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946年4月16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寅恪遗传甚厚,读书甚细心,工力甚精,为我国史学界一大重镇,今两目都废,真是学术界一大损失。”

季羡林说:“寅恪先生为一代史学大师。这一点恐怕是天下之公言,绝非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私言。”

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青年学人,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

吴宓说:“始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今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为吾师。”

1967年,周总理在一次接见广州学生造反组织头目会上谈到“古为今用”时说:“你们可以请教中山大学陈寅恪先生……”

俞大维说:陈寅恪平生的志愿是写成一部《中国通史》,及《中国历史的教训》,在史中求史识,“因他晚年环境的遭遇,与双目失明,他的大作Magnum Opus未能完成,此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

劳幹说:“二十年来的历史研究,国内几个好的大学及研究机关,虽然都有他们的贡献,但孟真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确能做到中心地位。尤其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有关历史部分在陈寅恪先生以历史学先进、谨严而渊博的方法领导之下,影响尤深。”

海水君请看,谈你的文章“我的哲学史观------世界是必然的”:

昨天就看了一遍,但当时匆忙,今天又看了一遍。我六岁前就常想这些哲学问题的,呵呵,这个不是夸张(当然,水平肯定是小儿科)。

那时我常被关在家里一整天(没人看,怕出事),无所事事,所以会想一些古怪的问题,比如我自己是否真的存在,我吃下的苹果它是否真实存在过,到底有没有鬼,清醒和梦幻哪个更真实,是否有个人人象我们看蚂蚁一样他在看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意念是否可以影响物体运动,纸牌里是否有某种蹊跷,我们每天的生活是不是被某种庞大的力量事先设计安排好了,等等,因为脑子里老装着这些古怪的想法,我小时侯会被家里人认为有些呆,家里人让我把碗送到厨房而我把他们送到了卫生间,而吃饭的时候想问题走神老把碗摔在了地上,呵呵,不过到初中以后变的世俗,我不是很想这些问题了。难得海水兄又钩起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辩。

我觉得谈论这些问题。一个自然科学背景出身的人谈的会更好些,比如形胜兄和东方兄他们,因为他们对宇宙万物思考和了解的会多些,但既然君让我谈我就胡扯几句吧。我知道量子力学说人与人的相遇都是偶然到几近到不可能的,但你的分析却又是世界是绝对必然的,我想也许这两种理论都是完全有解释力的,他们看似矛盾,却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多面性。

我看了本书叫上帝的残屑,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玩的观点,这个观点我很喜欢。他觉得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上帝对自身感到很矛盾了,他要作个实验来解决于是把自己爆炸成了残屑,万事万物都是他的残屑,他要保证世界最终汇集还原他自己,所以他通过控制几率(引力就是一种对几率的控制)来保证自己的还原。人类在漫漫实践中感觉到了规律和必然性都是上帝对几率控制的意志表现。他也和你一样,认为世界发生的事情完全是必然的。

那么量子力学所说的不对吗,我想也不是,它着重揭示了世界的另一面,即世界的偶然性。上帝控制的是几率,上帝能保证人类跳不出地球,孙悟空翻不出如来的手掌心,银币朝上的几率是百分之五十,但他不控制每一次人类跳的具体高度,孙行者筋斗翻的多少以及银币每次是否朝上,他是不管的。所以这时候偶然性就鲜活的起作用了。当然你会说,其实每次银币投掷朝上还是也是朝下也是必然的,用一台超级计算机通过测算力度、角度、方向、及地面的情况、空气的影响等就可以测算出来,OK,你说的完全正确,但又不正确,因为这时候必然性的决定者已经不再是上帝,而是我们的手了,必然性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了。当主体出生变化时,我们就得重新探讨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了,对不对?扔出银币这一刹那,对上帝来说结果是偶然的,对我们的手来说反而是必然的。其他事情也一样,对不同的主体,既可能是必然的,也可能是偶然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呱呱哭啼,生活了几十年,对这个世界爱过,恨过,宽容过,执拗过,理想过,失落过,经历了一种完整的思想和感情链条后,我们大抵都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必然性,但同时又充满了偶然性,这两种人生体验都是我们对世界真实性的主观反映。这其实并不矛盾,不需要一种认识消灭一种认识,一种客观消灭另一种客观,必然性中必然有偶然性,偶然性中也必然有必然性,在不同的主体,偶然性和必然性会相互转变,一个事情的发生也会同时呈现必然性和偶然性。

静下来想想,这个世界如果丧失了必然性或者没有了偶然性,那么这个世界是多么不美好。丧失了必然性,人类就丧失了任何预期,沦入完全的茫然无措,最终虚空;而没有了偶然性,人类就没有了任何追求,险入十足的单调乏味,最终虚无。

所以我觉得,无论从科学分析,从意义探索,从美学出发,人类生活都充满并且应该充满必然性和偶然性。用东方君的话做结尾:我们作为个人,应该摆脱貌似必然的宿命,去追求本质自由的圆满。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民国文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18民国那些大文人第1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