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
新疆“阿以旺”
“阿以旺”是维吾尔语,意为“明亮的处所”,它是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建筑型式,阿以旺厅是该类民居中面积最大、层高最高、装饰最好、最明亮的厅室,上铺地毯,为日常生活空间。每当佳节喜庆,则是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欢聚弹唱、载歌起舞的地方。壁面全用织物装饰,如壁毡、门帘、窗帘等,地面铺地毯
碉房
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传统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层。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一般为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底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二层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设有经堂。由于藏族信仰藏传佛教,诵经拜佛的经堂占有重要位置,神位上方不能住人或堆放杂物,所以都设在房屋的顶层。为了扩大室内空间,二层常挑出墙外。
傣族竹楼
傣族村寨多分布在广阔的原野上或清澈的溪流旁,便于生产生活和洗浴。由于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小乘佛教,因而村寨的路口或高地上多为造型别致的佛寺和笋塔。村寨里的每一户都用竹篱围成单独的院落,。房屋多用竹子建造,所以称为“竹楼”。竹楼平面近方形,用编织的草排盖顶,带有栏杆、走廊,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上楼需要脱鞋,不可进入主人卧室。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傣族竹楼
竹楼
侗家鼓楼
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有一面牛皮长鼓,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就登楼击鼓,召集群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匪盗,也击鼓呼救。一个寨子击鼓,其他寨子跟着相应。就这样,一寨传一寨,消息很快就传到深山远寨,鼓声到的地方,人们都会闻声赶来。侗寨鼓楼,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坦,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埚,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