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重贴—— 狙击王克敏 (六)

1938年1月,戴笠电令天津站站长陈恭澍“剋日赴平,对王克敏、汪时暻二逆予以制裁。”

按:汪时暻,字翊唐,1887年生,安徽旌德人,与前面说到的老汉奸江朝宗是同乡。

汪时暻也是一个财税官僚,1916年冬,汪时暻入日本陆军经理学校高等科第二期留学,与王芃生和殷同是同期同学。汪时暻毕业后回国,曾任中国银行武汉分行经理、沈阳分行经理等。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汪时暻任伪“财政总署”署长。

基本上与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同时,日寇就开始筹备建立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委托日本经济顾问阪谷希一经理此事。最初,按阪谷的本意,这个银行,最好请曹汝霖“出山”才够意思。

曹汝霖连“国家元首”都不当,怎么会出来搞银行。正好汪时暻到日本军方托人,想当这个经理,但是阪谷嫌汪资历浅,怕他上来没有“号召力”。于是曹汝霖对阪谷说:“汪君本银行出身,在中国银行担任经理多年,经验丰富。现长财政,兼了银行总裁,财政金融,联络一气,最为合宜。”

后来军方也对阪谷说“曹君不肯就,即让汪时璟干好了”。于是,1938年1月,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成立,以汪时暻为总经理,并发行“联银券”。

据曹汝霖回忆:“有一天晚上,我去看叔鲁,正与叔鲁聊天时,汪翊唐(时璟字)来了,神气很得意,向叔鲁伸了两指说,报告委员长,联银券已发行到两亿了。叔鲁听了,即大声说,你是来表功吗?这种滥纸,少发一张,即为百姓少受一张的痛苦,我正设法筹划增加发行准备,你亦应有点打算,不要一味讨好他们,这是你的责任。翊唐本来表功,想不到反受了一顿埋怨,遂无精打采,连称是是而退。”

由此可见,汪是一个经济汉奸,其危害不在王克敏之下,故亦被列为陈恭澍的“制裁”之列。

这事也怪了,陈恭澍在北平的时候,天天办天津的案子,这会儿到到天津上班去了,又一趟一趟地往北平跑,办北平的案子——特务处没人了是怎么着,就显着你能了?

北平沦陷的时候,王天木、乔家才等还在北平。然而,此时他们都已离开,北平区又是一番新天地了。

乔家才在回忆录中,谈到了北平沦陷之初的一些情况。

7月29日一大早,北平第一站站长乔家才像以往一样,骑着自行车到区部去“上班”。区部在东单,北平区区长王天木约了乔家才谈事。

当天是个好天气,乔家才说,“晨光微曦,空气清爽,早上的太阳红得像一只火球,缓慢地从城垛爬上来”。

上了大街,乔家才发现气氛不对,街上聚集了很多的人,仨一群、俩一伙,聚在一起嘀嘀咕咕,脸上的表情十分紧张,还有些人愁眉苦脸,“好像大祸已经临头”。

一打听,乔家才方知29军主力已经撤离,北平成为一座空城,日本人很快就要成为北平的主宰。

乔很着急,赶快跑到区部,到了一看,王天木不在,只有两个工友,慌慌张张地在搬家具,堆得一世界都是,一问,原来区部已经搬到西单去了。这个王天木也真是,都这会儿了,你忙着搬什么家呀!

乔家才不打算再去找王天木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局,任何人都会惶恐不安,不知道怎么样应付新的环境。任何人都急于了解真实情况,希望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我必须立刻去做一件事,去看每一位外勤同志。”

当天,乔家才走访了属下的全部40多个外勤,对他们说:“我们不是常常谈到,迟早会有今天这种局面出现么?所以今天的变局,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值不得大惊小怪。还有,我们头上并没有可这中央工作人员的字样,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能看穿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尽可以大大方方,照常活动,不必恐惧什么。

“过去我们坚守工作原则,不敢有丝毫疏忽,暴露身份,就是准备迎接今天这种局面的来临。我很高兴在这个大时代中,有机会和你一块儿在北平工作。我们今天的工作,将比以往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应付目前的变局,必须沉得住气,千万不可张皇失措。因此,我想到一件很小,但又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搬家。因为一个人住在一个地方越久,嫌疑也就越小。日本人占据北平以后,绝对没有力量同时调查北平市的一百万居民,加入他们着手调查,也只能放弃大多数的居民,而集中力量调查极少数有嫌疑的人,这极少数的人,也许就是北平变色以后,新移动的户口。所以现在搬家,最不合宜。”

至此,特务处在北平的活动,彻底从“秘密工作”转为“地下工作”。早先,他们虽然执行的也是秘密任务,但毕竟置身于中国的地盘,一旦暴露身份,调往他处即可;即便是在工作中出了什么差错,也可以在某些场合下亮明身份,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身份,俾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谅解。所谓保密,更多的是出于工作的需要。

如今不同了,北平、天津均已沦陷,大家都从“秘密工作者”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地下工作者”、“潜伏者”。一旦暴露了,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那是要出人命的,必须加倍小心。所以,现在的保密,更多的是性命攸关,不是玩的。

日军进城以后,在北平成立了日本宪兵队,本部就设在沙滩“红楼”,在各区也成立了分支机构。乔家才说:“敌人宪兵队经常实施突击检查,在重要的街道路口搜查行人。假如你的态度略现慌张,他们会从你的头顶一直摸搜到脚底。如果你的表情更为可疑,准会把你带到宪兵队,灌你几桶凉水,揍你一顿皮鞭”。

乔家才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们工作方式的改变:

“往常我同同志们见面,为了时间经济,大部分在公园的各个角落,或者约定在咖啡馆里。现在公园里散布着敌人的眼线,咖啡馆和餐馆的侍者大部份接受了敌人的训练,已经替敌人工作,所以这些场所不再适宜于接头和谈话了。我觉得马路上碰头不会为人注意,而且彼此还可以留神有没有人跟踪。所以我们接头改在马路上,按照预定的时间和方向,走向预定的地点,碰面以后,边走边谈,或者偕往说话方便的地方。我们同志们约会,一向遵守时间,从来没有先后差过五分钟。在这非常时期,非常地区,遵守时间的习惯,对我们更有帮助”。

“在先前我们的交通人员很少注意掩护职业,都是为了交通而交通。现在环境变了,越变越恶劣。我们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意。因此,选定了一位最忠实,最能吃苦,不为四邻所怀疑的卢同志做小贩,给他五十元钱做资本,为他做了一辆两轮小推车,沿街兜售糖果瓜子饼干一类的食品。他每天经过一定的路线,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接受某一位同志的报告,最后用这些报告纸张包上各样食物,交给内交通,带回机关里。如此接头,就不会为人所注意。”

乔家才说:“为了应付环境,为了适合需要,我们的技术和方式也在改变。穷则变,变则通,只要能变,就能存在,敌人就奈何不了我们。”

乔家才所说的“我们的技术和方式也在改变”,不仅是工作方式,还包括生活方式。1937年9月,乔家才的二女儿出生,乔说:“原先请好的助产士,因为敌人常常在白天断绝交通,夜间又禁止通行,恐怕耽误事,事先就辞退了。到了生产的时候,只好临时在附近找人,谁知讲来的那位广东女人,生手生足,几乎要出乱子。不得已只好自己动手帮忙,居然平安地生下来。人到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什么能不能,懂不懂了。”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2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