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225

双线作战

实际上,丘吉尔做出这个转战希腊的决定,几乎与挥刀自宫无异。然而丘吉尔却秉承了自己一贯性格,至死也不肯承认这是一个战略上的错误——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

可以肯定的说,他错过了打赢北非之役的最佳时机。韦维尔本可以在隆美尔还是光棍司令之时,攻占的黎波里,把意大利人完全逐出北非。但是,这个机会没有了——被那位头脑僵化、一心沉醉在巴尔干战略幻想中的丘吉尔先生葬送了。

丘吉尔果然一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他认为,的黎波里港就像是一只熟透的果实,迟早会落入自己手中。韦维尔尽管对远征希腊有着抵触情绪,但不过多久,他也变得乐观起来,也许是受到了丘吉尔乐观情绪感染,他在3月2日的战争日志中写道:“的黎波里意军可以暂时不理会,因为意大利海军缺乏效率,现在德军实力一定有限,我估计他们不过一个装甲旅而已……”韦维尔最后做出结论:我不相信敌人凭着这一点兵力,就敢收复失地。

韦维尔是正确的,德军的确只有一个装甲团,与他估计的一个装甲旅相近。但遗憾的是,他碰上了隆美尔—— 一个敢于冒险,有时候甚至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我们来看看英军此时的兵力变化吧。2月下旬,那个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国第7装甲师被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原有战线被英国第二装甲师填补,该师刚刚在英国组建,全是新兵。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个师只来了一半——另一半被送往希腊。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第6师也乘船前往希腊。接替它的澳大利亚第九师由于缺乏交通工具,并未开上前线。因此从地图上看,英国几乎占据了利比亚全境,但这不过是一个空架子,其精锐部队及大量战略物资早就调到希腊去了——甚至于澳大利亚第九师连上前线的卡车都找不到。

就在这个时候,隆美尔的反击开始了。正如李德·哈特在他二战史中承认那样:“隆美尔在选择时机上真是走运;并且,隆美尔野心不大,他初衷不过是出于一种,敌人不来打我,那我就打一场进攻战试试的心态”。换言之,隆美尔也极力想摸清英军实力。他给部下传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命令:“设法与敌人发生接触!”

但另一方面,隆美尔不敢冒进,因为他手上的兵力实在有限。他总共只有1个装甲团(60辆3、4号坦克),2个机枪营,2个侦察营,3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营——几乎与他在法国指挥的兵力相等。最初,隆美尔要求意军配合,但意大利人早就被英国人打怕了,一提到反攻,意大利人就摆出一副受尽委屈的模样,并大义凛然地表示,实在是想配合友军啊,但我们的交通工具早就在撤退途中丢光了,哎,没办法啦,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你们去吧。

隆美尔看出了意大利人是在耍滑头,他命令,“就算步行军,意军也必须配合行动!”

也许,此刻的隆美尔也未曾预料,这个“试一试”的进攻,会造成两个月后那样大的成果。

连载226

反击

德军与其说是在进攻,不如说是在“侦查搜索”。德军装甲部队在前面浩浩荡荡挺进,后面,则远远地跟着两个骑自行车、甚至完全步行的意大利师。隆美尔发现,原来与英军发生接触,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战斗经历几乎微不足道——2月24日,英德两军在非洲发生了第一次交手,德军击毁了敌人两辆侦察车、两辆卡车,俘获了3个英国人,其中包括一名军官,而德军则毫发无损。

3月4日,德军沿的黎波里向东推进了足足600公里,但仍没发现英军主力。在他前面,英军就像是退潮的海水一般,沿着海岸线向西部后撤。并且,他们总是力求使自己避免与德军发生接触,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后卫战,但英军总是能及时撤出阵地,然后,逃得无影无踪。

这个意想不到的推进让隆美尔感到迷惑,这种迷惑又进而演变为他的征服美梦。3月9日,隆美尔向希特勒寄出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在非洲的战绩,并雄心勃勃地表示,他将继续向前推进,然后沿海岸线一直向东进发。“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夺回利比亚全境,第二个目标是埃及北部和苏伊士运河。”

3月19日,隆美尔乘飞机回到柏林。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做到任后的第一次述职,并且听取新的训令”。

3月20日,他见到了希特勒。当隆美尔再度提出自己的征服计划时,却受到了总参谋部的大力发对。哈尔德上将更是对隆美尔的征服计划大泼冷水,他措词坚决地告诫希特勒,不要接受这一揽子计划。他认为,由于英军牢牢地控制着地中海,再加上意大利人是如此无能,德国只能给3~4个师的军队提供补给。从长远来看,那里的局势迟早会对德国不利。哈尔德说道:“你的任务只是把目前这种僵局拖延下去,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拖上个2、3年”。他暗示隆美尔,不管意大利人有什么新奇古怪的想法,不允许把德国装甲部队投入到毫无意义的战斗中去。

但是,隆美尔坚持说他不久就可以征服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并将德国实力扩张到东非更多的地区。听了隆美尔这个不自量力的想法,哈尔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发出了不礼貌的笑声。他带着一种嘲弄的态度反问隆美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将军,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隆美尔回答说,“再给我两个装甲军,我一定会把英国人赶出非洲”。哈尔德继续冷笑道:“即使总参谋部可以派出两个装甲军,可你怎么向他们提供补给,如何养活他们呢?”

隆美尔先是动了动嘴角,然后朗声回答说:“这对我无所谓,这是你们总参谋部的事情!”

当然了,总参谋部有一个机密是不能告诉隆美尔的,那就是希特勒即将入侵俄国。于是隆美尔仅仅接到这样的命令:“守住现有防线,只能进行有限的进攻”。隆美尔后来写到:“勃劳希契元帅和哈尔德将军,都主张减少派往非洲的兵力,完全将这个战场前途付之天命,这使我感到相当沮丧”。

3月24日,满怀着失望情绪的隆美尔登上了返回北非的飞机。现在,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拒绝听从陆军统帅部的命令”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