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254)

再说张超,卸去了福建的职务,赴武汉向戴笠“述职”。

张超此行,并不是一个人去的。据余钟民回忆:“抗战发生后,戴笠开始注意发展特务武装,先后在江,浙等地建立‘忠义救国军’,对福建的地方武力也有所注意。张超知道了戴笠的意图后很高兴。他这吋正丢了闽北站站长职,此较闲空,自信搞地方武装很有经验,于是在一九三八年初拉了一批民军首领和失意军官如钱玉光,王懋、吴艺五,金振中、陈维远等到汉口见戴笠,颇得戴的嘉许。

福建的民军曾经很出名,以至于“福建民军”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1913年12月,以李厚基担任福建镇守使为标志,意味着北洋军阀的势力进入福建,从此开始直到1934年2月陈仪主闽之间的20年里,福建一直把持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军阀手中,有“小四川”之称。

既处乱世,必有揭竿而起之辈,这些人,良莠不齐,当然,“良”固然“良”不到哪儿去,“莠”则是肯定的,因此称之为农民起义军也好,叫做土匪也罢,都不太准确,只好称之为“民军”。由于这些民军在各自势力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任何地方军阀都不可能无视其存在,而且还要加以利用。于是,福建政局的每一次动荡,都成为这些“民军”发展的良机。久而久之,“福建民军”成为了一种现象,任何人要在福建混,都不能忽视其存在。

到陈仪主闽时期,几股大的民军,已经次第平定,如陈国辉在福建事变时被十九路军枪毙,张贞部被收编。但还有许多小股民军,十分活跃。对这些民军,无外乎两个办法,要么是剿,要么收为己用,张超采取的是后者。

据余钟民回忆:“张超在特务活动中,最感兴趣的是拉拢‘民军’土匪,一方面以此在戴笠面前显示他在福建有办法,同时也借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他曾把福清、平潭著名海匪林荫、高诚学等人拉过来,收编成两个水警中队,林荫任水警中队长,高诚学任福清养淡工程处主任。”

余钟民提到的林荫、高诚学,都是福建民军中的风云人物。林、高是同乡,都是福建省平潭县人,其中,高诚学是大哥,生于1897年,林荫则生于1908年,是高的小兄弟,其一生的事功,都因高诚学而起。

高诚学是读书人出身,曾在福州协和神学校读书,毕业以后,在福州传教。据福建早期工运领袖陈碧笙回忆,此时,一个美国牧师对高十分欣赏,于是推荐他到北平燕京大学念农学院。

1928年,高诚学曾返回平潭,在大富村组织抗捐,并将税官蒋启修押到县城游街示众。

此次回乡,高诚学还做了一件跟他的专业有关的事情,他在北平选购了一头良种猪,送回家乡与当地土猪杂交繁殖,效果很好,当时大家把这种猪称为“诚学猪”。这件事写入了《平潭县志》,据说直到现在,福建的一些地方还有这种猪在饲养。

毕业以后,高诚学去了上海,与上海大厦大学教授张公怀、张文理和张圣才等人一起搞“人民生产党”,但没搞出什么名堂。

按:张圣才,1903年生,福建厦门人。日后也成为军统的重要干部。

1933年,高诚学参加了福建事变,被陈铭枢任命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福清筑堤养淡督工处主任(所谓“筑堤养淡”即现在的围海造田)。

福建事变失败后,高诚学回到家乡平潭,与林荫一道组织武装,从此开始民军生涯。不久,高诚学就干出一件震惊全国的事情来。

1935年4月底,高诚学打听到涵江码头的“鹭江轮”上装有某日商的货物,即将起运至厦门,于是高、林等伙同平潭海匪张逸舟劫了这条船,将上的物资和乘客的贵重行李及现金洗劫一空,逃往厦门鼓浪屿,此时在当时曾轰动一时。陈仪闻听此事大为震怒,严令水警总队长李国典缉捕归案。

高见事情闹大,即与林荫潜逃台湾,随后设法将劫来的财物也运到台湾,准备兑换成银元后购买武器,重回平潭,东山再起。

当时的台湾还是日据时期,当局许诺免费为高提供武器,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不得用于抗日,高诚学坚决拒绝,结果台湾当局将财物扣押,不予兑换。

高在台湾待不下去了,只好跑到香港,投奔李济琛、蔡廷锴等人组织的“中华反帝民族解放大同盟”。

张超上任以后,感到高诚学可以利用,于是通过张圣才,联系上了高诚学,并亲自到香港说服高诚学。当时高正处于进退维谷之际,于是接受了福建省政府参议的名义。张超还带着高诚学面见了陈仪,高向陈大谈其在福建事变期间“围垦海堤”的情况,陈十分赞赏,当即令高任养淡工程处主任,重操旧业。

据余钟民回忆,“以后张超又跑到香港对参加过‘闽变’的人,进行分化拉拢,把葛越溪,江秀清、陈炳麟、叶大猷等一批人拉了回来。”这批人,也是通过高诚学策反的,其中,江秀清后来成为军统的重要干部。

高诚学的表现,令张超非常高兴,后来经过张的保举,高诚学又被陈仪任命为福建省福安县县长。

张超的手中,掌握着一大批类似高诚学这样“民军”出身的人,比如前面提到的海匪张逸舟,此次也同张超一起来到武汉,受到了戴笠的接见。

张超的设想,包括两个步骤,即先举办一个“东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培养基本干部,然后以这批人为骨干,把福建的民军组织起来,拉起一支武装部队。

张超不愧是戴笠的心腹,他的想法,与戴笠在上海搞“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的路子几乎如出一辙,而且,此时,正是平、津的王天木、陈恭澍拉起“忠义救国军北方支队”的时候,因此戴笠听了非常高兴,令张超马上回到福建,经办此事。

据余钟民回忆:“张不久回到福州,曾对我说,戴要他负责组织民众武装,决定先办东南游击干部训练班,为建立武装部队作准备。并说戴许他一个‘司令’名义,等干部训练完成吋才正式发表,言下大有失之东隅、收之桑褕的意味。张超打算把训练班设在古田水口镇,因为民军首领钱玉光在水口有‘水口王’之称,对古田、闽清一带地下土匪武装势力有一定号召力,而且钱在水口有一所大公馆可供训练班之用,但后来又说要设在建瓯。”

余钟民还说:“张超此次回来,洋洋得意,比以前更加神气十足。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部崭新的小汽车,到处请人观赏。他还以办训练班为号召,进一步拉拢地方武装力量,整日与民军、土匪头目在一块花天酒地,颇引起各方面人士注目。”

张超的动作很快,通过军统局在福建的南、北两站,一下子招了100多个学生,据余钟民回忆,有庄尚德、程小春、庄毓英、张声亚、姚继重、王仁贵、陈寿团、林成基、邱成康等。另外又把郭则杰、叶大猷、金振中等人聘为政治教官。

余钟民说:“东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的筹办工作将届完成,张就去找陈仪商请解决训练班的装备问题,不料遭到陈拒绝。”

张超忽略了一件事,举办“东南游击干部训练班”这件事,他又没有征得陈仪的同意。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2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