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文昌阁
文昌阁在贵阳市东门月城上,始建于明。阁是一座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底层平面呈方形,两边设配殿,顶层金柱用楼过梁承托,檐柱下穿二层,作二层金柱;二层檐柱穿至底层,又作底层金柱,如此逐层下放。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绘。
甲秀楼
位于贵阳市南明河中一块称为鳌矶石的巨石上。甲秀楼是贵阳市的一个象征,始建于明。白石为栏,层层收进,褐色古式花棂木门窗,额枋饰以清式璇子彩画,绿色琉璃筒瓦厅,镶金黄琉璃瓦脊和宝顶,古色古香,在朝阳照射下,金碧辉煌,十分壮丽,堪称甲秀。
成都望江楼
望江楼位于成都东门外锦江河畔,是一组清代建筑群,崇丽阁和濯锦楼是主要建筑。崇丽阁俗称望江楼,是成都市的标志物。古时成都人由水路远行,亲朋好友多在此送行,因此被称为望江楼。
大观楼
云南昆明滇池北岸的大观楼,始建于清。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飞檐翘角,比例匀称,大门两侧悬挂了清代孙髯所撰一副180字长联闻名于世。
大理五华楼
五华楼建于南诏时期,是大理国历史上的名楼。古时五华楼是官方聚会宴请贵宾的地方,高达五层,可容万人站立。
五华楼
祠、堂
祠是用来供奉祖宗、圣贤或者神灵,进行祭祀的场所。宗祠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建筑规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家族的兴衰、社会地位,所以建造宗祠时多选用好的石料和木料。祠堂有总祠、分祠、支祠之分,俗称大祠堂和小祠堂。
太原晋祠
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
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始建于北宋。
山西后土祠
是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古代又称地神为后土。汉至唐的几代皇帝都曾来汾阴亲祀后土。主要建筑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三层砖木结构。祠内秋风楼的品字戏台是国内外罕见,各建筑物上的石雕、木雕,玲珑剔透。
河南医圣墓祠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故里,祠的正殿塑有张仲景像,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桂花轩、待月轩、梅花轩等,具有汉代建筑风格。门口一对高大雄伟的子母阙,门阙既可登高望远,又是权威的象征;阙身下面镶嵌着一对朱雀,象征着方位和吉祥。
杜公祠
位于陕西长安县的少陵塬畔,建于明朝,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
鲍氏敦本堂祠
在安徽黄山市徽州歙县棠樾村,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