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连载368

强渡杰斯纳河

古德里安第一印象是,博克和哈尔德仍然围着老方案打转转——向莫斯科进军。特别是哈尔德,他对古德里安的痛恨几近病态。当时,前线局势是极为严峻的。鉴于第10摩托化步兵师渡河失利,苏军变得异常猖狂,古德里安后来承认,那段时间他几乎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麾下跑得动的坦克下降到了86辆,而且因为渡不了河派不上什么用场,他每天都在呼唤援军,可哈尔德总是一毛不拔,存心与他作对。

为了摆脱这些困境,古德里安只好到处求情。他先后通过保卢斯将军、凯塞林元帅向陆军大本营痛陈事实,又是求爹爹又是告奶奶,终于使哈尔德心满意足,同意增派援军。可是,哈尔德依旧十分小气——拒绝把部队一次性交给古德里安。而是采用“挤牙膏”的方式,把第46军拆开,一个一个的交给他。

首先到场的是“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团。9月2日,哈尔德又批准党卫军“帝国师”南下。可9月3日乌克兰地区突降暴雨,德军南下的部队在齐膝深的泥泞中挣扎前进。直到9月4日凌晨,党卫军“元首”旗队(相当于一个团)才赶到杰斯纳河西岸的指定战场。

长期以来,党卫军遭到国防军的歧视,并被讥讽为Beutegermane(意为:抢来的德国人)因为党卫军中有大量外籍志愿兵、以及有日耳曼血统的外国人。可是这一次,党卫军的战斗力让所有国防军士兵甚至古德里安本人瞠目结舌。9月4时凌晨5时,党卫军“元首”旗队不及师属炮兵赶到,便急不可耐的对杰斯纳河以南的苏军阵地发起进攻,由于苏军火力十分强大,炮兵机枪阵地一应俱全。第一次进攻受挫,第二次、第三次进攻也均告失利。党卫军都是一群亡命之徒耶……他们打战的特点就是根本不在乎伤亡。于是紧接着又发起了第四次冲击。这一次,苏军再也坚持不住了, “元首”旗队一鼓作气,强渡过河,并在河南岸攻入一个苏军师级司令部,里面的人员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全当了俘虏。

古德里安将军终于扬眉吐气了……此次进攻瓦解了苏军在杰斯纳河桥头堡的抵抗。德军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大批摆渡他们的装甲车辆。至9月4日晚些时候,古德里安集群已经在杰斯纳河建立了3个登陆场,并站稳了脚跟!然而,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据维尔纳 豪普特所著《基辅会战》记载,9月4日黄昏时,莫德尔将军第3装甲师击落了一架红军侦察机,侦察机恰好坠毁在莫德尔将军师部附近。随军的德国侦察谍报军官在搜索死去驾驶员制服口袋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份关于苏军杰斯纳河防线的配置图,上面清清楚楚的标明了苏军各师所处的地理坐标。这一意外收获令古德里安惊喜万分,他亲自乘车到第3装甲师的司令部,以辨别此图真伪。当标图员判定第3装甲师确实处在布良斯克方面军与苏第40集团军之间的缺口中时,古德里安终于如释重负,并当即命令莫德尔一定要“不顾两翼之敌人,继续向前冲击”,以切断基辅——库尔斯克——莫斯科的铁路。

此时,莫德尔麾下仅剩下34辆可使用的战车。但他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了鼓舞士气,古德里安上将亲临第一线跟随第3装甲师前进。至于原因,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十分窘迫地承认,“由于我们在东南面还有300公里长的侧翼,加之我手里根本就无预备队可供调遣,所以我惟一可以鼓励第3装甲师努力进攻的办法,就是我本人陪着该师一同前行……”古德里安固然明白,军队一旦停滞不前,苏军肯定就会抓住机会撞击他的侧翼,唯一避免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进攻。不顾一切地向前进攻,最后冲到敌人后方的后方,来一个完美的五星爆菊。

连载369

向敌人后方挺进!

至9月10日,第3装甲师已经将苏第40集团军远远甩在后头,从一个宽约60公里的缺口中,横穿基辅——库尔斯克——莫斯科铁路,冲向了乌克兰的交通枢纽罗姆内。

这样一来,战场上终于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德军的一个装甲师撞入西南方面军大后方,出现在基辅以东约300公里的罗姆内市①。

与斯大林一样,西南方面军高层是信任叶廖缅科的,也相信了他“一定粉碎古德里安”的保证。因此,布琼尼放心地把方面军主力部署在一个以基辅为顶点的大舌形突出部中,忽视了来自侧翼的威胁。他们总以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加上第40集团军——哪怕再不中用,也一定能够挫败古德里安南下的企图。

但他们后悔了……叶廖缅科原来是个只会吹牛的废材。(布琼尼在电话里直接发飙,大骂叶廖缅科“一无是处”)仅仅是一个月前,叶廖缅科还信心满满地向斯大林保证,说他能够粉碎古德里安。可现如今人们只看到古德里安南下的身影,却唯独不见叶廖缅科身在何方……后来,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意简言骇地写道:“叶廖缅科的第13集团军由于撤得太快,已经与西南方面军失去了联系。”

毫无疑问,德军9月10日在罗姆内附近的突然出现震惊了整个西南方面军。当印有铁十字标记的坦克出现在苏联人跟前时,他们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德国佬怎么跑这里了?!9月10日正好是星期天,当德军进城时,罗姆内的市民们都穿着最漂亮的服装——当然不是欢迎德国人,而是周末赶集。可他们一出门、一抬头,发现大街上满是德国兵,吓得着实不轻。驻守在此地的西南方面军后勤机关则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首先发出防务警报的是苏第5集团军,该集团正在他们骁勇善战的指挥官波塔波夫少将指挥下,于杰斯纳河下游拱卫着基辅正面的安全。可如今,古德里安集群竟然神奇般地出现在它背后—— 一支德军小分队甚至出现在了第5集团军司令部不远的地方。波塔波夫拍出电报,恳求布琼尼元帅 “在德军切断第5集团军退路时,批准他的集团军向东撤退……”

布琼尼很快就批准了。在这个问题上,他并不像斯大林那样固执己见。他显然意识到西南方面军如若再固守第聂伯河一线,无异于坐以待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莫斯科大本营介入进来,进行了直接干预。斯大林严厉禁止任何部队撤退。据赫鲁晓夫说,布琼尼曾于9月11日请求莫斯科批准他们从基辅大河曲向东撤退,但遭到斯大林的断然拒绝。与此同时,基尔波诺斯上将也致电大本营,要求实施总退却。因为敌人切断了基辅铁路,罗姆内也被德军攻占……西南方面军实际上失去了与后方的交通联系。

在经历过数小时的焦急等待,莫斯科的明确答复终于来了。那天深夜,斯大林亲自站在电报机前,不给布琼尼而是给基尔波诺斯直接发报。电报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把部队撤到那条河(普消尔河)的建议。我看是危险的……”

基尔波诺斯两眼死死盯着逐渐延长的电报纸条。据巴格拉米杨上校后来追述,在读完电报后。指挥所里一片死寂……基尔波诺斯拿起那张纸——那张决定西南方面军命运的纸。重复念了两遍电报的最后一句话:“最后,应停止寻找退却阵地,而应寻找积极抵抗的途径。”此时此刻,基尔波诺斯已是万念俱灰,脸色惨白。他转过身去问军事委员会委员:“要说什么吗,同志们?”

没有人回答他……

时间在流逝,而斯大林还在电报机那一头等着回答……

当然咯,最后的答案是令斯大林心满意足的——因为只有简单一句:“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将得到坚决贯彻!”看来,斯大林仍能以他钢铁一般的纪律性使任何人不敢反驳。据当事人追述,在发完电报之后,一向以温文尔雅著称的基尔波诺斯上将也忍不住怒目圆瞪,愤怒地跑出电报室。而西南方面军新任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则不忍心目睹基尔波诺斯拍出的那份回电,因而绝望地用双手抱紧了脑袋……

也许,在9月11日深夜的那间小小的报务室中,除了一位懵懂无知的女打字员外,所有红军高层指挥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看清了西南方面军那不可逆转的命运。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