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武则天即位后,自称圣神皇帝。武则天14岁就入宫给太宗当才人,太宗死后,她被送到感业寺做了比丘尼。后来被高宗看中,再次入宫,直到称帝。或许,在武则天看来,能够东山再起,都是佛的庇护。公元704年,82岁的武则天再次迎奉佛指骨舍利供奉。可是,第二年,武则天就死了。

唐中宗复位后,公元708年,他割下自己以及皇后、子弟等7人的头发“下发入塔”,供养舍利。要知道,自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稍有损伤”,下发供养就是以身供养。其后,除了唐玄宗李隆基对道教情有独钟,“满30年未启塔迎奉”外,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在一百多年间,又4次迎奉佛指骨舍利。咸通十五年,唐僖宗李儇送佛指骨舍利回法门寺地宫。佛指骨舍利由此密藏于地下1113年。

多年以前,陈景富在撰写《法门寺史略》时,曾梳理过典籍中记载的唐贞观以后法门寺佛舍利的种种描述。他发现,在贞观五年以前,法门寺佛舍利的描述状况是笼统且不明确的:最初,人们见到只是一块“方骨”,“或见如玉,光白映彻”。而显庆时已变成“形状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渐,内外光净……”而且逐渐出现了“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佛指骨一节”等确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样。这种记载上的突变,是否意味着舍利是并不相同的两枚呢?陈景富不敢断言,但他认为:“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法门寺佛真身指骨舍利的首次出现,是在唐高宗显庆五年那次迎奉活动的记载中。”这就有意思了——隋文帝时各地“供养佛舍利”、唐朝皇帝“迎奉佛指骨舍利”,这偏偏就多出来的“指骨”,怎么就突然出现在法门寺的呢?

陈景富发现,第一次明确记载了佛指骨舍利的不是别人,正是玄奘。在玄奘记载之前,所谓佛舍利的描述,有顶骨、指甲、牙齿、头发、肉身舍利等等,却没有出现过“佛指骨舍利”字样。而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卷第八“摩揭陀国上菩提树垣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中这样记载:“菩提树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有如来舍利。其骨舍利大如手指节,光润鲜白,皎彻中外。”这里的“摩诃菩提僧伽蓝”就是大菩提寺,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地方。陈景富认为,在这样一个地位崇高的寺院里,供奉佛指骨舍利,理所当然。不过,玄奘本人对目睹佛指骨舍利的记载有点过于简单了。

陈景富在玄奘法师的弟子慧立所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及玄奘同时代的高僧道宣律师所著《续高僧传玄奘本传》中,找到了更为丰富生动的描述。话说玄奘到了西天印度,某年十二月三十日,也就是中国的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大菩提寺出示“状人指节”的佛指骨舍利,供人观瞻礼拜,一时间“天雨香花,大放瑞光”。“奘初到此,不觉闷绝,良久苏醒。”玄奘亲眼目睹了佛指骨舍利,居然激动得晕倒了。过了一会醒来,“恨居边鄙,生在末世,不见真容,倍复闷绝。”他恨自己不能跟佛祖生于同一个时代,于是又晕过去了。当晚,玄奘研习经文,“忽失灯明”,但户外“通明晃朗”,出门一看,只见佛塔上“飞焰光辉”,接着又闻到满院“异香芬氤”,“乃见有僧手擎舍利,大如人指,在树基上遍示大众,所放光明,照烛天地”。在中国佛教经典文献中,有关佛指骨舍利记载的最原始资料只有这么三条,而玄奘记载的最早,慧立和道宣的次之。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5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519章

书籍
上一章
519/519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