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后来有女子问张恨水择夫的标准,他说:“夫要说话诚实,作事有秩序,且知卫生。身体强壮,而不肥胖。无论学文学,学科学、要喜欢文艺,有美的意味。无不良之嗜好,无虚浮之习气,所入虽不必太丰,然家庭及子女教育之费,必能努力罗致(但有不得已,亦可原谅)。合乎以上几个条件,女子似乎可以嫁了。大腹便便的至于官僚政客,满口新名词的大代表,身洒香水,脸擦雪花膏的荷花大少,这种人,未必不可取,但是以言终身的良伴,那就差得远了。”

张恨水爱听京戏,“民国三大贤”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联袂演出时,张恨水把他全部家当——仅有的1元钱,买了戏票,去听梅、杨、余的戏,这件“倾囊豪举”,是他引为平生得意之事,到了晚年,还笑呵呵常常提起。

然而1958年,梅兰芳先生率团在京演出,那时买一张梅兰芳的戏票,是难上加难,张恨水的儿子张伍好不容易托人买到了戏票,兴冲冲回家,让他去看,但出乎意料的是,张恨水却说他不想去,让家里人去吧;儿子告诉他,这戏票是千难万难,特意买给他的。张恨水的回答是:“梅兰芳已经是60多岁的老头子,再演小姑娘恐怕是不适宜的了,我要留一个美好的梅兰芳在脑子里,所以就不要看了。”

张恨水与成舍我有过交往。他初到北京时,薪水微薄,举目无亲,工作之余,就在会馆里闷头读书,他那时正攻读《词学大全》,兴之所至,也会照谱填一阕,填过就丢,自己也不保留。一天,他正在填一阕《念奴娇》,同乡方竟舟先生来访,随手把这阕词拿走了,他也不在意,过后就忘了。不料事隔三四天,那位方先生来了,进门就说,那阕《念奴娇》被一位朋友看到了,他读了“十年湖海,问归囊,除是一肩风月……”之句,大为倾倒,读其词,而心仪其人,非常想见张恨水,这位朋友就是成舍我。成舍我也喜爱诗词,做学生时总爱摇头晃脑琢章雕句,所以得了“摇头先生”雅号。他和张恨水一见如故,所好相投,唱和联句,往往通宵达旦。两人从此合作多年,被人赞为珠联璧合的搭档。

1931年,张恨水以自己的稿费出资,创办了“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他被推举为校长,兼教中国古典文学和小说创作,但不过问具体校务,日常工作由其弟主持。他请来齐白石、于非、王梦白、李苦禅等先生。其中齐白石、王梦白素不来往,由于张恨水的友谊和情面,使得这两位美术大师在一校共事,成为当时美术界一段佳话。张恨水还请来刘半农担任校董。由于张恨水的声明,报名的学生很踊跃,全校有200多学生。学校前后虽只办了4年的时间,但培养出了不少学生,包括张仃、蓝马、凌子风、张启仁等。

张恨水创办美术学校时,自己也趁机学起了山水画,曾有朋友说他的散文比小说好,诗又比散文好,可他自己却说:“都不好,我的画好”。

20世纪50年代,**请人给自己提意见。在中华全国新闻界协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吴冷西点名要张恨水发言,张站起来,马上说:“我没有意见,我没有意见。”

1966年“文丨革丨”爆发,红卫兵也曾闯进张恨水。张恨水从书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红卫兵,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红卫兵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后来并没有人来抄家。

张恨水事母至孝,他把母亲的照片挂在客厅正中墙上,每年的除夕,他都要让儿子在院子里燃放鞭炮,点上了蜡烛,毕恭毕敬,虔诚无比地向母亲像跪拜,年年的三十晚上,都要“接祖宗回家过年”。他不让孩子跪拜,他说:“这不是迷信,我是在做我心之所安的事,这样,可以让我的思念,得到一些慰藉。”1967年的除夕,张恨水的心情很是不好,身体益发虚弱,行动很不方便,但他仍然没有忘记“接祖宗回家过年”,他让女儿蓉蓉用白萝卜切成两个蜡烛台,点上红蜡,又儿子、儿媳搀扶着,抖抖颤颤地向母亲像跪拜。

性情(一)

当时,高官政要纷纷以结交张恨水为荣。蒋介石、宋美龄前往看望,张恨水客气接待,却让佣人送其出门;张学良派副官赴京,邀张做文化顾问,挂个虚职,月薪100大洋,张恨水却以“君子不党”婉拒。这个带着皖南口音的“乡下人”,一生未入任何党派,也不任公职,奉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人生守则,姿态低到极致。他曾自言道:“写字就是营生罢了,如同摆摊之类的小本生意,平淡如斯,实在如斯。”

张恨水引以为荣的,是“自家在北平的大宅子,是用稿费换来的”,“全家三十多口人,靠一只笔,日子倒过得不错”。宅院里有他亲手种的枣树,槐树,樱桃树,桑树,丁香,“隔着大玻璃,观赏着院子里的雪和月,真够人玩味”。

张恨水说:“我是个推磨的驴子,每日总得工作。除了生病或旅行,我没有工作,就比不吃饭都难受。我是个贱命,我不欢迎假期,我也不需要长时间的休息。”

有人非议其小说尽是“风花雪月,鸳鸯蝴蝶”,他从不辩驳。有友人当面问起,他只是温和地反问:“鸳鸯与蝴蝶……和人的关系、感情都处得不坏,几曾见过人要扑杀鸳鸯蝴蝶?又听说过鸳鸯蝴蝶伤害了人?”

《啼笑因缘》的受欢迎也给张恨水带了一些麻烦,那就是要回大量的读者来信。张恨水给读者回信,不管多忙,都是他亲自用毛笔书写,这是他对读者的尊重。不过那阵子读者来信太多了,他无法一一回信,只好在报上来个总答复。

张恨水的儿子张伍回忆,他同学的母亲曾对他说,她读《啼笑因缘》的时候,正在北平女师大念书,同学们都想知道张恨水是什么样子,于是联名写信给张恨水,希望能得到他的相片。这位同学的母亲笑道:“没想到你父亲在信中说:你们喜欢看我的书,我感到荣幸,但是你们看了我的照片后,就会不喜欢我的书了,所以还是不登我的照片为好。”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1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民国文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第1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