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243)

1938年1月,第一、第五两个战区的师长以上军官接到通知,要求大家凡可以暂离阵地的,均须于1月11日到开封参加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军事会议。

李宗仁后来在以后在回忆录中说:“我心知这一会议系专为惩治韩复榘而召集的。”

这个任务,自然又交给了戴笠。

早先几天,戴笠就赶到了开封,预先安排一切。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位置重要,因此特务处在河南的单位特别多。前面说了,淞沪抗战伊始,梁干乔在10天之内,沿着平汉线在9个城市布置了9部秘密电台,其中一多半在河南,接着,潜伏电台又增加到16部,每一个重要的城市都部署了潜伏组,不过这都是比较小的单位。

大单位,一个是特务处河南站,站长,先是刘艺舟,后是岳烛远,就是原来在西安跟马志超搭档的那一位;

第二个是特务处华北办事处,驻郑州,办事处主任,原来是梁干乔,后来奉调到军委会第二厅任副厅长。目前的主任是李叶。

李叶,字叶超,所以很多人也叫他李叶超。1928年,李叶毕业于青岛大学,次年,在很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了军校四期的几个学生刘凤轩(就是曾与周伟龙假装戒烟的那个)、侯志明等人,然后他们就在南京办了一份“大京日报”。后来,李叶与刘凤轩一同被派到江西做党务工作,复兴社成立以后,在各地成立政训处,所有做党务工作的人都被合并进来,李叶就这样进了复兴社。

再以后,李叶、刘凤轩等人都被吸收进了邓文仪的南昌行营调查科,并被派到武汉工作。调查科与特务处合并以后,刘凤轩仍留在武汉工作,李叶则在特务处本部第一科(情报科)科长唐纵手下任华东股股长,搞情报分析。

李叶是大学生出身,新闻、党务、组织、政训都干过,是老资格的情报专家了。

特务处河南站和华北办事处都是秘密单位,戴笠在河南还掌握着一些公开单位、如郑州市警察局长、河南省会开封警察局长、河南省保安处等等,先后担任这几个单位负责人的,就是军统的另一位重要干部杨蔚。

杨蔚,生于1905年,河南商城人。军校四期。

河南商城是名城,历史上曾出过一位大人物,那就是前清咸、同年间,曾协同恭亲王奕和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大学士周祖培,并且,“同治”的年号也是他给起的。

商城名门望族颇多,且有文名,杨蔚的名字起的就很有学问,杨蔚字庭芳,显然取“云蒸雾蔚满庭芳”之意,估计祖上也是读书人。

从军校毕业以后,杨一直做军队工作。1934年,经同学赵世瑞介绍,杨蔚进入特务处。

杨蔚是军统中少有的去过延安的特务,而且他是大大方方去的。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国民党通过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向中共代表团周恩来提出,准备派一个视察团到陕甘苏区视察,并说准备派康泽带队。

经周向中共中央汇报,当天毛泽东即电复周恩来,同意南京来人,但不同意用“视察”的名义,建议改为“考察”;另外坚决反对让康泽这样的叛徒来延安,“此等人员如冒充进来谢绝接待”,建议以张冲为团长;第三,“考察的目的应为增进团结,绝对不能有妨碍团结的表现”。

经周恩来与在西安的顾祝同、张冲商议,顾等同意将“视察团”改名为“考察团”,并保证考察团进入苏区后,“态度谦和,绝不致有破坏事”。但考察团的团长没有派张冲,而是派了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涂思宗。

涂思宗是粤军出身,早在大革命时期就认识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用涂思宗自己的话说,“周、叶本在粤多年同事,叶剑英在粤军中历史亦久,第一次东征时,充粤军第二师张明达师部参谋长,我当时在粤军杨旅当营长,调归张明达师长直接指挥,任东征前锋,故与叶剑英日夕见面;东征部队到达潮汕东江,叶剑英兼任梅县县长,我亦兼任大埔县县长,周恩来当时任潮梅行政专员,亦常见面。”

此时涂思宗正在顾祝同手下,他去延安,也是挺合适的人选。许多年以后,涂思宗写了一篇回忆录,谈到当年的种种,读来饶有兴味,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如谈到初入延安时受到热情接待:“当晚在招待所设宴,为我等洗尘,毛泽东、朱德以下,共党政军人员都来分数席作陪,互找对象劝酒,谈笑风生,席间由毛泽东致欢迎词,随即祝林森主席、蒋中正委员长的健康而干杯,各席间宾主自由交谈,互相敬酒,酒味极佳,皆地道高粱佳酿也,菜肴亦极可口。因连日路途劳顿,散席后各自回房休息。”

最难得的,这篇回忆,基本上还算客观,较少刻意的歪曲和矮化。如涂思宗谈到他们快到延安时,“我们下车休息,适路旁坐一小脚姑娘,曲线玲珑,年约二十余岁,望之不似陕西妇女,团员中有问来自何方;小姐落落大方,答原籍江西,随军北来,作军中政工。同人闻之莫不惊叹,盖以三寸金莲小脚,何能一步一步,从数千里步行来此,诚不可思议。”

又如谈我军的军事素养:“他们的部队从排级单位起,都有一个地上沙盘,塑造各种地形地物,为官兵讨论战术战斗之用。我们心中都觉,共军的训练方式,有其积极性的一面,有若干地方值得我们研究与参考,今后对共军的战斗力,更不可估计太低。”

涂思宗还谈到对我一些领袖人物的印象,颇为传神。

毛泽东:“毛穿灰布棉军服,与士兵穿的相同,惟领钮未扣,待人接物,礼貌颇周”。“毛陪坐台下,手执香烟一枝已完复摄一枝,神闲气定,静听至散会。”

朱德:“朱德身材不高,面多斜纹,操烂熟之云南官话,且能说流利客语,自语为经商滇中之客人后裔。彼说话较为中和,眼神有光,内含充足,外射有力。”

彭德怀:“彭德怀为人短小精干,望之如乡下农夫,打灰布绑腿,装束与士兵无异,这就是毛词所赞的‘彭大将军’”。

涂思宗对贺龙极口称赞,说他“识字不多,但是相貌堂堂,比其它人长得方正,一口湖南腔国语,讲得很有趣味。”

相反,涂对林彪的印象似乎不甚好:“林彪身躯不高,貌不甚扬,眼露蓝光,喜俯视”。“林彪谈话,与毛泽东同一口气,声音不大,常俯视地面,而目露蓝光,如头鹰眼,其貌颇异。”涂两次提及林彪,都没有好话,不过其中那一句“林彪谈话,与毛泽东同一口气”倒是说得很准确,反映涂思宗其人,眼光还是很独到的。

考察团的成员,一共17人,涂思宗说:“余奉命为视察团团长,萧叔萱为副团长,以留学日本之李英华为顾问,李在滇军中历史,素有渊源,久与朱德为老同事;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有邵华,陕省府有张廷镛,中央军校有萧树金、杨蔚、王根生等。”

杨蔚是戴笠给涂思宗派出的随员,特为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了解延安情况。事后,杨蔚给戴笠写了一个报告,谈到他在延安看到的一些情况,并重点写到了他陪同涂思宗与毛泽东谈话的情况。

杨说:“(毛泽东)与涂团长是早年就认识的故人,颇有旧雨重逢之慨,他曾很郑重地质问涂团长:‘国共既然合作抗日,国民党又何以公然宣布根绝共匪的决议案?’涂团长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早有准备的,他说:‘共产党在与国民党执政的中央政府为敌时,依国法不得不称之为赤匪;今后共党如成了合法政党,红军成了正式国防军,赤匪不就已经根绝了吗?这是过去的事何必介意?’涂团长的答话,他(毛泽东)笑了笑,也没话说。此后谈南京、上海民心士气的问题,毛的结论是:’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内在的矛盾完成团结抗日任务:目前国民党的措施,对共党内部还存在着很多误会,我将在理论上和事实上努力加以说服。’他们谈话时,我以随从参谋身份,举起笔记本摘要记录,毛也毫不介意。”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2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