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叶公超(1904-1981),名崇智,字公超,广东番禺人,生于江西九江,民国著名诗人、学者、外交家、书画家。自幼丧父,在叔父叶恭绰的监护下长大。于1918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1920年赴美国留学,获得麻省阿姆赫斯特分校大学学士学位。后赴英国,1924年获得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离英后,再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22岁即在北京大学任教。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外文系教授、外文系主任。抗战期间因毛公鼎案被日本宪兵抓捕入狱,保释后弃教从政,曾任台湾中国民国外交部部长、驻美国全权大使等职务。其人恃才傲物,名士自矜,晚年寄情书画,怒而写竹,喜而绘兰,闲而狩猎,感而赋诗。1981年11月20日寂寥病逝于台北。

主要著作:《介绍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生活》、《英国文学中之社会原动力》、《叶公超散文集》。

关键词:

傲物、翻覆、懒散、爽直、风度、名士、逸事、情韵、情谊、才情、

教学、文艺、从政、罢黜、羁困、萧索、醒悟、离世、评叹

傲物

叶公超自称做人的座右铭是:见大人则藐之。

抗日期间,叶公超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命令在伦敦发表了《西藏事件宣言》。《宣言》发表以后,宣传部电令停止发表,叶公超复电:“业已发表。”宣传部再电:“应予更正。”叶公超再复电:“不能更正。”不久,叶公超奉命返国。陈布雷特地到机场迎接,并悄悄告知,蒋介石很生气,见面时要小心应付。

这是叶公超第一次见到蒋介石。蒋沉着脸问:“叫你更正,为何不更正?” 叶直接回答道:“此事关系国家威信,是绝对不能更正的。”蒋深感惊讶,不再追问此事。

到台湾后,叶公超出任外交部长,他最烦蒋介石的文山会海,尤其反感开会查岗签到,遇到开会经常让别人去顶替。一次,在听蒋介石的报告时,他愤愤地对同事说:“啰嗦,又浪费我半天时间,”接着用英语补了一句,“他敢拿枪枪毙我?!”

又一次,在听蒋介石的报告时,叶公超无所顾忌地在下面跟同事发牢骚:“两个小时可以办许多事情,却一定要让我来浪费。”

1955年,记者乐恕人采访叶公超时,叶说:“我是做的中华民国的外交部长,不是做的哪一个人的外交部长。我执行政府的外交政策,在运用和决断上,我有我的自由,某某也干涉不了我。”“某某”指的是蒋介石。后来,乐恕人问他这句话可否引用时,叶公超无所谓地回答:“你引用好了,我不在乎。”

1961年,蒋介石免黜了叶公超的驻美大使一职,据传,蒋介石后来召见叶公超时,叶对蒋顶嘴道:“别的你懂,外交你比不上我懂!”

1950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拟建“革命实践研究院”,陈诚任主任。叶公超对这个研究院颇有微词。一次在饭桌上,叶当着陈诚的面直言:“研究院是做官的终南捷径,受过训的人除了多了一件护身符外,看不出什么效果。”一句话把陈诚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1961年,时任台湾副总统的陈诚访美,与肯尼迪总统会谈,叶公超临时充当翻译。在会谈中,肯尼迪喜欢以其一知半解的中国语言或笑话开腔,而陈诚则喜欢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话,又加上一口青田土话,有时听得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翻译,翻译出来后,肯尼迪也听得云山雾罩,气氛十分尴尬。后来,叶公超索性不拘泥于陈诚的原话,只根据其要点进行翻译,才扭转了会谈的气氛。会后,叶将自己不按句翻译之事,当做笑谈,告诉了部下。

某立委在质询会上指责叶公超用人不当,质问叶:“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外交官?”叶平日厌烦此人,知道他有羊癫疯,便回答道:“只要大学毕业,五官端正,不患羊癫疯的都可以当。”说完鞠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躬。

任驻美大使时,叶公超对朋友说:“见了艾森豪威尔,心理上把他看成是大兵,与肯尼迪晤谈时,心想他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有钱的小开而已。”

叶公超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有次报业酒会上某公问叶:“在今日记者群中,你看哪一个是最出色的?”叶思索一会儿,说道:“以后我若有一天不做官,我倒想做新闻记者。”

一次,黄朝琴(台湾第一银行董事长)请蔡孟坚、孙科、魏道明(外交部部长)在饭店一道吃日本餐,吃至中途,叶公超披着雨衣,偕同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慢步走到他们餐桌前。他两眼不睬孙、黄、魏三人,仅用眼镜瞟着蔡说:“孟坚!你也是被歧视人物,为何还是吃得开?”黄朝琴忙起立,请他一同用餐,叶毫不理睬,径直带着女士进入自助餐厅。

卞之琳回忆,叶公超当年在暨大与校长郑洪年一言不合,立刻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很多人都认为叶公超“一辈子吃亏就吃在脾气上”。叶公超自我总结道:“我一辈子脾气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6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民国文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第6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