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了佛教。他的遗体火化后结成舍利。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阿育王时代,佛教传向中亚、西亚,并于公元前1世纪末进入中国。在佛教传播过程中,佛舍利被分散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一节佛指舍利就安葬在法门寺。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进行大规模扩建,并开创了供奉法门寺佛骨的先河。

唐王朝继承隋代供养佛舍利的做法,并形成“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因为皇帝们相信定期迎送供养佛骨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富庶、康泰和和平(历史上的确出现了盛唐)。自太宗皇帝开启地宫供养佛骨后,在唐代的二百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8位皇帝6次将佛骨迎进皇宫供养。唐帝迎送佛骨成为唐代宗教生活的重大盛典。

唐代的法门寺,被诸帝视为皇家奉佛的总道场,备受尊崇。朝廷不惜巨资,几经扩建,终成瑰琳宫二十四院之宏工巨制,是为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宗派最多、僧人最众的皇家寺院。法门寺的住持则由皇帝亲自任命。寺内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成为唐代丛林梵刹之典范。如同唐代社会对各种文化所体现出的包容精神一样,唐代法门寺的佛教亦表现出各宗各派、共存共荣的兼容态度,这是其最值得称述的特点之一。

唐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唐王朝在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用曼荼罗(结坛)之形式,按照佛教仪轨,以地宫中室为中心,四枚舍利为主体,构塑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以此实现“八荒来服,四海无波”的护国佑民理想。这是中国佛教密宗的最高结集,体现出印度佛教中国化后,融合儒家大同世界观念而再度升华的理想境界。

法门寺灵异现象

一、五彩云气兆祥瑞:南北朝时,法门尚未建寺,还仅是一座圣冢时,其处常涌现瑞气,有时五颜六色的圣光从地下涌出,周流一方,磅礴数里,甚至于通宵更雄,达曙不散,经勘验方知这原是阿育王供养佛舍利之地。

中宗无缘开塔迎佛骨:唐中宗皇帝曾想开塔迎佛骨,但每欲临行,总是黄尘敝日,狂风大作,每每作罢,大约不到30年一开的年份。

二、应瑞改名法门寺:唐文宗时,塔上祥云缭绕,瑞光流溢,人们以为是瑞兆,一时改法门寺为法云寺。

洪水独不淹浴室镌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扶风一带暴雨成灾,洪水涛天,毁稼穑、中农舍,而法门寺浴室的各处镌器却安然无恙,点滴未沾。

三、佛舍利佛诞日重现:1987年法门寺发掘夜以继日,直到四月底全部硬件文物运至扶风县博物馆,并开始了清理保护工作。清理檀香函内四天王函时,大家一致耐心清理,一层又一层,直到次日(四月初八佛诞日)凌晨一时方打开最后一层包裹千年的包袱结,亮出了金塔。取掉金塔,晶莹如玉的舍利映现在人们面前,大家欣喜万分,这时天下甘霖,一如释迦牟尼佛出生时的天气。佛教徒说这是佛祖显灵。

四、静一监院琉璃身:一九九零年三月十九日香港大屿山宝莲寺圣一法师率团到法门寺瞻礼舍利虔诚礼拜。在佛龛前由监院静一法师主持举行庄严的祈祷法事,该寺方丈澄观法师(正)头顶有光,又忽然两道金光闪现,摄影师立即抢拍,冲出胶卷一看,“人”字形红光将两位法师与其他人隔开,而且两位法师静一和圣一(背向)法师身体皆成透明,身后地面的砖纹清晰可见,上空腾起黄、白、红、霞等光线,大众顶礼赞叹。佛教界认为两位法师修行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已入佛门,身体往往是透明状,是为琉璃体。

五、佛光灵验:1994年9月29日,法门寺内10万僧众诵佛之声震天动地,在 “法门寺佛骨赴泰供奉澄观和尚升座大雄宝殿开光庆典仪式”即将举行前夕。各地各单位在锣鼓唢呐的欢送下,一批又一批地抬着牌匾、镜框、澄观大和尚的半身像等纷入大雄殿。这时突然天现瑞光,在法门寺真身宝塔和博物馆珍宝阁之间的天空上突然出现两层五色光环,有人喊“佛光显灵”,这时诵经声、锣鼓唢呐声混作一起,一浪高过一浪。

无独有偶,1988年11月9日法门寺博物馆对外正式开放,法门寺举行盛大的释迦牟尼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万僧众云集法门,参加这一盛典,人们竞相瞻礼埋藏地下达1113年的真身和大批唐代珍宝。当天晚上,僧尼两序在新建的仿明真身宝塔内举行盛大的礼佛诵经仪式,突然之间,第三枚佛骨的灵光涌腾而起,霏霏上升,在水晶棺上空的17公分处瞬间放光,持续数秒,摄影师拍下了这一千古奇观。

六、真身舍利上空出现三枚影骨:一九八八年古历十月初一午时,佛指舍利四周出现万道金光,刹时佛指显灵,真身舍利上空出现三枚影骨,众僧叹为稀有。当时在场正逢一位印度新德里记者,即将此消息发往世界各地。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5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5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