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昨日军统 (365)

问题在于,楼兆揭的回忆,其可信度有多少?

首先,楼兆揭不是军统分子,没有必要为军统增加或减少罪恶;

其次,楼兆揭是在写回忆,不是在写交代材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感情色彩;

再次,楼兆蠡的信息渠道(赵龙文—楼兆蠡—楼兆揭)非同一般,赵龙文就是直接指挥三起命案的的“操盘手”,如果确实是他告诉楼兆蠡的,那没有不信的道理。

不过,说到底,楼兆揭的回忆,只是一份“孤证”,无法证实的。况且他所说的鲁涤平死亡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对,如果说,因为年代久远而记错了时间,可以理解,可是连地点都不对,就错得太离谱了。

还有一层,孔祥熙参加乔治六世加冕典礼,是在1937年的3、4月间动身的,半年之后才回来。其时,抗战都已经开始。楼兆揭却说成是“一九三五年春或夏”,显然不对。

以上种种,都不得不让我们对楼兆揭的说法打上问号。

以常理而言,过于巧合的事情连续发生,其中多有蹊跷。不过,如果就这样简单地把这几件事关联起来,则又嫌过于武断,世界上巧合的事多了,没有证据,谁敢说如何如何。

况且,鲁涤平与沙佐安的死,虽然相隔的时间确实短了点,但也不能说极端地不符合情理,“殉情”的事儿多了。

所以,在发现更多的材料之前,还是不要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为好。

关于“史量才案”,还有两点需要补充。

第一,史量才本可不死。

查《龚德柏回忆录》,其中有这样的记载:

“在史量才被刺前一日,史曾托人向某方面疏通好了,允不执行,并即电告在杭之执行人员,暂缓执行。但该执行人于先一晚饮酒大醉,当晚未能译电,次早亦匆匆就道,赴京杭国道途中,等候史之汽车经过。亦未暇看电报。待其执行回来再看电报,而史已死,无法挽救了。这是一说。又据与执行人员有关者告我,执行人员于就道时,始接电报,认为执行命令事大,看电报事小,故将来电置之衣袋内,即乘车而去。待其执行回来再行译电时,已无法挽救了。”

这件事倒是靠谱,当然,细节上有出入。鲍志鸿说:“就在这次暗杀行动实施以前,史量才本可以获得免遭惨死的机会,那就是杜月笙曾经向蒋介石建议,对史量才这样一个很有影响的人来说,杀掉他不如起用他为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化敌为友;如果在上海干掉了史量才,对国内国外影响都不好;如果用之,反可得些臂助,要蒋介石权衡利害得失。”

据鲍志鸿回忆:“蒋介石经过仔细盘算,便采纳了杜月笙的建议。蒋介石把不杀史的新决定通知戴笠,戴便在刺史的头一天晚上去电告知在杭州指挥对史‘行动’的警校教务主任赵龙文(军统在杭州的负责人)。不巧糟糕的是赵龙文此人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病,每天只是上午看看公文,下午他要休息,概不办公。因此戴根据‘最高’旨意饬令赵龙文暂停对史量才‘行动’的电令,被积压在赵龙文的译电室里,不能送呈赵批阅。结果,执行暗杀任务的特务们就按原令‘行动’。 ”

“翌日,史量才在由杭返沪途中被刺身亡。特务们刺史后乘预先准备好的汽车扬长而去。伪造车牌是廖宗泽的主意。赵龙文经过此番贻误,丢官罢职。只得灰溜溜地回到胡宗南那儿去了。”

鲍志鸿还说:“戴笠通过此一教训,以后对军统中上层领导中体弱多病的人,大都从领导职位上调离了,怕的是贻误‘戎机’。”

鲍志鸿是看过军统内部关于“史量才案”的原始案卷的,他所说的,当可采信。

第二,参与“刺史”的,都有那些人?

请注意沈醉的回忆:“参加这次罪恶行动的特务除赵理君外,还有行动组副组长王克全(安徽人,抗战时任过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以后自杀)和组员李阿大(上海苏北帮惯匪,为这个组最主要的凶手)、施芸之、许建业等六人,以及汽车司机张秉午。

除了开车的张秉午,当天参与“行动”的一共6个人,沈醉说出了5个人的名字,只“忘”掉了一个,多少有点不符合情理,给人一种“选择性遗忘”的感觉。

按:沈醉的记性极好,看他的回忆录,还真是很少有说“忘记了”的时候。在不同的回忆中,沈醉提到过这样一个人:

“ 这个班的学生从一九三八年毕业到一九四九年的十一年中,便有好几个已经爬到了少将阶级,如十一战区调查室主任张家铨,十六兵团孙元良部的第二处处长易啸夫,云南绥靖公署保防处副处长胥某某,以及交警总局的刘子英、唐振文等。”

“有一天,郑突然下一张手今,叫人事处立即委派原在重庆稽查处涪陵稽查所当少校所长的胥XX担任北宁铁路警务处副处长。”

这里的“胥某某”和“胥XX”是同一个人,之所以隐去其名,是另有特殊原因需要“曲笔”之,并不是沈醉忘记了。

那么,关于刺史一案的最后一名“行动”人员,是沈醉“选择性遗忘”呢?还是“曲笔”呢,他到底是谁呢?

1949年12月9日,被扣押的沈醉宣布参加卢汉的云南起义,除令自己的手下、保密局云南站全部人员“安分守己”之外,并将头天刚到昆明,次日就要飞走的徐远举、周养浩、郭旭、成希超等4名保密局高干一勺“烩”掉。起义之后,沈等先是被软禁在五华山,此后被转移到云南省监狱。

在这里,沈遇上了他的朋友、名记者陆铿,没事的时候,就在一起闲聊。

据陆铿回忆:“沈醉多次说:‘我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在我手下死的人,各种各样都有。’”

沈醉对陆铿说,唐有壬就是他杀的,沈还说:“很简单,不费吹灰之力即进入黄的住所,将唐一枪毙命。”

陆铿回忆说:“沈醉讲起杀杨杏佛和史量才,则比讲杀唐有壬具体得多。”

陆铿回忆说:“他(指沈醉)说,蒋介石之所以要杀杨杏佛先生,不单是他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更重要的是他和孙夫人宋庆龄女士的亲密关系。而杨当时的正式职务是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四日,杨带着儿子小佛登车驶出住处时,就被沈醉和他的同事,四支手枪同时射击,杨因爱子心切,用身子袒护小佛,结果自己和司机中弹而亡,小佛仅腿部受伤。”

陆铿回忆说:“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史量才、史咏赓父子以及咏赓的朋友邓祖询乘私家汽车沿京 杭国道自杭州返上海,特务们就选定海宁县博爱镇附近的国道上,横停一部车,伪装损坏待 修而阻拦;及史车开至,首先对准轮胎开枪,先将坐在车前被误会为保镖的邓祖询击毙。史氏父子弃车奔逃。结果父被射死,子得幸免于难。血案发生后,举国震动。蒋介石、汪精卫还悬赏缉凶。但很多人都估计到是出于蒋的授意。直到八十年代初才由沈醉正式证实。”

陆铿特别补充说:“只是后来沈写《军统内幕》,关于杨、史被暗杀经过,和沈在狱中饭后和我们四人聊天时所述有出入。沈当时以谈经历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讲他如何奉命杀人,事后还得到奖励,如杀史量才全组就得了一万元银元奖金。但到八十年代,距离五人漫谈三十多年之后,则写成他‘对这两件血案是间接参加的人’。只是在叙述杀凶手时,说是六人,却只列出五个名字,那个没有列名的,可能就是沈醉自己了。”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3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