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金台观

为宝鸡三大观〔金台观、银台观、玉台观〕之一,位于市区北面的陵原山腰。道书常将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为 “金台”“银台”,把从事道教活动的地方称为“观”。金台观初建于元朝末年,明初著名道人张三丰在这里修行传道,因之声名大振。金台观亦屡经修缮扩建,观内三丰、飞升、药王、姜嫄诸祠,三清、太子、灵官、玄帝诸殿相继落成。清代末年创建了三仙祠和规模浩大的三叠崖工程。加之太皇宫、鸣凤楼的建成,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特有的窑洞式道观建筑。观内有古柏参天,生机盈然,传为张三丰所植,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观内珍存的历代碑碣记载了张三丰的史迹。

重阳宫

西安重阳宫,是为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的开山祖庭,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虽也号称“祖庭”,其实不过是王重阳弟子所建。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钰(丹阳)袭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丘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乃更名重阳万寿宫。重阳宫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响很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辩。

元代时,重阳宫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

甘肃玉泉观

离伏羲庙不远有个道观群,最大的叫玉泉观!建于元代。八卦井也叫玉泉,是明眼泉,玉泉观的得名于此。相传自汉末至清初,玉泉观先后有卢、梁、马三位真人在这里得道成仙。其中卢真人是在半个时辰之内就从天水赶到了扬州,梁真人则在仙逝之后还从长安霸桥捎来了自己的钥匙。马真人竟然可以将一只瓦罐由里到外翻过来,舔干净了里面的馓面饭。

华山玉泉道观

华山西元洞为道教十天洞天之第四洞天。华山历来为道教徒向往的修道之地,北魏的寇谦之,北周的焦道广,唐代的金仙公主,五代的吕洞,宋代的陈抟,金元时代的王重阳、郝大通等,均曾在此隐修,山中如今还保留不少有关他们的遗迹与传说。著名者有玉泉道院、东道院、群仙观、王母宫、镇岳宫、玉女祠、翠云宫等。其中以玉泉道院规模最大,也最著名。

华山玉泉院

玉泉院位于华山北麓的登山路口,是著名道士陈抟修建的,因院内有一股神奇甘美的清泉而得名。希夷祠分前殿和后殿,前殿左侧有“华山全图碑”,右侧有宋代米芾写的“第一山”石碑,后殿端坐着陈抟老祖的塑像。院内有一副对联:“从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孰好;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犹平。”山荪亭建于一块大石之上,陈抟常在这里观赏景色。亭旁有一古树,名为无忧树,苍老而佝偻,传为陈抟手植。希夷洞在亭下不远处,为陈抟栖息之所,内有他的睡像。玉泉院两旁还保存着一些道观:东有仙姑观,为金仙公主来华山修道的行宫;西有全真观,是当年贺元希尊师居住的地方。

华山云台观

云台观曾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道教活动之地。据载,此处一直为老子之徒所占。古代帝王来华山巡狩祭天,无法登山时也要来这里看一看。云台观正式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于宋,毁于明。云台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三位名人曾在这里活动过。魏晋南北朝时道士焦道广,曾在这里居住,相传他已修炼成“避粒餐霞”之术。宋初的陈抟,是在此观居住的又一位有名的人物。宋太宗赵匡义赐号希夷,屡诏他进京作官,均被他谢绝。当他移居云台观时,已70余岁。在此一住就是40多年。明末清初顾炎武曾移居云台观内的朱子祠。

华山九天宫

九天宫又名东道院,在青柯坪东。清康熙年间所建,四合院式。宫内供奉九天娘娘塑像,仪态端庄,形象生动逼真。九天娘娘也称九天玄女,道教尊崇的上古女神。传说她人头鸟身,是圣母元君的弟子、轩辕皇帝的师傅。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九天娘娘下凡,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于黄帝,并制作了夔牛鼓八十面,帮助黄帝战败蚩尤。故道教名山都有九天娘娘的庙宇。

崂山太清宫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太清宫院外一株硕大的古树“龙头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故又名“唐榆”,许多人都爬到石阶上去摸“龙头”,“沾仙气”。院内更是奇树异葩、郁郁葱葱,穿着“迷彩服”的古柏,被称为“树中之王”的黄杨,火红色凌霄花环绕着碧槐的 “藤缠树”,银紫色的虎刺花。三官殿前原有株白牡丹,婷婷玉立,不胜娇媚。三皇殿檐下左右两侧牆壁上嵌有成吉斯汗赐给邱处机的“圣旨”碑文和金虎牌文科,是元太祖对道教的尊重和保护。三皇殿后巨石还刻有邱处机诗十首。太清宫世人誉为“神仙窟宅”“云山道家”,汉代张廉夫,唐代李哲玄,宋代刘若拙,金代邱处机,明代张三丰和清代名作家蒲松龄等都曾居于此。

洛阳上清宫

上清宫始建于唐代.初称老君庙。其时规模宏伟,殿堂巍峨,门外有石狮石马,内有吴道子所作壁画,十分辉煌壮观。金、元时废毁。明代嘉靖十四年,道士张玄募钱重建。以山高风大,改殿顶小瓦为琉璃瓦,屋嵴置铁瓦,故称大殿为铁瓦琉璃殿。洛阳上清宫是我国唐代东都第一座国家道教学院崇玄学所在地,是我国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所创建的著名宫观之一。成为道观、宗庙和道教学府三位一体的宫殿园林式建筑群。

千山无量观

道教著名宫观。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北沟,亦名无梁观,传因初建时无梁而得名。观内外主要建筑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南天门、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等。观前山腰间有一石台,台上置石桌石墩,四周环以短石垣栏柱及石板,相传昔日常有仙人羽客栖集于此,故人称“聚仙台”;台东有八仙、祖师、葛公三塔。无量观整个建筑依山随景而筑,殿宇房舍成阶梯状,是东北著名的道教宫观。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4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4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