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四大皆空

四大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就是说: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是湿;火的属性是暖;风的属性是动。这四种属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

四大和合形成世界,可又怎么说"皆空"呢?佛教说世界是四大组成的,而在这个世界上又以我们"人"为主体。

谁都知道,人的身体乃是物质,不过人是有思想的,所以人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综合体。可除开思想单从身体的组织来说: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

佛教认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正是基于人的身体是四大的组成物,四大最终分离而消散,所以人就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试看,死时此身溃烂无存,骨肉归地,湿性归水,暖气归火,呼吸归风,此时身在哪里!

同时,佛教之所谓"空"并不是说待人死后四大分离才说它是空,而是在未死时,也是四大假合,也是空的。而佛教所以说"四大皆空"目的即是旨在建立"无我"的教义。

四大亦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所以时时在变。而人的细胞每一秒钟都在不停地新陈代谢,按佛教的说法,即每一个人时时都在脱胎换骨。正由于四大只是暂时的聚合,并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所以说:"四大皆空"。

依此类推,宇宙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四大暂时聚合生成的,所以也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

汉传佛教称谓

佛教徒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等称谓

比丘:特指受过戒的男性出家人。俗称僧、大僧等。

比丘尼:特指受过戒的女性出家人。俗称尼、二僧等。

沙弥:特指已剃度、受过沙弥十戒,但尚未受戒的男性出家人,年龄多在7岁至20岁之间。但20岁以上、一直未受具足戒的沙弥也不少。

沙弥尼:特指已剃度、仅受过沙弥十戒,尚未受过戒的女性出家人。

一般来说,男称为僧,女称为尼,相对于在家信众都可称为师傅。在家男信众,俗称居士。在家女信众,俗称女居士。中国古代把有学问的隐士称为居士,转而为佛教所用,意为居家修道之士。居士为佛教在家男女信众的统称。

沙门:为古印度对一切出家修行者的泛称,在我国则专指佛教僧侣。

和尚:原指僧人对寺院方丈等长老的称呼或受戒者对授戒师的称呼。后来俗化,泛指男性出家人。

尼姑:为汉地对女性出家人之俗称。

大德:指有大德行的僧人,后泛指高僧。近代以来,使用范围扩大,凡对有德行之士,不论其出家在家,都以“大德”一词来尊称。

“卍”与“卐”

佛像胸前的“卍”字,音之为“万(wan)”,意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

随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4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4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