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肾精不足则:骨骼发育不良或脆弱,痿软,腰背不能俯爷,腿足痿弱无力;小儿牙齿发育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易落;头发枯干、稀疏、枯白和脱落。

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致使动用迟缓,屈伸不得,甚至拘挛、颤动;指甲枯干,变形,甚至脆裂;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红肿;肝风内动,两目斜视,甚至目睛上吊。

5、五运六气

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意思是说,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自然界六淫气候的变幻和转化所致。古人将“风寒暑湿燥火”总称为“六气”。六气是气候变化的正常现象,对一切生物是有利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气候正常,人又顺之,则两相得宜而健康成长;如果人不能顺应四时六气而逆之,就会出现贼害现象而罹致疾病。古人称这种太过与不及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六淫邪气多从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都从外部感受而发病,故把六淫列入外因中,并将六淫引起的疾病统称外感病。

6、人身三宝“精气神”

精是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为人体进行各种活动;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神则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为生命之主宰。可见,“精气神”是人之三宝,养生就是要养“精气神”。《寿亲养老新书》认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强调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只有机体营养充盛,精、气才会充足,神志才能健旺。人的一生即精、气、神的活动,神为气的表现,气为精所化。

第四节、致病原因

身体随着气候的变化,对气候风、暑、寒、湿、燥、火六气所产生不能适应的病变,起居失常;身体因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欲而致身体不调,产生的病变;由于食物酸、苦、甘、辛、咸五味,臊、焦、香、腥、腐五臭对人体饮食失调所致之疾病;刀斧、跌打损伤、火荡伤、车祸等造成外伤;以及空气、水等环境污染带来的伤害等。各地方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不同,春夏秋冬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亦不同,各地方的饮食、环境不同,所生的病亦不相同。俗云:老人怕过年,病人怕过节,节即气节,如立春、雨水……立冬。冬至及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节气即天地对气的变化调整、转变。老年人、重病患者的气血、体力衰弱,日火月水的交替作用,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在交节气时,气血调合不易正常,我们常可看到重病患者、老年人在交节气时的疲惫痛苦情况,节气过后又恢复正常或病情转重、甚至死亡等,节气即身体经络的交棒转移,病重者经络交棒不成而亡。许多病情较重的病患,病情会时好、时坏即因经络循环与天地电波-天干、地支相生、相克而呈病情的表现,尤其在交节气时更为凸显。精气神在人体随着饮食、气候、环境、情绪、时间不同而变化。

七情太过致病

情志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绪。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盛怒、骤惊、大恐、狂喜等激烈情绪,往往很快致病伤人;情绪持续时间太长也会伤人致病,久悲、久虑,皆可成病。七情五志皆可伤神,故在情志病治疗时,首先治神。人类的疾病,有相当多是由精神因素所造成,所以调神、治神乃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环节。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歧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不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走,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素问.举痛论篇》

“积憷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定;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取而欲, 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彭祖摄生养性论》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 勿引勿催,福将自归。”《管子》

是故憷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灵枢.本神篇》

第五节、人体一百零八个穴位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丨乳丨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丨乳丨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丨乳丨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丨乳丨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丨乳丨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