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昨日军统 (528)

东北训练班原定时间三个月,结果仅一个多月即草草收场,李元超说:“1933年春,因为日军进攻华北,该班即提前结束,所有23名学员由戴笠亲自率领进驻平津一带,从事收集日伪情报,当时随同北上的还有郑介民、徐为彬、江雄风等人。”

当时,因还没有对学员们明确培养他们的目的,因此,是以“实习”的名义将这些人派到华北的,乔家才说:

“训练完毕,由江雄风和徐为彬率领,到达河北保定工作,要他们每天到火车站登记南来北往的火车,那一列车上有多少军队,什么番号,都得弄清楚。什么时候到达,什么时候开走,一分一秒不能错,晚上做成报告。这时候他们才明白,那里是要他们到张北分校当队长,是要他们做特务工作,搜集军事情报。”

这下学员们不干了,要“造反”。乔家才说:“他们工作了一段时间,彼此已经混熟。一切情形摸得很清楚。人多气壮,不再害怕什么。他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一致决定,既然不是到张北分校,就有理由不干,要求送返他们的原部队,否则拿出怠工来抗议。”

徐亮、江雄风没办法,只好搬出戴笠。

当时,戴笠、郑介民都在北平。

——郑介民是到北平“履新”,他的公开身份是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工作人员,实际上是力行社北平分会书记并兼任特务处华北区特派员。陈恭澍回忆说:

“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北平的顶尖人物张学良通电下野。十二日,何应钦将军出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华北局势受日本逼迫,更趋紧张。郑介民先生也在这个时候,奉派抵达北平。郑先生此来,负有重大使命,也具有多重身份。在特务工作这方面,他是我们‘北平站’的顶头上司,因为他是军委会‘调查统计局’派驻华北地区的特派员,管辖的区域包括察绥东北在内;同时也是力行社所属特务处的助理,地位仅次于戴雨农先生。除此双重身份之外,郑先生在参谋本部第三厅还另有职务,那才是穿武装制服,配带军阶的正式军职。

戴笠则是到北平等地“视察”。陈恭澍说:

“再说戴先生留平期间,接触面很广阔,前后也罗致了不少优秀人才,这些人不一定都参加了本位的情报工作,在他的高瞻远瞩中,是以储才备用者居多。此后的十多年,戴先生领导的工作,得能超越特工范围作多方面的发展,当然与他知人善用这一特长大有关系。他比较空闲的时候,也不休息,很喜欢约集王天木、吴幼权、毛万里、王云孙(北平站书记,人称北平万事通)和笔者几个人,出去走走,最常去的地方是北海公园和中山公园。有时候也在北海的五龙亭或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坐下来喝壶茶,偶尔也去吃个各具独特风味的小馆子。这可不是消闲,在他来说,也是工作的一部份,要观察一个人、了解一个人,从细微末节中才能看得更真实。”

正是这次,陈恭澍结识了戴的秘书毛万里,并成为终生挚友。

听说学生们要“闹事”,戴亲自赶来做工作,说:“你们都是军人,军人以身许国,国难当头,国家需要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得做什么。军人以服从为第一,那里由得你们自己?”

最后,戴笠又拿出他“家长”那套作风,威胁说:“在军官班,两百多人中间才挑选了十个人来,并不容易,去吗?更难。老实告诉你们!从今以后,只有好好工作,报效国家,不准再说什么,应遵守团体的纪律。”

实际上,戴笠对这个班的学员非常重视,李元超说:“东北训练班的学员文化程度较高,当时特务处很重视这些人,同时又是戴笠亲手主办的第一个训练班,认为这23个人是他的基本干部,因而在待遇上比较优厚,在班内受训期间,每月给薪金40元,毕业后到华北工作时,一开始就是每人每月发生活费100元。”

在戴笠的恫吓之下,谁也不敢再“叫板”了,乔家才说:

“在保定工作,实际等于实习,二十个人聚集在一起,无事也可生非,况且已经闹过一次麻烦,于是,立刻把他们二十个人分散开,派往北平、天津、石家庄、邢台、唐山、榆关、绥远、热河。张家铨因为有特务天才,最幸运,派往天津,做王天木的书记,编写报告。”

杨清植则被戴笠调到“浙警”当学员队长,可能是看他比较“诚实”吧,从此杨几乎当了十年“学生头”。据沈醉回忆,临澧特训班开班时,分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女生中队,其中第二大队大队长即杨清植,副大队长王百刚(后因在“南岳游干班”盗窃班费败露而被戴笠枪决)。此后杨随该班辗转黔阳、息烽,并任息烽特训班学生大队大队长。

此后,王孔安执掌兰训班,将杨清植调过来,继续当学生队长。

按:因学生队长要与学生一起出操,“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个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爱干。

这时,第一期学员已经单独编队,赵长金回忆说:“直到l940年初,才将第一期各系尚未分配工作的学员两百余人,集中编成一个队,放在一边,派上尉区队长徐德亮负责管理,待命毕业。”

刘培初回忆说:“因教务训育计划,早经实施完成,不能再来一次的反复施教,这批生龙活虎的青年,要从用管理来拴束他们是万难的。而在校规上又明文规定,不能随便出校,游荡于城市之中,他们又将寄情愫于何处呢?因此这批青年,只好关在校门之内。让他们去酝酿,去发酵,去热情奔放得横冲直闯。渐渐地使他们对本班失去信心,使本局一点威严与神秘褪色,这不太可悲吗?”

其时,因久不分配,大家闲得没事干,已经快给憋疯了,经常找茬无事生非,某次,他们与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兰州总队学员打篮球,结果出了大乱子,宗化民回忆说:

“这天军校的负责人顾希平、警校兰训班的副主任王孔安都亲临观看比赛,并请当地最高长官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主席朱绍良主持开球。开始比赛不久后。朱绍良、顾希平,王孔安都离开了球场。因为是星期天,观看的人特别多,因有丨警丨察、宪兵维持秩序,比赛的前阶段秩序很好,警校兰训班球员的技术高,胜过军校球员,着便服的特务学生啦啦队高喊‘军校、警校是一家,军

校、军校加油吧!’后半场警校兰训班球员因体力不济败于军校,场外着便服的学生只给警校加油,而对军校却喊‘嘶杀’之声,军校的学生表示不满。”

这时,一个军官喊道:“我们赛球你们这一群便衣伤兵叫什么?”

兰训班学员听了很生气,不知谁喊了一声 “打!”登时秩序大乱,宗化民回忆说:

“警校学生(包括招待所着便服的学生)与军校学生打成一团,双方领队制止不了,有的人受伤,头破血流。宪兵起初只是劝说,维持不了秩序,以后就朝天鸣枪企图制止,想不到枪声一响闯了大乱子,在场的十几个宪兵,有的被警校学生包围,有的被军校学生包围,三方乱打乱作一团,宪兵寡不敌众,他们的手枪都被夺去,最初开枪的宪兵被警校招待所的学生夺枪击伤腹部。闻以后因伤重死去,警校、军校学生打架,双方各有受伤者二十多人。宪兵人少以开枪维持秩序触怒了两校学生,都被架走做了俘虏。经过一个钟头,两校当局才下令派人招回学生,放走宪兵,在当地居民中造成极坏影响。”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5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