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260)

“抗日杀奸团”(以下简称“抗团”)这个章节,我一直在犹豫是写还是不写。几次都已经开始写了,想想终又搁笔。

其一,抗团的老战士祝宗梁老先生曾以《抗日杀奸团回忆录》为题,写过一篇很详细的文章,记载了当年的奋斗与牺牲。笔者再写,不仅多余,而且作为后人,怎么也写不过当事人啊。

其二,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抗团的许多老人,对于军统这个组织极端厌恶,尤其反感别人将他们与军统联系起来,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因此付出过代价。作为笔者,雅不愿在他们的晚年,再拿这件事去刺痛他们。

尽管如此,还是觉得,中华民族的这些英雄儿女(当年的抗团成员,基本是中学生,甚至还有小学生,名副其实的“小儿女”),出于民族义愤,奋不顾身地、自发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做出了连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工人员都难以完成的惊天动地的事情,许多人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人落下终身残疾,其献身精神,真可说感天动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抗团中的许多人都是富家子弟,其中有的,家里的亲属就有大汉奸。这样的出身、这样的背景,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其献身精神,令人难于想象。另外,抗团做的许多事情,是载入史册的,像刺杀程锡庚一案,牵动了英日两国的交涉,日寇因此而封锁了天津英租界,在抗战史上是轰动的一件事情。为此,特地搜集了许多资料,上海的一位“关爱抗战老兵网”的志愿者,还为笔者提供了祝宗梁老先生的回忆录和其他信息,看了之后,深感抗团的事迹不容埋没,每个人都有责任宣传他们。

思来想去,还是要写,只恐笔者的一支秃笔力有不逮。

说起来,“抗日杀奸团”的性质,最初的时候,跟刺杀杨永泰、刺杀唐有壬的“中华青年锄奸特务队”,以及其他爱国组织,并没什么区别。只是,抗团从成立的一开始,就处于特务处的深度干预、“运用”之下,这也是后来抗团的性质引发一定争议的原因所在。

说起抗团,就不能不说曾澈。

曾澈,1913年生,浙江瑞安人。

曾澈参加特务处的工作甚早,据喻耀离回忆,1932年8月,他从特务处毕业,分配回家乡江西做情报工作。1933年夏天,喻耀离被任命为江西站副站长兼临川办事处主任,办事处书记就是曾澈。

但喻、曾二人搭档的时间不长,曾即被调到老蒋身边。喻耀离则升任江西站站长,兼任江西绥靖公署新闻邮电检查所所长,当时担任江西绥靖公署党政科科长的,就是周念行。喻耀离说。他与周念行的工作,“互为表里”。

周念行,1897年生,浙江江山县吴村乡人。

周念行也是江山文溪高小毕业生,与戴笠、毛人凤、王蒲臣等既是同乡、又是同学。

周念行的父亲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因此周的胆子也很小。辛亥革命兴起,青年人兴起一股剪辫子的风潮,谁不剪,就是“保皇党”,戴笠等等早早地剪了,周念行也想剪,可是又怕回去了父亲责骂。

这时戴笠来了,二话没说,“咔嚓”一剪子就把周念行的辫子给剪了。前面说过,戴笠帮王蒲臣打过一场架,王以此一辈子认戴笠做大哥。这回戴笠又是一剪子,其敢作敢为、唯我独尊的那股劲头,同样给周念行以很深刻的印象。

不过,别看周念行此时不起眼,日后,周却是同学们当中最早发迹的。从文溪高小毕业后,周考入衢州第八中学。毕业后去了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治系学习。

1926年,周念行归国,适逢北伐,周随军攻克湖北黄陂之后,就地当了县长,并提携当年的同学毛人凤在他手下当一个科员。而另一个同学戴笠,此时才刚刚跑到广州,正准备参加军校六期的补录呢。

此后,周念行又先后任浙江遂安县县长、安徽贵池县县长等职。1934年,周到庐山求见蒋介石,打算收编湘西土匪陈渠珍的残部(陈渠珍也是个奇人,沈从文曾经给他当过秘书),在九江旅馆与戴笠不期而遇。此时的戴笠,在特务处干得风风火火,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听说老同学居然是留日回来的,怎肯放过,当即请周加入“团体”。

就这样,1926年就当上了县太爷的周念行,跑到戴笠手下,当了一个秘书。

周念行是明史专家,在军统,周基本上扮演戴笠的“国文教师”的角色。日后,周念行还曾为有志于研究明史的张学良“伴读”。

接着说曾澈。

1933年6月,征得老蒋同意,戴笠在蒋的侍从室下边,成立了一个侦察班、一个警卫班,每个班都是15个人,30人均由特务处抽调,专事“护卫领袖安全”的工作。

侦察班的班长,前面说过,就是军校二期生、广东人黎铁汉,副班长则是四川人陈善周,戴笠在军校六期的同学。警卫班的班长,则派了戴笠的另一个六期同学罗毅。

另外,侦察班还有一个书记,就是原临川办事处书记曾澈。

戴笠搞的这两个班,用现在的话说,属于“双重领导”,在业务上,服从于侍卫长指挥,此时是老资格的军校一期学长宣鉄吾。但在编制上,人员仍隶属于特务处,工资也从特务处领,只是从侍从室领点津贴、补助、服装费什么的,基本上相当于戴笠给侍从室义务打工。

在戴笠,当然不会干赔本的买卖,之所以这样做,第一,保卫老蒋的安全,本就是特务处的职责;第二,侍从室位置重要,在老蒋身边安上自己的人,随时报告消息,心里踏实。因此,戴笠不但白干活,而且精英尽出,派去的基本都是军校同学和“浙警”正科毕业、又经杭训班训练出来的特务,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李翰廷、张毓中,都是这会儿派进去的。

与此同时,戴笠征得宣鉄吾的同意,还推荐了3个军校同学作为正式的“侍卫官”,这3个人是张业、莫钧和娄建如。这样。他们与侦察班、警卫班一起,“成了领袖内外围都有警卫的生力军,这样戴先生不但达成了护卫领袖的夙愿,又有忠贞又为的干部,日夜随侍保护领袖之安全。”

这样一来,戴笠是合适了,但从黎铁汉等人的角度看,就十分委屈。侍从室是一个很大的机构,负责的工作很多,其中专事安全的这一部分人,就叫做“侍卫官”。由于侦察班和警卫班是在侍从室的“体制外”运行的,因此在侍从室的花名册当中没有这些人,也就没有“侍卫官”的名义,更谈不上军衔、职务等等。薪酬也不一样,据张毓中回忆,正式的侍卫官,工资比他们多两倍呢。

张毓中是在福建事变之后被派到侦察班的,他说:“侦察班的‘班’和军队当中的班、排、连的 ‘班’,是截然不同的,这‘班’原是日本宪兵队特务工作的名称,因侍从室从来没有侦察班的编制,既然担负领袖警卫之任务无以名之,就姑且以‘班’为名了。”

人事管理是有其规律的,无论什么时代,任何一个单位,如果其内部的人员身份和待遇不同,时间长了,都会出问题。何况是“护卫领袖”这么大的事,大家承担的责任是一样的,身份却不同,待遇也不同,工资收入还差了一大块,搁谁也得有想法。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2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