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楼后,有一对石狮;石牌楼两侧,有石幡杆;石牌楼和石狮之后,还有石拱桥;地面上铺着平整的石板。龙泉寺山门前是一片石砌、石雕的艺术世界。
龙泉寺一百零八级石阶底部,有一座青砖照壁。照壁上镶嵌的一块汉白玉石雕,可看作是五台山主要寺庙示意图。石雕图案中有松树,有小径,有石塔,有楼阁,有大殿,也有石窟。这些图案分别代表着五台山中的诸多寺庙,如中心庙群、演教寺、龙泉寺、佛母洞、栖贤寺、观音洞等。这也是一件很不错的石雕艺术品。
龙泉寺北约五百米处,有一座令公塔。这是北宋著名将领杨业的葬骨塔。杨业死后,被追封为太师中书令,所以将其塔称为令公塔。塔为砖砌,三级六角,通高约十五米。塔旁有杨令公墓碑记。
龙泉寺牌楼
龙泉寺影壁墙
金阁寺大殿
金阁寺是五台山海拔最高的一座寺庙。该寺占地面积约二万一千平方米,有殿堂僧舍约一百六十间。全寺的建筑布局分为前、后两院,其间以石洞相通。前院是观音殿,后院是大雄宝殿。观音殿面阔五间,为二层。殿内供奉着一尊高十七点七米的千手观音像。这尊菩萨像内为铜铸,外敷一层薄泥,再贴金,神态慈祥。用这种手法制作的如此巨大的观音菩萨像,这不仅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其左右分别供着药师佛和弥陀佛,两厢为十八罗汉的塑像。
五台山南山寺
南山寺依山而建,有殿堂楼房窑三百多间。南山寺整个寺院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极乐寺,上三层名佑国寺,中间一层名善德堂。创建于元代,建筑多以青石和汉白玉石构成,石雕内容兼有佛、道、儒三家的色彩。甬道深处、院落门首,多有石刻题词、对联,特别是各类建筑物上的石雕,题材多样,内容纷繁,游历其中,有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的感觉。在寺庙中,象这样宏观浩大、微观精细的群体建筑是很少见的。
石牌楼后面的建筑是大钟楼。钟楼分两层,下层是敦实的石建筑,上层是重檐木构建筑。下层门洞的拱券和门框上,刻有“八洞神仙”图,边侧刻一副对联。钟楼背面门洞两旁,又有两个小门洞,内砌二十八层台阶,直通楼上。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有各种花草树木,很简单的勾勒,就把神韵显示出来,足见其刀法的纯熟。高层的本建筑上,涂金着彩,十分华丽。
南山寺牌楼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五台山普化寺
普化寺原称玉皇庙、帝释宫,,地势平坦,布局整严对称。殿建坐东向西,以中院为主,南北各有两层院落护持,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八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余间。建筑是楼廊式格局,装饰精细,门上券口、格下槛墙、墀头角柱石和柱础等多有汉白玉石雕。
从影壁左侧的砖券洞人院,看到的第一座是天王殿。殿额立一块石制匾,匾刻“普化寺”三字。天王殿三门并开,殿的柱础上、槛墙上、中门券口上、墀头角柱石上都为石雕,有的雕风中摇竹,透出一种潇洒俊逸的气韵。有的雕松下猴王,显出一种清幽自在的情调。还有的石雕画面给人一种生活意趣的美感享受。如,牧童骑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牧羊人手执鞭子,放牧绵羊;一农人扛着撅子,赶着大象,头顶着松枝上登有喜鹊;一老者骑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大殿石雕中有神话故事唐僧取经。殿内两壁供有雄壮威武的四大天王,正中殿坛上的弥勒像又置于精雕细缕、着彩涂金的仿殿堂结构的小木龛内,弥勒像屏扇的背面,立有石雕韦驮菩萨像。另外,普化寺天王殿与台怀寺庙区天王殿设置不同的是,添了与四大天王并坐的“哼哈”二将,一尊脸色黑中透红,一尊脸色红棕,都是一手拿降魔杵,一手拿法环。哼哈二将属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佛家也把他们塑殿内充当护法神。还有,地上塑了“降龙伏虎”,一神骑龙背,一神擒虎于身旁。这些,同样有道教色彩。
普化寺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