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相传老子曾到过这里,"老君犁沟"就是传说中的老子套着青牛亲自用犁开辟的。至今,南峰上还保存着老子的炼丹炉。华山道教属全真派道教。他们吃素、出家、不结婚。在南峰长空栈道的道坎岩壁上,醒目的"全真崖"三个大字,就象征着华山道教的派属。全真派又分为华山、龙门等七派。华山派的创始人是郝大通。华山道教在历代对华山的修茸方面,做出了贡献。相传道教名人陈传老祖据说也在此隐居过。
衡山黄庭观
位于衡山集贤峰下,始建于唐,依山临壑,叠石而成。它两进三厢,亭横于前,观宇纵连于后。“欲往西池谒王母,且来南岳拜夫人。”这首门联,是对南岳最著名的女道观──黄庭观的高度颂扬。
黄庭观在道教中的名望很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东晋咸和九年,著名的女道士南岳魏夫人在礼斗坛白日飞升成仙。魏夫人名华存,幼年时便熟读“庄老之书”,“笃意求神仙之术”,发誓不嫁。后来在父母的胁迫下,二十四岁时嫁给南阳刘幼彦,生二子,长名璞,次名瑕。据《南岳志》云:婚后,华存夫人时常“闲斋别寝,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经修道。传说由于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四位仙君在同一天降临到她家里,授她经卷。她得到经卷后,日夜诵读,潜心修行。丈夫死后,天下大乱,携带二子渡江南行。尔后又与二子分开,与侍女麻姑于晋大兴年间来到南岳,在集贤峰下,结草舍居住,静心修道。这就是黄庭观的来由。在她修行的十六年中,传说西王母曾约请她到朱陵山上一起吃灵瓜。她八十三岁时,闭目寝息,饮而不食”,七天后一天夜里,被西王母派众仙来迎接她升天。传说,升天时,有一群仙人驾着鹤车来到观前的“礼斗坛”相迎。杜甫在《望岳》诗中说:“恭敬魏夫人,群仙夹翱翔”,说的就是这件事。魏华存升天后,被帝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传说魏夫人升天以后,黄庭观里继而升天成仙的也不乏其人。首先是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则成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由于这些神话传说,黄庭观成为南岳道教历史上的神奇之地。
中国女子修道是从魏夫人开始的,黄庭观开创我国女道士修行的先例。观宇共有三进。第一进为憩凉亭,正门的门额有石刻:“山不在高”四字,亭南的门额刻有“仙观”二字。二进是过殿,门上刻“黄庭观”三字。门联是:“黄中通理成坤德;庭外升仙忆晋时”。正殿前有石阶十七级,房屋重叠,四周古木参天。观外右边,有一块一丈见方的石头,据说便是魏夫人白日飞升的地方,原是魏夫人拜天的礼斗坛,后来人们叫它为飞石,上刻“飞仙石”三个大字。石头上方平坦如台,下方尖削,却稳固地立在岩石上。据说一个人无心用指头轻轻点,它就微微抖动;倘若胡意推它,众人合力推撞,却纹丝不动。传说这是王母乘云到此,一朵白云落下变成的。
恒山
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今尚有九天宫等多处道教宫观。相传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据《云笈七签》载恒山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师大茅真君茅盈曾于汉时入山隐居修炼数载。古有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桥、九天宫十余处。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
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并;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间,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
嵩山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嵩山顶又名峻极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极于天”之说。道教人物北魏时的寇谦之早年曾在此山修道,唐道士潘师正也在此山修道。
茅山
茅山道教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道教茅山宗的摇篮,同时又是“三茅真君”筑庵修道的栖身之处所。历史上茅山高道辈出,特别是刘宋时期,江苏茅山作为当时都城金陵的后山,朝廷聚兵御敌、帝王掌山执教安民、官僚仕族避世归隐、文人骚客抚琴弄墨、善男信女朝圣等无不聚集于此。葛洪、梁陶弘景、唐吴筠等道教名人都曾修炼于此。西汉景帝时茅盈及弟茅固、茅衷于此修道成仙, 山因名茅山,
九霄万福宫(顶宫)共分四进,依次供奉着道教的守护神王灵官及青龙、玄武、朱雀、白虎四大护法,上清派祖师魏元君、杨羲、陶弘景和道教祖师张道陵、丹鼎派祖师葛洪,第三进为太元大殿,是道教茅山宗三位祖师三茅真君所在,最后一进供奉着三茅的父母。中间还有三天门和飞升台(相传这就是茅赢升天之处),是为得道升天之用。这是整个茅山的中心所在,也是香火最为鼎盛之处,烧香求签人最多。
顶宫、飞升台
元符万宁宫(印宫)
位于山腰,是供奉守护神王灵官及诸位神祗所在。印宫大殿里,金碧辉煌,神像一尊又一尊,浓眉大眼,神态各异甚为严肃。
乾元观
位于小茅峰之东,郁冈山前。秦时李明于此炼丹名"炼丹院"。南朝陶弘景创"郁冈斋室"。唐天宝年间因李玄静居此而得敕建"栖真堂"及"会真"、"候仙"、"道德"、"迎恩"、"拜表"五亭。茅山上清第23代宗师朱观妙建"九层坛"。天圣三年建"集虚庵",后敕名"乾元观"。观内有李明真人炼丹井,旁有陶弘景炼丹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