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病疾

1908年,郭沫若在乐山读书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袭击了他,肠伤寒让他持续高烧达一个月,损坏了他的听神经,造成双耳重听。双耳的残疾也直接导致他在日本中止学医,他甚至想自杀。后来郭沫若之所以走上了文学的道路,耳朵残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反而强化了其他感官功能,激发“超验”的想像力类似的例子

郭沫若在日本学医时,耳聋严重影响了他的听课和临床实习,急得他无法忍耐,一连三个月没下楼。可是,耳聋却促使他大长学问。因为失聪,他就努力发挥视力和思考力的作用,潜心钻研文学和史学,使得他在这两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对此,他深有体会地说:“我得出一条经验,就是生理有缺陷照样可以取得成就。只要自己不灰心,努力学习,尽量用一切方法补救自己的缺陷。”

1946年,在重庆社会大学开学典礼上,他风趣地对有残疾的学员们讲道:“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些缺陷而悲观。请看,你们的聋子大哥在这里!”

郭沫若喜用静坐养生。1914年6月,他在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读书时,由于用脑过度,经常神经衰弱和健忘,心中十分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家旧书店里买到一本《王阳明文集》,发现有“坐忘之说”,他想到静坐可能对调节神经有帮助,于是又买了本《冈式静坐法》,开始练习静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睡眠时间延长了,噩梦减少了,而记忆力大大增强了。他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曾说:“我的精神在贫困中也还静定,这和我练静坐有一定关系。”

才情

郭沫若自幼聪颖好学,从童年起便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了他对诗歌的兴趣。中学时代,除更广泛地涉猎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外,他还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文章和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受古典文学熏陶又受新学的影响,初步接受了现代民主思想和外国文学的影响。

1913年末,郭沫若至朝鲜,次年正月到达日本东京,勤奋学习日语和补习自然科学课业。1914年6月,郭沫若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张资平同学)。1915年秋,他升入福岗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在日期间,郭沫若在文学上受泰戈尔(印度)、惠特曼(美国)的影响,同时受到泛神论的影响。

1921年7月,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浪漫主义团体。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歌集,也是中国新诗发韧时期最重要的一部诗集。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说:五四时期的青年“心里只塞满了叫不出的苦,喊不尽的哀。他们的心也快塞破了。忽地一个人用海涛的音调,雷霆的声响替他们全盘唱出来了,至这个人便是郭沫若。”

1941年11月,为庆祝郭沫若五十诞辰暨创作生活25周年,重庆、延安、桂林、香港、星岛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在桂林,新中国剧社演出了由杜宜根据郭沫若事迹编写的话剧《英雄的插曲》。演出开始时的大合唱。即为田汉作词的《南国之什》。在纪念会上,田汉满怀深情地朗诵出自肺腑的心声:“没有你,锦江会失去她的旖旎,没有你,历史宝库会不能及时而开,没有你,诗歌之国将成为大戈壁!没有你,中国与平等待我的国家将失去紧密联系。这该是多么值得骄傲啊,中国有着你,这该是多么当然的事啊,中国纪念你半世纪的功绩!”

1941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文思如涌泉,创作了6部大型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这批风格独具的历史剧作的出现,标志着郭沫若继“五四”《女神》以来,创作上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当《屈原》演出成功的消息传到桂林,田汉欣喜若狂,作《欣闻〈屈原〉演出成功》以示祝贺。他赞美郭沫若的才情:“江人麦门才若尽,又倾山海出东方。”

1941年,郭沫若的话剧作品《棠棣之花》在重庆上演,主要演员包括江村、舒绣文、张瑞芳等明星。根据剧情,第五幕需要一位演员扮演死尸躺在舞台上。为了正式演出时能在舞台上亲自观察演出效果,郭沫若自告奋勇出演这一角色。演出中,整整半个多小时,他神情庄重,态度严肃,直挺挺地躺在台上一动也不动。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观众阵阵掌声。郭沫若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演职人员的敬佩。

郭沫若在1942年的1月2日至11日,仅用10天时间,创作了气魄宏伟的五幕历史剧《屈原》。剧本完稿后,在国民党办的《中央日报》上连载发表。金山、白杨、张瑞芳等艺人日夜排练。4月2日,《新华日报》头版刊出别具一格的“空前”广告:“屈原明日在国泰公演:中华剧艺社空前贡献,郭沫若先生空前杰作,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音乐与戏剧空前试验。”4月3日,重庆的“国泰”大戏院如临暴风骤雨,台上台下热血沸腾。连续公映了17天,产生了少有的轰动效应。演出期间,场场爆满,观众如潮水般涌入剧院,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局面。重庆各新闻媒体称“上座之佳,空前未有”,“堪称绝唱”。

郭沫若的《屈原》在柴家巷国泰影剧院开演,台上台下群情激昂,彼此交融成一片沸腾的海洋。第二天,重庆各报都作了报道,公认“此剧集剧坛之精英”,“上座之佳,空前未有”,“堪称绝唱”。不少人半夜抱来被子睡在剧场门口,等候第二天售票,更有人专程从成都、贵阳赶来看戏。整个山城沸腾了,无论在教室内,在马路上,抑或在轮渡口、车站旁,时常可以听到“爆炸了吧!……”的怒吼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1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民国文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第1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