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907的6月,春柳社开始了称为“春柳社演艺大会”的第二次公演,演出的《黑奴吁天录》又一次造成了轰动。《黑奴吁天录》根据《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内容描写美国黑人在白人统治下所过的非人生活。剧本由曾孝谷根据林纾、魏易翻译的小说改编,李叔同负责舞台美术设计。日本新派剧演员藤泽浅二郎先生亲临排练场指导。李叔同在该剧中饰演爱米丽夫人及破醉汉两个角色。这场演出再一次在东京演剧界引起巨大反响,曾得到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园的好评。在伊原青青园写的20多页的剧评中,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民族将来的无限前途。(见日本明治四十年(1907)《早稻田文学》七月号《清国人之学生剧》)。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戏剧博物馆里,至今仍珍藏着这次演出的证明书《开丁未演艺大会的趣意》。

据欧阳予倩回忆,李叔同演戏并不是为了好玩,他的态度十分认真:“他往往在画里找材料,很注重动作的姿势。他有好些头套和衣服,一个人在房里打扮起来照镜子,自己当模特儿供自己研究。得了结果,就根据着这结果,设法到台上去演。”他还特别喜欢扮演女角,在《茶花女遗事》中饰演茶花女,被日本戏剧界权威松居松翁赞为“优美婉丽”。他还在《黑奴吁天录》中饰演了爱美柳夫人。为了演剧,他还很舍得花本钱,光是女式西装,就置办了许多套,以备不时之需。

春柳社的第三次演出是1907年冬天(一说1908年春天),地点是日本常磬馆,剧目是两个独幕剧,一个是李叔同主演的《天生相怜》,饰演的还是“旦角”,另一个是《画家与其妹》。李叔同对话剧十分投入,为了春柳社,他花掉了父亲遗产中的大部分款额。然而才气洋溢的他终于在演出《天生相怜》时扫了兴,有人评论他的扮相不好,春柳社里又有人与他意见不一致,他演戏的兴致便渐渐淡下去。

书法

李叔同少年时师从天津唐静岩,着力于习写秦汉三国时代的小篆碑刻和汉隶石刻墨迹,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等碑反复临习。他认为篆字是隶书、行书及楷书的基础,只有先学好了篆字才能知道中国文字一笔一划的来历。他主张的练字方法是:每天至少要写五百字,由篆而隶,再学隶入楷,楷成学草。李书同临摹的功夫非常深厚,达到了学什么象什么,结构、神态、章法、气韵无不神似的境地。他早期的作品多“凝重厚实,舒展劲健,笔意开张,多方折、侧锋、翻转。”

李叔同习字虽重临摹,但并不因袭模为了博采众长,综合融会,“他请唐静岩遍书各体,以作李叔同学习书法始于少年,初学篆书,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再写隶书,后入楷、行、草诸体,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认真临写,形成他劲健厚重的书风。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李叔同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

李叔同皈依佛门后,彻底放下尘缘,超然物外,几乎搁置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佛教家的弘一法师。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大师割舍(以书法表佛法),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

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弘一在致许晦庐的一封信中曾说:“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修身重于修艺,修艺赖于修身,弘一在其一生中,将人生、艺术、禅修,有机自然地统一起来,他的书法在心灵升华的同时亦得到了升华。

叶圣陶在谈弘一晚年书法时说:“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实在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这段话道出了弘一书法所臻至的审美境界。

马一浮在《华严集联三百跋》中说“今观大师书,精严净妙,乃似宣律师文字。盖大师深究律学,于南山、灵芝撰述,皆有阐明。内熏之力自然流露,非具眼者,未足以知之也。”“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

李叔同的弟子刘质平说:“先师的书法是一生艺术作品中最宝贵的结晶,达到返璞归真、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不可及处,乃在笔笔气舒,笔笔锋藏,笔笔神敛。写这种字必须要心神不乱有高度镇静的功夫,然后运之于腕,贯之于笔,传之于纸,才能有敛神藏锋的气韵。”

李叔同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他的书法被世人视为珍宝,在辗转相求大师墨宝的众人当中,不乏文化与艺术界的俊杰,其中有鲁迅、郭沫若、徐悲鸿。他的弟子刘质平更是将大师的书法视作生命,一纸一字都倍加护爱。抗战时为护大师墨宝,刘质平曾解开衣服用自己的身体伏在箱子上以避风雨,为此病的奄奄一息,以生命为代价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

李叔同的茶花女造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1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民国文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第1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