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239)

军统特务廖雄原是南京丨警丨察厅特务大队便衣队班长,1937年11月底,奉命前往南昌看守杨虎城。据他回忆,“次年(1937年)三月,将杨将军由梅岭移往湖南桃源。十一月,又秘密转移到息烽玄天洞。这时,我们这个队的名称叫玄天洞特务队,有队长李家杰、副队长龚国彦、指导员张兴宇、督察廖雄、分队长曹泽民、会计石学廉以及队员三十余人,由重庆军杭局本部直接管辖。”

杨虎城到息烽的准确时间,是1938年10月6日。最初,杨虎城被安置在“息烽集中营”,即阳朗坝看守所,后来戴笠觉得这里离公路太近,不安全。经勘查,发现离此大约30里以外的南望山上,有个玄天洞道观,挺合适的,于是赶走道人,将杨虎城迁居于此。

息烽集中营,人称为“大学”,本来就戒备森严,张、杨来了以后就更甚。李任夫说:“息营直接指挥的武力,除了营中行动组(即第二组)配备的大批便衣特务之外,还有一个特务大队,专负保卫息营之责,都配有一色的最新美式自动武器和特种武器。这些武力,都由息营主任直接调遣。营内营外,岗哨重重;营外每一个山头,都建有碉堡,日夜校巡守望,任何人想要通过,非有特别证件关照,是很难走得通的。一般老百姓也心中有数,决不敢冒昧到这个禁区樵采。况集中营本部,除几重围墙之外,还架设着密密的铁丝网,安装了电流设备,真是寸步难行。至于围墙以内,则道路迂曲,纵横交错,高下不一,初来者倘无向导,即在白天,也可能迷失方向。一到晚间,即在内部行动,也有一般的与特别的口令,对答不来,有遭枪杀的危险。”

除了三十几个人的“玄天洞特务队”,据廖雄回忆:“为了不让杨将军被关押在玄天洞一事被外界察觉,还须加强对玄天洞周围的控制。队长李家杰向军统局呈报批准后,就着手组织情报队,担负玄天洞特务队外围的情报搜集工作,并指派我具体负责。”

于是,廖雄在玄天洞附近“挑选了三十余名青年,让他们免除杂役,进入情报队当队员。我担任队长,假称姓王,队员们就叫我‘王大队长’。队员内部称情报员,对外称玄天洞宪兵情报员,由我直接领导。队员之间,规定不发生横向联系,搜集到情报须向我一人反映,然后由我提供给李家杰。”

搜集情报的范围,廖雄规定得很细,包括:“本地区***和地下人员活动情况;本地区民间团体活动情况;学校、厂矿中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况;有关社会言论和各种事故;有关经济方面的情报,如物价涨落等。”

不愧是特务处出来的,大凡政情、社情、民情,廖雄都囊括在内。但笔者十分怀疑,以他找来的这些乡农,能否搞到这样的情报。

前面提到的特二团,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对张、杨看管的外围警卫工作,其団附张文昌后来回忆:“我到息烽后,一见特二团的布防情况,第一营主要控制修文阳明洞,第二营主要控制开阳刘衙,那两处正是军统囚禁抗日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地方,第二营和团部驻息烽,正是维护军统驻息烽各机构组织的警卫、以及控制囚禁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的玄天洞。”

沈醉亦曾回忆这一期间张、杨的情况,他说:“至于张学良将军,开始住在息烽邻县修文的阳明洞,后来为监管方便,才移到息烽来,陪他同住的有赵四小姐。军统对他监视是很严的,除武装警卫外,还特派一人同住,名为照拂,实则监视,非经他许可,不能接见任何人。他偶尔去过贵阳,是通过宋子文向蒋介石请示的。在他押禁息营期间,我只听到有两个人来看过他,一是东北要人莫德惠,一即宋子文。戴笠到息,照例要去探看一下,不过是看看情况,好向蒋报告而已。他的物质待遇尚好,但精神则苦痛异常。据息营负责人说,张经常发怒,往往不吃饭即将饭桌推翻,将家具打碎,可见其苦闷与愤怒之情。杨虎城原住在息营左近的白鹤观,后来又移到另一山上。他的夫人也同丨居丨一处,生活与监视情况,大致与张学良相同;但行动限制,还在张学良之上。其夫人曾在息生一小孩。她因受刺激过度,有精神失常状态。两个随从人员,都关在息营本部。

从沈的回忆看,尽管都处于监禁中,但张学良的情况,很显然地,要好于杨虎城,最起码还有人去看他,还可以“经常发怒,往往不吃饭即将饭桌推翻,将家具打碎”,杨虎城就不行了。

首先是住的条件,玄天洞是一个很大的洞,洞里能盖房,你说它多大吧,但是有一样——特别阴暗潮湿,不是宜居之地。

沈醉回忆说:“这个庙建在山洞内,终年不见阳光,因此潮湿异常。杨全家在西北地势干燥的地方过惯了,住此很不适宜,加上心情不快,便常常生病。这时杨已看出蒋介石短期内决不会释放他,为了长久打算,便一再表示,愿意自己出钱在洞外修间房子居住。看守他的特务队长李家杰是云南盐津人,一向贪财如命,听到他愿意自己出钱修房子,便极力帮他向戴笠请求,得到批准。杨高兴地拿出四百元美金,交与李家杰代办。李除在兑换美金时揩了一笔油水外,修建时又偷工减料,搞得十分简陋。杨对此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将就下去。”

生活条件也差得很远。沈醉说:“当时,我在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戴笠时常派我去看囚禁在贵州桐梓县的张学良和在息烽的杨虎城,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也顺便送给他们一点吃的东西。戴笠对张学良生活上的待遇安排较好,因为张同宋子文是儿女亲家。加上张夫人于凤至与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两人在一九四四年前每年轮流陪张,她们都曾去美国休息,回来总带有不少东西,因而张的生活比较好点。而杨因蒋介石对他特别仇恨,从来没有外面接济,他自己有一点钱又舍不得用。加上当时法币天天贬值,经手特务揩油,所以生活相当困苦,他想换一套新棉衣都很不容易。我每次去看他,他总背着看守的特务向我诉苦。我当时哪里会同情他,还不是敷衍一下,叫他忍耐点。就是调整一下,也维持不了几天,又因法币贬值,仍旧是天天缺这少那,使他常为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感到苦恼。”

在此期间,杨虎城和谢葆真生过两个孩子,第一个男孩没几天就夭折了,第二个是女孩,起名杨拯桂。不久以后,谢葆真就精神失常了。

沈醉说:“几年中由于种种不如意事,使得她渐渐有些精神失常。她非常痛恨那些特务,甚至戴笠去时,她也愤怒地加以斥责,这更引起特务们的不满和仇视,总想方设法去折磨她,在她产后也很少给予应有的照顾。有一次她在吃饭,正感到饭菜粗劣难以下咽,怡好遇到特务队长李家杰去看他们,她便提出质问。李用言语顶撞她,她气愤极了,便将手中饭碗向李打去。李一看不对,拔腿便跑,回去便说她有很严重的神经病,要把她同杨隔离,以免妨碍杨的生活。军统批准了李的建议,硬叫她同杨分居,仍旧回到玄天洞庙内一个人去居住。”

后来,谢葆真真的得了精神病,身体一天一天地坏下去,终于在1947年去世。

据沈醉回忆,在1942年冬天前后,有一次戴笠去看望杨虎城,杨提出撤换李家杰,因为“李使他太感痛苦了。戴只好答应下来,到重庆后便改派龚国彦去接替李任队长。”

李家杰因看守杨虎城有功,被调回重庆,任中央训练团警卫组副组长,上校军衔,后又任交通部运输局稽查组长。

除了戴笠、沈醉,经常去看杨虎城的,还有息烽集中营负责人周养浩,这是因为,“虽然看守杨的特务队是直接受军统司法处和特务总队所领导,但也要受周的监督,因为多一层关系,可以更好地防止日久发生意外问题。”

沈醉说:“周经常去陪杨打小麻将消遣,每次总有龚国彦在场。杨因心情不畅,每打必输。”

1946年,息烽所有机构奉命结束,杨被解送重庆歌乐山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杨家山。与此同时,张学良则经重庆、被直接送往台湾。

再往后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2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