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进中路依次有山门、窝风桥、灵观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三清阁、四御殿等五重正殿,及钟鼓二楼。东西两厢,东为三官殿、救苦殿、西为财神殿、药王殿。三清阁东侧为藏经楼,自明代以来贮奉《正统道藏》,当时所建的《赐经碑》今保存完整。

东南路有南极殿、斗老阁和罗公塔。罗公塔为罗真人羽化处,清世宗命建塔以祀。还有华祖殿、真武殿、和火神殿等。西路有吕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祠堂院、十二生肖壁、二十四孝壁等。金章宗为奉祀其母之本命元辰而建瑞圣殿,数百年来香火旺盛。

八仙宫

又名八仙庵,位于陕西西安市郊区,是该地区现存唯一的道教宫观。始建于宋,是唐兴庆宫局部故址。庵前竖有 “长安酒肆”石碑,旁刻“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据《列仙传》载:钟离祖师于长安酒肆,感悟吕洞宾,“黄粱梦觉”度其成仙,后人为纪念吕祖于此立祠祀之。

八仙宫以“八仙”传说而享誉海内外。据八仙宫碑石记载,宋时在此地下常闻隐隐雷鸣之声,百姓建雷神庙镇之。后又有人于雷神庙看见异人游宴于此,认为是“八仙”显化。逐建八仙庙祀之,称八仙庵。金、元之际,道教全真教大兴,全真教尊汉钟离、吕洞宾为北五祖,因而在故址“雷祖殿”、“八仙庵”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庙宇殿堂。此时的八仙庵建筑已颇具规模。至明清已形成道教十方丛林性重点宫观,为西北数省道教徒授受戒律、学习道教知识的主要场所。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逃西安,曾驻跸八仙庵。为八仙庵颁赐“玉清至道”匾额,并敕封为“敕建万寿八仙宫”,从此八仙庵亦叫八仙宫。

八仙宫遇仙桥

现存殿堂建筑均保留明、清两代风貌,风格古朴,佈局紧凑,庄严雄伟。由山门至后殿分三进,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并有东西两跨院。其中轴线有灵官殿、八仙殿、斗姥殿;东跨院分别有吕祖殿、药王殿及太白殿;西跨院有邱祖殿和宫内住持住房等。

长春观

位于武昌大东门双峰山南麓,黄鹄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相传在古代,此地为湖汉,因多松树而称为“松岛”。楚地崇巫,甚有影响。秦汉以后,有“先农坛”“神祇坛”“太极宫”之称。道书记载,老子曾游历至此,建有“老子宫”。金元时期,据称邱处机(号长春子)曾在此修炼,其弟子为祭奉“长春真人”,以其道号命名兴建,始称“长春观”。

楼观台道观

是老子讲说《道德经》之地,因周大夫尹喜擅天文星象,于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迎老子在此讲经说道而始名。是道文化发祥地,道教祖庭仙都圣地。它是西北最大的十方丛林,位于西安郊县周至县,素称“终南福地”。“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著名”楼观台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美称。

自周代至清有60余位皇帝亲往或派员祭拜老子达百余次。秦始皇祭祀老子,于草楼前建清庙。汉武帝慕黄老,立望仙宫于观北,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远祖,建宗圣观作为皇家祖庙,元改名为宗圣宫。楼观台道观殿、塔、台、洞、泉等文物寺繁星林立,有说经台清庙、宗圣宫、玉华观、会灵观、吕祖洞、炼丹峰、化女泉、仰天池、迎阳洞、十老洞、通道观﹔吾老洞、王母宫、延生观、大秦寺等。古今往来,李白、王维、白居易、苏轼、严达、锺离权、吕洞宾等众多的文人墨客、高道仙侣在楼观台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诗章。

说经台

老子说经台位于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内,相传是当年老子在此讲授《道德经》之地,亦称“授经台”,是道教最古的圣迹。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凋龙头终年吐水不断。相传元至元二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癒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唐武德二年,高祖李渊为抬高门第出身,尊老子为其远祖,极力推崇道教。并敕令设专官在草楼观大修土木,扩建观宇,历时七载告竣,建成一座规模空前,金壁辉煌的宫殿群落。武德三年,高祖亲诣楼观老君祠庭,降诏改楼观为宗圣观。武德八年二月,建《大唐宗圣观记》碑,命欧阳询撰书(碑尚存)。高宗李治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亲至楼观祭祀。开元二十九年,玄宗以夜梦老子真容为由,命人寻至楼观,掘得老子玉像一尊,迎至兴庆宫供奉,并在说经台东侧建会灵观,以志其事。有唐一代,楼观被尊为皇家祖庙,致于鼎盛。其时,老子庙遍佈全国,《道德经》为朝野所诵。京城设崇贤馆,规定道选制度,以《老子》等道家经典,开科取士。并以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掌管皇家宗教事务的机构),视道士为皇族宗室。因之常有朝臣、皇亲弃官辞宫,入观修持。唐睿宗两公主 玉真、金仙 来楼观修持,均受诏封。武宗时,更取缔佛、景诸教,独尊道教。楼观地位崇隆,无与伦比。

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传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

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楼观说经台素有“仙都”之称。西周穆王时,这裡山青水秀,林深谷幽,故常有方士、神仙家、炼丹家出没于此。周穆王也曾慕名西巡于此访道求仙。因而春秋时此地便有“神就乡闻仙里”之名。山顶“吾老洞”为老子修炼飞升之地。这里留下了“说经台”、“古银杏”(雌雄两株)、“系牛柏”等为道教最古的圣迹,为后人景仰朝拜之地。因此“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也是道教最早的教祖圣迹,而且道教宫观的“观”字,也是从这里沿袭下来的。

老子庙的建修,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始皇封禅泰山后,在草楼之南建庙祀老子,叫做清庙,殿阁恢宏,并躬行飨祀。汉武帝慕黄老,好长生,于草楼北建望仙宫亲临祈祷。其时,道家学者,隐逸求道之士,方术神仙家,炼丹家纷至云集楼观,研习道法,于是楼观规模逐渐形成。

老君台

已有1200多年的老君台又名“升仙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角。宋大中祥符六年更名为“老君台”。老君台台高8.84米,台面面积765平方米,全台以古式青砖堆砌,由25个平面围成一柱形高台,台面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向南直对山门。山门下有台阶32层。从建筑美学上考察,秦代时期,我国开始建造高台建筑,秦汉为高台建筑的极盛时期,可以说,将宫殿祭祀活动建于夯土台上,是我国早期的重要特点,老君台沿袭了先秦高台建筑的形式及规模。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4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4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