最终征服奏响了序曲。

首先被激励起来的是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

公元前396年,在伊奥尼亚人的请求之下,阿格西劳斯亲率八千步兵,远征伊奥尼亚。五年前,是一万希腊雇佣军,现在,是八千正牌斯巴达步兵,同样所向披靡,同样势如破竹。战火一直烧到小亚细亚中部的弗里吉,眼看又要打到巴比伦了。看上去,阿尔塔薛西斯又一次岌岌可危。

但是,阿尔塔薛西斯拿希腊雇佣军无计可施,却拿斯巴达的正规军很有办法。办法很简单:利用希腊的内部矛盾,在后院烧一把火。

(待续)

正在阿格西劳斯节节胜利之时,希腊两大城市雅典和底比斯同时出现了手持重宝的波斯使者。随即,雅典和底比斯宣布反抗斯巴达。阿格西劳斯被急召回国,对抗雅典和底比斯。与此同时,雅典和波斯的联合舰队在海上重创斯巴达海军,夺走了斯巴达的海上霸权。

近一个世纪以前,雅典和斯巴达曾经联手对阵波斯,为的是民族独立,为的是希腊精神的存亡。如今,雅典和波斯联手打斯巴达,为的又是什么?

但更加惊人的消息还在后面。面对极其不利的局面,斯巴达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

他们派遣一位特使前往波斯,与波斯达成协议:如果波斯撤销对雅典和底比斯的援助,承认斯巴达在希腊的领导地位,那么斯巴达可以把刚刚收复的伊奥尼亚诸希腊城邦还给波斯。这个利益交换,便是《国王和约》。和约还规定,任何希腊城邦如果不接受这个和约,便由波斯来强制执行。波斯国王保留永远干涉希腊事务的权利。

这等于是将整个希腊至于波斯国王的势力之下,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条约。

我们简直难以想象,条约的建议者,竟是列奥尼达的后继者!条约的执行者,竟是三百勇士的后人!

雅典人很不想同意,但慑于波斯与斯巴达联手的绝对实力,只好忍气吞声。全体希腊城邦视斯巴达为叛徒,尽皆在祈祷着斯巴达自取灭亡。

可说实话,其余希腊城邦又好到哪里去了呢?若不是雅典和底比斯首先与波斯勾结,岂有今日!

没办法,这就是希腊人。

斯巴达依旧我行我素,在波斯的支持下,着力削减雅典和底比斯的实力。公元前378年,底比斯和雅典再度宣布反抗斯巴达。斯巴达与底比斯、雅典打打停停了七年,到了公元前371年,双方开始和平谈判。雅典接受了谈判的条件,但底比斯人却不同意。他们要跟斯巴达的专横战斗到底。

斯巴达有波斯支持,又有着数百年来超强的军事制度保障,凭底比斯独自横挑斯巴达,根本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但在历史上,有些时候,不可能的任务却偏偏被实现了。这种实现,叫做奇迹;实现它的人,叫做天才。

这一次奇迹的缔造者是底比斯一代名将伊巴密浓达,一个传说中除了发布命令几乎从来不说话的人。他最重要的军事改革是改造了希腊传统的步兵方阵。

这个改造说来也简单,便是集中优势兵力。伊巴密浓达和底比斯另一员大将派洛皮德精心训练了一批精兵,专门布在方阵的左翼。而且,通常来说,希腊重装步兵方阵有8到12排,然而伊巴密浓达方阵的左翼居然达到了50排。开战之后,左翼冲锋,而异常薄弱的右翼主要采取守势,这样一来,敌人的右翼就会被首先击垮,从而导致全军溃退。

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国王克莱奥姆布罗塔亲率1万步兵与伊巴密浓达的6000底比斯步兵在一个叫做路克特拉的地方相遇。伊巴密浓达新阵初试锋芒,结果大获全胜,斯巴达国王克莱奥姆布罗塔战死。

除了温泉关的列奥尼达之外,大概还没有什么斯巴达王是战死的。但列奥尼达死于悲壮的以少打多,以三百打数万,而克莱奥姆布罗塔却死于耻辱性的以多负少,名震天下的斯巴达重装步兵惨败给兵力少于自己的底比斯人,使得斯巴达人的信心彻底崩溃。内部本就危机重重的斯巴达仅此一战便一蹶不振。

在伊巴密浓达的努力下,希腊城邦不断被纳入底比斯的治下。但他终究要遇到一个新的绊脚石——雅典。

公元前362年,斯巴达与雅典结盟,对抗底比斯。双方在曼提尼亚决战。结果底比斯完胜,但奇异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伊巴密浓达在追击过程中被一支飞来的矛刺中胸口,重伤不治身亡。底比斯最终还是胜利了,但底比斯的霸权却因为伊巴密浓达的死而迅速消亡了。

天才可以让一个国家迅速强大,却未必能保证一个国家永远强大。在这一点上,我不禁又想起了比伊巴密浓达小二十岁的商鞅。在那个时代,只有他做到了。然而伊巴密浓达死于底比斯人悲痛的热泪中,商鞅却被肢解于秦人不尽的骂声里。

这便是我们人类的历史。

这个时候,柏拉图隐居在雅典郊外的橄榄林里。我们在讲述理念世界的时候,似乎是一片宁静。但在橄榄林外,现实却是如此的纷乱不堪。

雅典、斯巴达、底比斯,无论怎样努力,谁也无法将希腊统一起来。希腊诸城邦分治太久,又有波斯在一旁作祟,看起来,纷乱的局面不知道要持续多久。正当此时,改变历史的人物出现了。他却并不是希腊人。请看下集——希腊同盟。

【117】 希腊同盟

“这个人不但不是希腊人,不但和希腊人毫无同种关系,甚至也不是一个来自体面国家的人。他是野蛮人——不,他是马其顿的一个无法无天的人,在这个国家我们连一个像样的奴隶都找不到。”

这是公元前4世纪中期,雅典最优秀的演说家,智者学派的集大成者,狄摩西尼的话。关于狄摩西尼,一个很著名的典故是他每日口含石子对着大海练习演说,终于克服了自己先天的口吃,成为一代著名演说家。

那么是谁,让这位大演说家如此暴跳如雷呢?

这个人便是我们这节的主人公,希腊大统一的奠基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

马其顿其实是希腊北边的邻居,但的确比希腊落后许多。公元前359年腓力即位时,马其顿没有海港,没有大城市,民众大都不识字,虽然说希腊语,也愿意自称希腊人,但确实不能和希腊的文明程度相提并论。

其实腓力并没能让这一切变得多么不同。他只让一个地方不一样了:原来,马其顿很小;现在,马其顿很大。

几乎与东方的商鞅同时,腓力在马其顿也进行了一场改变西方历史的改革。但商鞅的改革更偏重政治制度,而腓力的改革几乎是一场纯粹的军事改革。

腓力军事改革的成功,得益于他早年在底比斯的经历。公元前367年到364年之间,腓力曾经在底比斯做了三年人质。

在希腊,有一种有趣的关系叫做pederasty。说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着迷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注意,这个少年是男性。这种关系在希腊随处可见,而且这种“爱情”的热烈程度经常大大超乎于对老婆或是情人的爱。梭伦和庇西特拉图之间是这样的关系,苏格拉底和亚西比德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史书一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第1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