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连载223

危局

隆美尔将军到了,可他的部队却没到。虽然墨索里尼一再吹嘘,“地中海,是咋们的海”。但实际上,全球吨位排名第5的意大利海军,愣是被小小的“皇家海军地中海分舰队”堵在港口内,一步也不敢迈出。

当然,我并不是指责意大利人有多么没用,而是想探讨一下“非洲军”的补给问题。此时,从德国发运的第5,第15装甲师已全部聚集在意大利各港口。可是呢,由于没有制海权,这两个师只能待在西西里岛上晒太阳。意大利政府声称,一直要到5月下旬之后,这两个师才能全部运抵利比亚。

5月下旬呀!我的上帝,现在不过才2月中旬。中间3个月该怎么熬呢?当隆美尔走下飞机那一刻,前来迎接的德国驻北非联络官海根格勒中尉,就忧心忡忡地与隆美尔交换了意见。他首先谈到了意大利人溃败问题,他说:

“自1月4日巴尔迪亚要塞陷落以来,意军一直都在撤退。1月22日,托布鲁克港陷落,3万名意军被俘;2月7日,班加西港(利比亚第一大港口城市)也落入了英军手中,1万多名意军投降。自12月7日以来,意军一共损失了14万名士兵(其中,被俘者高达13.8万),格拉齐亚尼元帅的意大利军团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些残兵败将,他们此刻正以全速向的黎波里撤退。英军先头部队很有可能在几天之后,攻入的黎被里城外围防线”。

隆美尔后来写到:“海根格勒中尉又大致说明了意大利军队组织情况,同时告诉我意军溃不成军的情形。意军士兵丢弃了他们的军械和弹药,不顾一切地向西逃走。在逃走过程中,秩序极为混乱,他们为了爬上已经超载的汽车,甚至互相开枪射击。在的黎波里的军人,士气已低落到了最低点。意大利军官都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去”。

这,便是隆美尔所要面临的现状。

当然了,好消息还是有的——就在隆美尔达到的黎波里前两天,“逃跑元帅”格拉齐亚尼老先生终于被墨索里尼解职了(早就应该这样做了)。接替他的是加里波尔将军,一个白发苍苍的意大利北方人。名义上,他是隆美尔上级,可实际上他根本指挥不动隆美尔。在第一次见面中,双方矛盾就暴露了出来。用隆美尔的话说,“加里波尔将军在经历大败之后,他几乎丧失了勇气”。当隆美尔谈起有必要在的黎波里东边建立一道纵深防线时,这位意大利人只是耸耸肩膀反驳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你认为英军会给我们建立一条新防线的时间吗?

隆美尔利用地图,把自己的防御计划耐心地解释给他听。隆美尔说:“后面就是大海,我们还能往哪撤退呢?当务之急是应当在德国空军支援下,把所有溃退下来的士兵全部召集起来,保卫的黎波里地区。照我的判断,假使英军发现前面已经没有阻力,一定会继续向前推进;不过,当他们感觉到又要展开另一次苦战时,可能会暂停攻势,而先行建立他们的补给线。我希望能利用这一点时间,逐渐增强我们的实力,一直到我们能够击退敌人的进攻为止!”

连载224

迷局

此乃隆美尔将军原话。照理说,他的观点入情入理,可这位意大利将军依旧不感兴趣,他冷冷道:“这可能吗?你最好亲自到那里视察一下”。

隆美尔听懂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他后来写到:“加里波尔将军觉得我刚到此地不久,并不了解这个战场实际困难”。看来,指望这群不靠谱的意大利人是不行了,一切只能靠自己。他在一份写给希特勒的报告中写道:“如果英国人不考虑伤亡,立即向的黎波里推进,我们整个局势将十分严重;假使意大利人连的黎被里城外围防线都守不住,那么这个援助是否就太迟了呢?”

这封信也许起了一点作用。2月14日,第一艘德国运兵船抵达了的黎波里港——他们包括一个侦察营和一个反坦克营。隆美尔把这些部队匆匆开上前线,并命令部下在的黎波里南面5公里远的一个小工厂内,迅速制造假坦克,以“壮大”这支部队的声势。这些假坦克全部装在德国大众牌轿车身上,从外表看来,几乎可以乱真。为了欺骗英军空中侦查,他还命令一些卡车和摩托车跟在这些假坦克后面,绕着的黎波里环形防线走来走去。而真正的坦克则在夜幕掩护下,偷偷开进沙漠中隐藏起来。据第五轻装师战斗日记记载:“从窃听到的英军电台报告说,发现大量德军中型坦克。”实际上隆美尔最清楚了,英国人所说的中型坦克不过是大众牌汽车而已。

仅仅这样做,隆美尔并不过瘾,他打算继续玩弄花招。当2月下旬,第5轻装师的一个装甲团在的黎波里港登陆时,德军举行了检阅仪式。好奇的意大利人和当地阿拉伯人很早就聚集在的黎波里议会大楼前,等待着一睹德国军队的风采。

入城情景大致是这样的:随着德国坦克在利比亚首府滚过的轰隆声,带来了一片可怕的寂静,随后,人群中传来了雷鸣般的喝彩声。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围观群众发现,德国这个装甲团数量似乎不可计数,没完没了地在大街上轰鸣。随同隆美尔检阅的意大利军官站得腿都快发麻了,这个装甲团仍没有走完。实际上,这是隆美尔做了手脚,他已巧妙地在暗中做了布置,他让那些坦克围着市中心大厦转了好几圈,目地就是让收集情报的英国间谍猜不出德军的真实实力。

好了,好了,现在把戏也做了,戏也演完了,可令隆美尔迷惑不解的是,韦维尔将军仍然没有推动他的攻势。3个月来一直都气势汹汹的英国部队,如今就像是瘫痪似的,停在了的黎波里港外面。一开始,隆美尔还以为韦维尔是在集中物资,组织补给线,可一直等到3月4日,隆美尔发现,英军不但没有进攻,反而是后撤了!隆美尔彻底懵了,韦维尔到底在搞什么飞机?

事实上,韦维尔将军并非不想进攻,而是那位可爱的“业余战略家” 温斯顿·丘吉尔首相想入非非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们马上将会看到,丘吉尔会以一次堪与希特勒在敦刻尔克突然叫停相“媲美”的表演。

这次表演如果刨根究底来说,也许过于复杂,估计几千字也叙述不完。因此,我用最简单一句概括就是:“丘吉尔想派遣一支远征军到希腊去”。

翻开丘吉尔回忆录,我们将会看到,自从英国被赶出欧洲之后,丘老先生几乎无时不刻都在梦想着“反攻大陆”。前文也曾说过,早在1940年末,丘吉尔就向希腊政府施加压力,但被希腊首相默塔克塞斯将军拒绝(见连载198)。

但历史偏偏如此巧合,1941年1月29日,年老体弱的默塔克塞斯将军突然暴病身亡。丘吉尔乐了,他一刻也不耽误,再度向希腊政府施加压力,这一次,希腊政府同意了。丘老先生一刻也不耽误,他给韦维尔将军下命令说,“停止进攻!主力部队立即登船前往希腊”。——俺们要反攻大陆咯。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