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张恨水本不想这么早结婚,他一门心思要干大事业,但是他不忍拒绝母亲,也只能同意。转眼到了腊月初八。张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迎亲队伍吹吹拍拍,热闹非凡。张恨水像木偶一样穿上了新衣,戴上了瓜皮帽,对着祖宗的画像,对着高堂,对着新媳妇,施了九叩大礼,此时他还不知道姑娘的模样。

在众人的簇拥下,张恨水与新娘拜堂成亲,牵入洞房。谁知,秤杆子挑开红头盖,新娘不好意思的一笑之中,张恨水却呆若木鸡,眼前的新娘翘嘴唇,踏鼻梁,眉目平平,村姑肤色,不显山水。他再定睛一看,身材矮胖。这哪里是身材窈窕?顿时,张恨水的心头大有蒙骗成婚的屈辱之感。这时候的张恨水已经读了不少中外小说,浓词艳章才子佳人使他产生过很多向往,可眼前的新娘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他心里不由得一阵抽搐。他不由自主地走出了洞房,默默无语地走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后山天明寨,一个人号哭起来。

家人送鸳鸯蛋时,才发现只有新娘一人独坐,而不见了新郎,方知张恨水逃了。顿时,张府一片混乱,族人打着松明火把,四处寻找。找到下半夜,方在后山找到了张恨水,将其挟持而归。

戴氏流着泪劝说张恨水,张恨水只能顺从母亲,认命了。婚后,徐大毛更名徐文淑。戴氏与徐文淑相处,觉得徐文淑长的不漂亮,但是人心地善良,于是劝说张恨水与文淑圆了房。徐文淑曾产下一女,但不幸夭折了。

张恨水与徐文淑的同丨居丨生活仅仅维持了五六个月,他便出外谋事。1926年,徐氏随全家迁居北平。这个时候张恨水已经娶了胡秋霞,并有了一个女儿。徐文淑没有怨言,和胡秋霞相处的极好。

张恨水的母亲心疼儿媳,总希望徐文淑能有个孩子,能老来有依靠,于是劝说儿子到徐文淑房子。1927年,徐氏又生下一子,不幸夭折。从此,徐文淑产生了苦命的心理,基本过着单身生活。1928年,胡秋霞为张恨水生下儿子张晓水,下地不哭,是徐文淑抱在怀里救活的。从此,视张晓水如同己出,而张恨水的孩子们叫徐氏“大妈”。

徐文淑在北京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快乐的十年。抗战时,张恨水与周南去了重庆,将徐与胡秋霞安顿在安徽老家。1946年,徐文淑曾居安庆,张恨水每月给她汇寄50元生活费。徐常对人说:“我嫁了个摇钱树呢。”

解放前夕,徐文淑因为有小块田地,被划成地主。她只能离开潜山县,在安庆市里的一座小楼中生活,深居简出。1955年,张恨水曾去看望她。

徐氏晚年开始信佛,研读佛经。每逢初一、十五,就到安庆迎江寺叩头烧香。1958年10月的一天,徐氏上街去给张晓水寄信时,跌倒在地。路人过来搀她,她指指腰兜。人们从兜里掏出一封未发出的信,即按寄信人地址找到她家,送往医院,患了中风,不久便与世长辞了。临终前,她示意亲属说,楼上木箱中有两枚金戒指,分别送给胡秋霞和周南,以作纪念。

张恨水在京闻讯,因当时周南在病中,无法分身,便拿出700元,派长子张晓水千里奔丧。张小水日夜兼程赶回安庆,办好了“大妈”的后事。

1989年,张家后人为徐氏立碑,碑上刻有“张母徐老孺人文淑之墓”,后人处落款是“男晓水”。

张恨水对他与徐氏的包办的婚姻不满意。来到北京后,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时他30岁,一个外乡人客居北京,举目无亲,没有经济实力,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在似有若无的爱情中遇到过挫折,内心非常的苦闷,惟有一盏孤灯陪伴他写诗填词。

一次,张恨水到“贫民习艺所”(一个救济院性质的慈善机构)去采访,那里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女孩子大了,院方负责介绍婆家,对男人还要上上下下审查一番。院方把女孩们的照片挂在办公室里,在许多照片里,张恨水选中了一个女孩,交了一笔押金,交了照片,等着院方的通知。当时看上这个女孩的还有一个胖胖的商人,拿着两张照片,这个女孩选择了张恨水。

女孩的身世很苦,她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江边小镇,父亲是一个靠挑水过活的穷人,四五岁的时候被骗子拐走,卖到了上海一个姓杨的人家当丫头,杨家后来全家搬到了北京,女孩也就跟到了北京,一次她不堪忍受毒打从杨家逃了出来,在巡警的指点下来到贫民习艺所……

张恨水从贫民习艺所接出女孩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她起名字为胡秋霞。秋霞出自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张恨水先将胡秋霞寄养在一对老夫妇家中,两人培养出感情后,才办了婚礼。

胡秋霞对张恨水悉心照料,使得张恨水可以安心工作。而张恨水也手把手地教胡秋霞读书识字。到《春明外史》连载时,胡秋霞已经可以看小说了。张恨水这一时期的小说,胡秋霞就是最早的读者。

张恨水与胡秋霞结合后,他的创作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而随后,张恨水将老家的一大家子人接到北京,胡秋霞对婆母悉心照料,与徐文淑及张恨水的弟妹相处融洽,赢得了一大家人的好感。

1924年,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开始连载,而红极文坛,名躁京都,她们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使小家庭更有了温暖。而那姓杨的人家,又想方设法来慕名攀亲。又是认胡秋霞做养女,说这样可以提高她的出身门第,不辱没大作家张恨水;又是带着金银首饰,给他俩新生的女儿;又是接胡秋霞回家,说是回娘家走走亲戚。

后来,张恨水根据胡秋霞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鹜》。小说出版后,立即被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看中,于1931年又拍成了电影,由著名影后胡蝶主演。有关杨家人认胡秋霞做女儿的情节,张恨水又将其写进了另一部小说《金粉世家》,如第九十八回“院宇见榛芜大家中落,主翁成骨肉小婢高攀。”

但是,胡秋霞毕竟只是粗通文墨,她与张恨水之间还是有差距。他们之间缺少张恨水向往的那种才子佳人式的浪漫。

1928年,张恨水遇到了一位留学归来的才女,二人互生爱慕。才女提出,如果张恨水想和她结婚,必须先和胡秋霞、徐文淑离婚。张恨水觉得一旦离婚,胡、徐将失去生活的依靠,于是他毅然挥剑斩情丝。

但是,接下来,周南出现了。胡秋霞像所有的女人一样,她愤怒,她闹过,想过离婚,撕碎了所有以前的照片。据说有一天胡秋霞她就趁张恨水不在家的时候,闹上了周南家的门,把玻璃都砸掉了。但是,在婆母和家人的劝说下,为了三个幼小的儿女,她最终还是妥协了。于是她常常借酒浇愁。

夫妻失和,对孩子疏于照顾是必然的。1932年,佣人带孩子们上街玩耍,不幸染上了猩红热,不到两个月,胡秋霞的女儿大宝和康儿先后去世。当时张恨水在写《金粉世家》,他将悲痛写在了书的序言中。

胡秋霞对钱看的很淡,张恨水给她的私房钱她从不会自己享受,张恨水在办《南京人报》的时候,她居然能够拿出首饰和现金2000元大洋帮助张购买印刷设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1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民国文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第1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