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重贴—— 狙击王克敏 (二)

1937年10月,李宗仁奉老蒋召唤进京,“共谋抗战大业”。其时,正是张“出事”回京不久,正在赋闲,于是李宗仁“乃就西北军自忠的旧同事中调查张氏的为人。他们,尤其是张的旧同事黄建平,便力为辩护说,自忠为人侠义,治军严明,指挥作战尤不愧为西北军中一员勇将,断不会当汉奸” 。

对此,李宗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李让黄建平请张自忠来相见。李后来回忆:“孰知张君为人老实,竟不敢来,只回答说,待罪之人,有何面目见李长官。后经我诚恳邀请,他才来见我。”

李说:“当张氏抵达之时,简直不敢抬头。平剧中,常见犯人上堂见官,总是低着头说:‘犯人有罪,不敢抬头。’对方则说:‘恕你无罪,抬起头来。’我以为这不过是扮戏而已,殊不知抗战时期,北方军人中尚有此遗风。”

于是李宗仁说:“荩忱兄,我知道你是受委屈了。但是我想中央是明白的,你自己也是明白的,我们更是谅解你。现在舆论界责备你,我希望你原谅他们。群众是没有理智的,他们不知底蕴才骂你,你应该原谅他们,毕竟他们的动机是纯洁的……”

李还说:“我希望你不要灰心,将来将功折罪。我预备向委员长晋言,让你回去,继续带你的部队!”

听到这里,张说:“如蒙李长官缓颊,中央能恕我罪过,让我戴罪图功,我当以我的生命报答国家。”

回去以后,李宗仁果然找到老蒋,说:“张自忠是一员忠诚的战将,绝不是想当汉奸的人。现在他的部队尚全师在豫,中央应该让他回去带他的部队。听说有人想瓜分他的部队,如中央留张不放,他的部队又不接受瓜分,结果受激成变,真去当汉奸,那就糟了。我的意思,倒不如放他回去,戴罪图功。”

李宗仁的面子,老蒋是要给的,于是当即写了一个手令,“要张自忠即刻回至其本军中,并编入第一战区战斗序列。”

张自忠赴任之前,特地来找李宗仁辞行,并说:“要不是李长官一言九鼎,我张某纵不被枪毙,也当长陷缧绁之中,为民族罪人。今蒙长官成全,恩同再造,我张某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据李宗仁回忆,当时张“言出至诚,说来至为激动而凄婉。我们互道珍重而别。”

1939年,张自忠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华北沦陷,我以负罪之身,转战各地,每战必身先士卒,但求以死报国。西北军出了个韩复榘,我张自忠决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到后来,张自忠以一种近乎“自杀”的方式选择与日军决一死战,其内心深处,未尝没有以死来洗脱“汉奸”罪名之意。

1940年5月16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成为自抗战开始以后,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务亲临前线、战死沙场的第一人。

抗战胜利以后,经冯玉祥提议,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了“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和铁狮子胡同三条街道分别改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沿用至今。

就在张自忠离开北平的第二天,1937年在8月8日,日寇进驻北平。当天他们还举行了“入城式”,2000余日寇自永定门入城,穿过正阳门前方的前门大街牌楼。随后,在东交民巷前的日军练兵场举行了阅兵仪式。

至此,千年的古都北平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

此时,各种各样的失意政客们仿佛一下找到了主心骨,争先恐后地跳了出来。有时候看那段历史,真奇怪素以讲求气节闻名的中国,哪来的那么多汉奸。

前面说了,早在7月29日,“北平市地方维持会”就成立了,但江朝宗一直躲在家里,没敢“就职”。一直到8月8日日军接管北平防务之后才敢露面。8月19日,江朝宗又当上了伪北平市市长。

对此,乔家才在回忆录中痛斥:“也只有像江朝宗那种老而不死,寡廉鲜耻的角色,才会出头来胡搞。”

相比之下,天津的高凌蔚可就比江朝宗“痛快”多了。1937年7月31日,天津沦陷的第二天, 高凌蔚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成立了“天津市治安维持会”。给人的感觉,好象他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高凌蔚也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不过他比江朝宗干的时间可长多了,从1923年10月12日到1924年1月12日,整三个月呢!

有了平、津两地的“示范”效应,在华北的沦陷区范围内,很快出现了一大批“维持会”,为日本人做事。

我不知道日本人对于这一点有没有感到意外,即在被他们侵占的国家中,居然会有这么多人主动与侵略者合作,而且是死心塌地的那种。

其实,看看当时的形势,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汉奸。

简单地说吧,一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相比于日本,中国确实太弱小了,很多人看不到抗日的前途在哪里,既然没有前途,那还不如投机一把,分一杯“羹”。

话说回来,即便是看不到抗日的前途,毕竟在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中,甘愿当汉奸的人,总归是少数。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自甘堕落的都是些什么人,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

当年的汉奸,特别是那些头面人物,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有四类人:

一是留日回来的,包括那些与日本有着种种瓜葛的人,如殷汝耕、如王克敏。

上世纪初,留日学生在中国政界和军界有相当的影响力,自清末的中国开始“睁开眼来看世界”之后,形成了一股留学潮,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同文同种,又是当年的世界强国,大批的人到日本学习。这些人当中,自有大批的民族菁英,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形成了一批“亲日派”。一旦出现什么风吹草动,这些“亲日派”朝哪个方向倒不问可知。所以郁达夫会说:“读书人当汉奸,应该罪加一等”。

二是失意政客,主要是北洋军阀的残渣余孽。这些人刚刚失去统治者的地位,急需找回他们的“话语权”,等待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太长时间,不一定是日本人来,不管谁来了,只要是变了天,这些人不跳出来闹出点动静,反倒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三是过气军阀,最典型的就是张敬尧、石友三辈。这些人的头脑中,本就没有任何民族大义可言,有奶就是娘,谁得势我就靠上谁,到什么时候也吃不了亏。

四是社会渣滓,这些人往往不是汉奸中的头面人物,但却是最凶残的那种,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吴四宝。这些人不但没有民族大义,连起码的人性都没有,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人,所以其危害反而最大。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2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