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闲话“军统”(173)部分重贴

11月26日,行政院决议:(一)裁撤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二)特派何应钦为行政院驻平办事长官。(三)特派宋哲元为冀察绥靖主任。(四)拿办殷汝耕,裁撤河北滦榆、蓟密两区专员公署。

11月20日,行政院驻平办事长官何应钦北上赴平。为打消宋哲元的顾虑,何出发以后,蒋介石还专门给宋哲元发了一通电报:“何部长昨乘车北上,约明日可到平。临行之前,中正已面允其不就‘长官’职责,而专为兄解除目前之困难、协助兄处理一切;并授兄以后对内、对外各种之机密,尤其对于各种机构之如何改组、与任务之如何分配,皆请兄与之开诚切商,勿稍客气是盼。”12月3日,何应钦到北平,偕陈仪、熊式辉与宋哲元、萧振瀛、秦德纯进行会谈。这次“会谈”,实际上成为29军对“中枢”的一次“交底”,在会谈中,萧振灜表明了“吾等始终主张何(应钦)来平主持之意”,然而,何应钦却从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12月4日,何应钦电蒋介石:“职到平后,观察所及,认为‘驻平长官’一职,绝对不能就任。以对内言,钧座致明轩既以已面允‘职不就长官’之言告之;职晤明轩时,亦告以‘此来专为帮助其职,不就长官’之言告之;又就对外言,日方种种压迫永无止境;职为国民党党员,又系中央重要官吏,对于重重压迫,岂能长久忍受?故冀、察之事,仍宜畀宋负责处理。”

果不其然,12月5日,宋哲元赴西山“休息”,后又移住颐和园谐趣园,称“一切听命何应钦负责处理”。

闲话“军统”(175)

如果说萧振灜与宋哲元“斗富”还只是“生活小节”的话,那么另一个问题,就使宋萧矛盾逐渐激化了。

据秦德纯回忆:“萧在军中,手面也很大,跟将领们拜把子,拉关系,因此宋颇不满。一般带兵将领就怕自己的队伍被别人拉走。宋当然不能例外。

秦德纯的话,讲到了宋萧矛盾的根本。

29军,根子上还是军阀的部队。所谓军阀,指军队为军头个人所有,每当乱世,必出军阀。最典型的是汉末,从董卓开始,凡是上了陈寿那本《三国志》的,不是军阀,就是军阀的附庸。

明清以降,军队为国家所有,迄太平天国起事,八旗、绿营均已糜烂,不得已,咸丰用了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让民间练“勇”。结果,曾国藩开了这个军队为个人所有的恶例,不仅国家要受到曾的挟持,连曾的手下,也是各自听自己“营官”的,曾国藩都没有办法。当年曾“九帅”久攻南京不下,曾国藩让他撤军、让李鸿章助剿,他这个老弟就是不听,曾国藩也徒唤奈何。

不过,说句题外话,如果没有曾九的坚忍不拔,“天京”什么时候能够拿下来,真的很难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曾国藩拿到那个“一等肃毅侯”的爵位,真要感谢他弟弟。所以后人评价,曾国藩这个人,内心深处充满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智慧与狡黠,明知曾九不会撤军,非得做出令李鸿章“助剿”的姿态,以示大公无私,免遭物议。

对于宋哲元来讲,也是如此。萧振灜对于29军的成军,功莫大焉,没有萧振灜,大家哪有今天的风光。正因为如此,宋的内心,最为忌惮的,也是萧振灜。好比赵匡胤对石守信所说的,你们今天能把那件黄袍子披在我身上,明天是不是也能够披在别人身上呢?如果大家都只知道萧振灜,那还要我这个军长干嘛!

另外,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人和汉奸的挑拨也起了一定作用。据萧回忆,“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以后,齐燮元、潘毓桂、张璧等(均为亲日派,后成为大汉奸)在日本人的指使下,“以酬宴,打牌天天包围宋哲元,游说反蒋,煽惑独立,谗言余为蒋效命自重,挑拨离间宋与余之谊,及指使陈觉生、张允荣等迭造谣言,制造混乱,对余进行污蔑攻击。”

萧回忆,某次,他到北平参加“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会议。秦德纯深夜来访,对萧说:宋哲元准备将齐燮元吸收进“冀察政务委员会”当委员,宋还说,萧振灜肯定要出面反对这件事。

秦德纯还说,齐燮元等人曾经对宋哲元说,萧振灜这个人,不知道他究竟是你宋哲元的人,还是蒋介石的人,从他是否“坚持拥蒋”,就可以试探出来。

第二天,萧振灜就去找宋哲元,表示坚决反对齐燮元进入“冀察政务委员会”,他说:“齐固旗帜鲜明之倒蒋叛国军阀,何能开门揖盗?”

宋哲元忍气吞声地说,齐燮元就是来了,也不一定能起什么破坏作用。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反对,但是我已经答应他了。

宋哲元的言下之意,已经这样了,你就同意了吧。

按说,作为上官、“兄长”,宋哲元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换做旁人,一般都不会再坚持了。

但萧振灜不:“余实羞与为伍,其来,余当走。”听这话茬,竟是以去就相挟。宋只好再次息事宁人说:“何如是,容再议。”

宋哲元一忍再忍,到了1936年6月,宋萧之间的矛盾,终于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据萧回忆,那是在“两广事变”发生以后,某天,宋哲元令他到北平来,对他说,“决定讨蒋。”

萧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宋说“日本已答允只供武器、钱款,不派顾问,现韩复渠、两广、西南均已决定讨蒋,唯汝一人尚异议耳。

宋的话,已经带刺了,没想到萧振灜比他还强硬:“吾等受蒋栽培,方有今日;更大敌当前,日寇必欲亡我,吾等欲救国救民,只能拥蒋抗日,此为中国今日唯一前途;内战祸国殃民,一旦起事,全国军民,其孰从之!余首当自裁以谢国人。”

宋哲元听了萧振灜的话勃然大怒,终于将心底埋藏了很久的话说了出来:“汝不我听,孰敢不听。无怪有人谓汝听蒋而不吾听也!”

萧振灜听了,痛心疾首地说:“既如此当自裁,以全兄弟之义。”说了拔出手枪就要自杀,宋哲元赶紧抢过手枪,二人均放声痛哭,谈话不欢而散。

到了这个地步,萧振灜已经不可能继续与宋哲元合作。据秦德纯回忆,当时宋哲元曾对他谈起,要免掉萧振灜的天津市市长职务,秦问:“萧的出处怎么安排?”宋说:“要他出国看看好了。”

1936年6月17日,萧振灜的天津市市长被免掉。以张自忠接替,刘汝明则接替张自忠为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天下无有不散的筵席,患难与共的兄弟,到此也不得不分手了。

离开华北之前,萧振灜找到宋哲元辞行,萧说:“是余将行矣,余意我军交由仰之(冯治安)负责,作此布置余可心安。”

宋说:“悉由汝安排。”

萧说:“诚兄弟也,吾等可自慰矣。”接着又说:“荩忱(张自忠)在前,子亮(刘汝明)在后,仰之主冀居中,准备应变,望多珍重,好自为之。”

说完,二人痛哭而别。

这一场男儿泪,相信都是发自内心的。

“我军交由仰之”,“荩忱在前,子亮在后,仰之主冀居中,准备应变”,这是萧振灜为宋哲元和29军最后的献替,从后来的情况看,宋哲元还是听从了萧的建议。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国时军统的那些事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